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业界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访谈类节目和许多其他类型的节目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在节目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能否驾驭好节目整体进程,是访谈类节目成败的关键。
一、节目价值取向的把握
媒介融合时代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习惯,对传统媒体节目制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阵地而言,其在前期内容上的把控,还算较为严格,但是对于新媒体阵地的节目内容而言,就变得参差不齐。有些节目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就在自媒体传播开来,很多节目盲目地追求流量至上,大众喜爱看什么就做什么,毫不在乎节目的口碑,久而久之,低俗化的节目也应运而生。主持人始终坚守“内容至上”原则,做到守底线、有意义、传播主流价值观,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做好内容审核工作,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前提条件。对于访谈类节目而言,主持人可能会面临严肃且权威性较强的新闻类访谈,抑或氛围轻松活泼的娱乐性访谈,但是无论内容有何不同,节目的价值取向绝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可出现一丝偏差。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类节目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但新闻本体越来越泛化,而且有些节目为了迎合受众竟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混同于娱乐,甚至将道听途说或者是主观臆断的内容搬上节目,完全是不严肃、不负责的传播行为。真正的有识之士,总是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为时尚和流行所动,不为声名和利益所累,很值得我们思考。在媒介变革时代,一定不可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反躬自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是否尽到了媒体的传播责任。
二、节目内容形式的筛选
一档节目,确定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要求以后,总的基调已定,接下来就要细化这档节目的具体内容、确定目标受众人群的范围,再确定受访者,最终确定采访内容与形式。新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下,节目内容形式纷繁多样,快节奏的生活催生出很多迎合受众口味的综艺类节目,也使得观众的收看选择大大增多,观众的审美眼光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内容不精彩、形式俗套的节目一定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作为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一定要多花心思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
中国视听传播研究奠基人张颂曾经说过:“媒体的责任,是社会历史赋予的,是时代大潮的期许。内容的铁律,不仅是方针政策的贯彻,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感情的肝胆相照。形式的反作用,只能推进内涵的深化,绝对不应该让羸弱的身躯套上奇装异服。多样化,是允许主流之外的边缘样态存在的,可是不应该纳污泥浊水。”这几句话讲清了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不该相互掣肘。对访谈类节目而言,从节目本身来看,参与人数不会太多,因此相比综艺或少儿类节目,现场氛围相对平静,因此其在目标受众人群这一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节目《圆桌派》,打破了以往访谈类节目中一对一的聊天形式,受邀嘉宾人数很多,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广,几乎涵盖各年龄层的受众,这点就打破了受众人群的限制。在节目内容中,探讨的话题非常的广,但都是当下流行的热门话题,热度很高,易于引起共鸣。受众听文人们聊社恐、内耗、体面等社会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获取我们不曾思考过的内容,也许就在那一刻他们交谈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答案。这就是该档节目大获好评的原因所在。作为播音主持从业者,对于节目的策划,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局限,大胆创新,与时代共同进步,努力与受众的需求相贴合。
三、節目统筹能力的提升
节目大体框架制定完成之后,就是对内容细节的确定。在撰写采访初稿之前,要对受访目标进行人物定位。首先,对受访者进行背景调查,对受访者有一个全方位的总体了解。在撰写采访稿时,要对所询问的诸多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例如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会令受访者感到不适、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契合本期节目主题、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传播价值等。
前期工作完成之后,现场录制时对主持人的考验更为重要。对于节目来说,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中心,如果他们的语言技巧存在缺陷,表达不够完整,势必会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收视率。从播音主持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技巧是保证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关键。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主持人要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达到节目所需要的效果。
(一)建立对象感
张颂在《播音创作基础》中曾给对象感下过这样的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与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主持人与受访嘉宾虽然是面对面进行交流的,但节目稿是之前准备好的,多数主持人都是习惯性地背诵出来。我们常谈到的有声语言,除了由文字语言转化而成的有声语言,还包含由内部语言外化而成的有声语言,我们除了做到文字转语言外,更应该采纳的是内部语言外化这种形式,这样才能具有真实的对象感,而不是假大空地背诵。除此之外,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有些节目在录制现场有观看的群众,随着节目的录制,观众的反馈会给主持人一些良好的借鉴,但如果没有观众的话,就要求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也要有面对观众的对象感,这样做,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才有身临其境的互动感与参与感。
(二)消除距离感
在整场节目录制中,主持人与受邀嘉宾是最直接的对话者也是距离最近的人,那么消除与访谈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使节目录制顺利,达到预期节目效果,也是主持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该任务也是整档节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最为考验主持人的能力。受邀嘉宾性格类型多种多样,因此采访方式绝不能一概而论。节目录制之前一定要对受邀嘉宾做好背调,录制开始时要立即以亲切、自然、令受访者舒适融洽的感觉切入话题,给人感觉并非采访,而是在聊天,只有这样才能使嘉宾快速进入状态。嘉宾性格不同,采访方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如果访谈对象自身就是活泼开朗的性格,那就相对简单,寒暄过后,就能按照主持人预先设定好的访谈轨道进行节目录制。如果访谈对象较为内向,那采访氛围应该以轻松为主,这样才能使受访者卸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愿意倾诉,这样做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如果访谈对象年纪偏小,那主持人全程语速一定要放缓,使双方交流无障碍。此外要多关注对方的情绪变化,如遇对方不知所措或不舒服的地方,需要主持人当即岔开话题,缓和气氛。总体而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访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采访技巧,我们有一点一定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真诚,人与人之间,如果信任度提高,便能消除心理上的防备与隔阂,实现良好的节目效果。
(三)积累内在文化底蕴
除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外,主持人一定要注重平时自身文化素养的积累,日常要做到多阅读,多积累,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量,才能在技巧的加持下,游刃有余,灵活控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学习的过程也是伴随一生的,无法一蹴而就。
四、节目突发状况的应对
一档节目圆满顺利地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并不是最考验主持能力的关键,多数情况下,主持人还应该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访谈节目中随时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例如嘉宾突然离席、话题偏离等。一个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节目的顺利进行。如遇突发状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可自乱阵脚,避免让自身负面情绪占据上风,尽量做到保持冷静的思路和镇定的态度。访谈节目中最易出现的事故就是舞台失误或赶时间、嘉宾罢录等情况,主持人要针对不同情境、不同原因,快速做出临场反应,平息事件。另外在节目访谈过程中,要培养对突发事件的预判能力。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时刻关注受访者的眼神与面部表情或者语气,通过微动作提前判断出对方的情绪与态度,就可以将一些负面事件提前扼杀在萌芽状态。若想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还是应该将重心放在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预判突发状况,遇事不可慌张,要淡定自若,依靠自身知识储备化解危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持人在节目录制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判可能发生的多种状况,想到各种应对问题的办法。不过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也与主持人自身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持续地锻炼与提升。
[作者简介]袁巍,女,汉族,河南临颍人,四川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