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辰
(安徽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戏曲文化获得了极大地发展,为了迎合创新发展形势,将其同西洋乐器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地方戏曲、西洋乐器存在一定的共性,属于不同的音乐形式,是基于特定地域下形成的差异文化。将西洋乐器同地方戏曲进行融合,充分发挥西洋乐器在地方戏伴奏中的优势,能够使地方戏焕发新生,丰富地方戏伴奏的印象效果。开展西洋乐器在地方戏伴奏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地方戏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更具时代特征,让更多的人关注地方戏,迎合受众的审美意识,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为地方戏伴奏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戏曲拥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其中由黄梅戏、秦腔、晋剧、川剧和豫剧等组成的地方戏,戏曲音乐的风格各异,音乐旋律也有很大的差别,代表着不同地区的语系和风格,应用到不同的演奏乐器[1]。因此通过地方戏的伴奏音乐,可以了解各地区语言风格、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然而在西洋乐器引入到我国之后,地方戏伴奏中也逐渐引入了单簧管、长笛、大提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这就为地方戏伴奏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我国各地区的戏曲音乐伴奏乐器均为民族乐器,这些包腔乐器的民族色彩非常鲜明,是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在音域、音色、管弦和弦乐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将二者进行整合,应用到地方戏伴奏中,能够极大地改善地方戏音乐表达效果。当前经过众多音乐学家的努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探索,在地方戏应用西洋乐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传统戏曲中使用的乐器同西洋乐器进行整合后,能够烘托出很好的戏曲伴奏效果,让观众获得全新的体验。联合应用西洋乐器、地方戏传统乐器,实现了洋为中用,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戏伴奏音乐。就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庐剧进行分析,其在应用小锣、大锣、堂锣、琵琶、高胡和二胡等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单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使庐剧伴奏乐器更加丰富化,提高了表演效果。其中代表性的剧目有:《大桑》《秦雪梅》《江姐》和《程红梅》等。
在地方戏伴奏中应用的二胡、单簧管等传统乐器均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彰显出地方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对国外音乐的了解也逐渐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公众对于地方戏产生倦怠感,感受不到地方戏的生命力,严重阻碍了地方戏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地方戏伴奏中,灵活运用西洋乐器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地方戏乐器单一化的问题,能够使伴奏音乐搭配更加灵活化。将西洋乐器的优势和特色整合到我国地方戏伴奏中,不仅可以弥补以往戏曲伴奏音乐的不足,使戏曲伴奏乐器更加丰富多样,还能够丰富地方戏的整体性,对地方戏的发展极为有利。比如:地方戏伴奏会应用到古筝、板鼓或二胡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注重技巧性的演奏,虽然音乐流畅性较强,但缺少磅礴的气势,对此可以利用西洋乐器进行弥补,转变地方戏伴奏音乐的音质、音色。
以《白蛇传》《夜深沉》《大树西迁》《迟开的玫瑰》《西京故事》以及《京郊行》等地方戏为例,在伴奏中都将西洋乐器作为辅奏乐器,呈现出更好的伴奏效果。其中《迟开的玫瑰》作为大型现代眉户剧,在第二场中的演奏中就混合运用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在展现剧目中主人公温欣和齐雪梅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的过程中,对于温欣大学毕业之后,满怀希望并拼搏,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兴致高昂去看望过生日的齐雪梅这一场景,为了对比乔雪梅在这四年之间生活非常单调,并没有自我进步,从而导致两个人的谈话存在思想上的差异这一状况,就联合应用了西方乐器小提琴、本土乐器二胡,二者风格明显不同,音色也各具特色,分别象征两个人物。
二重唱段落为:
温欣:年年今天都见面。
乔雪梅:年年今天都相伴。
温欣:一年比一年相认难。
乔雪梅:一次更比一次少波澜。
在对这种思想差异进行表现的过程中,西洋乐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胡使用的是中低音区,流露出浑厚深沉的感觉;而高音音区的小提琴,音调细腻柔和,更好地表达了温欣、乔雪梅内心失望、惆怅的感情。两种乐器的配合,塑造出良好的意境,突出了戏曲主题。
早在1860年,我国就开始进行乐器搭配研究,将西洋管乐器运用到样板戏中,以此使戏曲乐队效果更加丰富。初步尝试虽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取得的效果甚微,然而却为之后西洋乐器在地方戏伴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逐渐进入到多元化时代中,有效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为我国传统戏曲音乐、西洋乐器的交融、碰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我国开始在传统戏曲中融入西洋乐器,其中地方戏伴奏也呈现出中西结合的发展趋势,对西洋乐器进行挖掘和应用,提升地方戏伴奏的审美及音乐价值。越来越多的地方戏在利用传统民族乐器进行伴奏过程中,引入圆号、长笛、小号等西洋乐器[3-5]。而这些西洋乐器的运用,转变了地方戏以三大件为主的伴奏形式,对地方戏伴奏形式进行了创新,使地方戏伴奏的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这种的表现手法使地方戏艺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我国地方戏的剧种非常之多,各地区形成的戏曲风格也各不相同,且不同民族的戏曲也独具特色,致使地方戏呈现出繁琐、多样的特性。由于地区表现形式、伴奏音乐存在差异,各类戏曲的音乐特征、表演风格也有所不同,所以地方戏伴奏所应用的乐器搭配并非固定化的,而是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和改变的,这就消除了现代地方戏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当下,世界音乐模式呈现出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我国戏曲文化中西洋乐器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地方戏也逐渐开始运用西洋乐器,使伴奏音乐更加独特化。在地方戏伴奏过程中,可以将民间乐器同很多西洋乐器进行搭配,其中就包括西洋管弦乐器,而西洋管弦乐器又包括铜管乐器组、木管乐器组和打击乐组,涵盖多种乐器,所以地方戏伴奏能够选用的乐器搭配非常之多。此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作为重要的西洋乐器,凭借其独特的音色和音调在地方戏伴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西洋乐器同传统民族乐器已经实现了有效的融合,搭配应用于地方戏伴奏中,大大改善了表现效果,提升了艺术创作水平。
铝板琴、木琴、小军鼓、铃鼓、大镲以及定音鼓等都属于西洋打击乐,分为固定音高、可调节音高两大类,可以通过摇动、摩擦或者击打的方式发出音响,传达特定思想情感。在西洋乐器同地方戏伴奏乐器逐渐融合的过程中,有效完善了地方戏伴奏音乐,显著增强了地方戏伴奏的艺术效果,烘托出良好的舞台氛围。
在西方音乐文化流入我国之后,西洋打击乐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就爵士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分析,在演奏过程中应用到架子鼓这一乐器,早在192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发达城市,并在1980年期间实现了我国的全面普及。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国内的广泛流传,在开展地方戏曲创作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应用西洋打击乐[6]。
我国戏曲在1960年期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创作出很多经典、优秀的戏曲作品,其中八个样板戏的发展最为突出。基于音乐视角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戏曲在此阶段的辉煌发展同交响乐队的应用有着直接的联系。以《智取威虎山》为例,戏曲的第五场“打虎上山”剧目中,通过交响乐队来烘托杨子荣的登场,突破了传统民间乐器伴奏的缺点,伴奏音乐气势恢宏,呈现出良好的舞台表演氛围,使观众融入到表演中。
以地方戏中秦腔现代剧的《红灯记》为例,在第八场表演中,运用定音鼓这一乐器,从弱到强的滚奏将“垫板头”带出,附和“带李玉和”的台词,达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伴奏效果,充分表达出李玉和的英勇形象,突出其勇敢、无畏的宝贵精神,带给观众一种逼真的感觉,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将观众带入到戏曲表演中,引发观众的共鸣,产生敬畏李玉和的感情。如果仅应用传统民间乐器进行板鼓伴奏,根本表达不出磅礴的气势,西洋乐器的融入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安徽黄梅戏《女驸马》在高潮部分“谁料皇榜中状元”就运用到大提琴和打击乐等西方乐器,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喜庆氛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戏曲的场景中,将中状元后的喜庆氛围充分烘托了出来。
在地方戏伴奏中引入交响乐,可以使地方戏传统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还可以塑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戏曲人物形象,改善地方戏表演效果。西洋打击乐之所以在地方戏伴奏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同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就定音鼓而言,其主要包括鼓槌、鼓皮以及鼓身等结构,其中半球形的鼓身选用的金属材料,而鼓皮采用的是水牛皮,通过鼓身上的旋钮可以对鼓皮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以此实现对音高的调整。定音鼓的音色非常饱满、柔和,既是独奏乐器也是合奏乐器,演奏者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调控音量大小。在节奏、力度不同的情况下,定音鼓能够呈现出多种思想内容,因此拥有良好的兼容性;对于铝板琴而言,其琴板排列顺序参考的是十二平均律,应用的是铝片材质,需要通过小锤进行敲击,能够对滑音、双音以及单音进行演奏。铝板琴的音色非常清透、欢快,可以营造出静谧和优美的氛围。陕西省就将铝板琴应用到《留下真情》地方戏的伴奏中,在独奏中烘托出月光下叶子、金哥对初恋的回忆景象,使观众感受到安静和甜美的音乐氛围,获得良好的观赏体验;爵士鼓是一套打击乐器的总称,包括桶鼓、小军鼓、落地股、大鼓等几大部分,具有强烈的音响效果。通常用来呈现欢乐、热烈的情感[7]。现代地方戏《留下真情》和《酒醉杏花村》的伴奏就应用到爵士鼓,其中后者主要在表现二婶初次在广场上观看跳舞时不自主扭动的情景时,充分彰显出爵士鼓的特色和优势,使舞台表演氛围更佳,引导观众融入到戏曲表演中,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点,受到观众的好评。
纵观历史发展能够得知,在西洋打击乐流入我国之后,同传统民族音乐实现了融合发展,在乐器和演奏学者的共同实践研究和分析之下,构建出打击乐体系,在不用类型的音乐创作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地方戏音乐创作时,会应用到传统打击乐、西洋打击乐,以此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呈现良好的音响效果。鉴于西方打击乐同民族乐器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性能、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基于音准的视角进行分析,西洋打击乐中有很多调乐器,能够同其它乐器进行融合,而传统打击乐无法有效地融合其它乐器;基于音色的角度来看,传统打击乐的音色较为混杂、躁动,无法构建出饱满的音乐形象,但西洋打击乐则不同,利用浑厚和柔和的音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饱满;而基于节奏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打击乐的节奏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表达出明显的戏剧性,但西洋打击乐的节奏相对规则和准确。因此,能够发现不仅在地方戏创作过程中,西洋打击乐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了地方戏音乐,同时在现代地方戏伴奏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体彩杯的地方戏剧目,使地方戏伴奏音乐更加丰富化。
当前在将西洋打击乐应用到地方戏伴奏中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存在认知问题。在实际开展地方戏伴奏的过程中,很多人对西洋打击乐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缺乏对西洋打击乐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其仅是传统打击乐或色彩乐器。所以没有意识到地方戏伴奏中西洋打击乐的重要性,将其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不了解西洋打击乐所具有的造景功能和造情作用,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西洋打击乐在地方戏伴奏中价值的发挥,同时也制约了地方戏的发展。
其次是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不达标,缺少艺术追求。在开展地方戏音乐二度创作时,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仅将地方戏音乐创作看做是硬性任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在伴奏过程中存在敷衍的态度问题。这就使地方戏伴奏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原本、真实的意图,无法发挥更好地呈现地方戏舞台表演的效果。
最后是从业者的演奏能力有待提升,无法有效将西方打击乐融入到地方戏演奏过程中。负责演奏地方戏的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对戏曲知识进行深入钻研,演奏技能较差,缺乏演奏西方打击乐的经验,无法很好的协调西方打击乐和传统打击乐二者间的关系,达不到理想的演出效果。从业者演奏能力是实现传统打击乐和西方打击乐有效融合的基础保障,但是很多从业者看不到传统打击乐、西洋打击乐的相通之处,二次创造能力、演奏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加大练习量。
针对上述地方戏伴奏中应用西洋打击乐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彰显出西方打击乐的优势,实现西方打击乐同传统民间乐器的有效融合,提高地方戏伴奏效果。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以包容和创新的态度来对待西洋打击乐,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洋打击乐的优势,将其利用在地方戏伴奏中,实现民族传统乐器和西洋打击乐的融合、协调,推动地方戏的创新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地方戏演奏从业者对西洋打击乐的认知水平。应引导地方戏演奏从业者深入对西洋打击乐进行学习,掌握西洋打击乐的特点、音乐风格,了解其同传统打击乐间的差异,从而正确看待西方打击乐在地方戏伴奏中的应用。从业者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戏曲知识进行钻研,熟悉所演奏地方戏曲,了解戏曲有关的音乐知识和地方戏的音乐风格,认识到西方打击乐应用的必要性,在充分把握地方戏剧目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基础上,明确西方打击乐的演奏技法,为高质量的完成地方戏伴奏任务提供保障。
第二,应积极培育地方戏演奏从业者的文化艺术修养。相关从业者应充分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注重自我文化艺术素养、戏曲鉴赏能力的提升,学会合理的搭配西方打击乐和传统打击乐。在地方戏伴奏中,从业者还要注意应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灵活运用西洋打击乐器,将固定的伴奏音符转变为充满活性的音响。从业者必须热爱地方戏,对地方戏伴奏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锐化自身对地方戏演奏的感受力,丰富对音乐内涵的感受,要了解地方戏伴奏中西方乐器的运用需要遵循艺术性,即把握好艺术原则、艺术方式以及艺术风格,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西方乐器在地方戏伴奏中的特点及优势。
第三,从业者应结合地方戏舞台表现的实际需求,协调西方打击乐和传统打击乐间的关系,提升音乐作品处理能力和演奏能力,共同服务舞台表演。在地方戏伴奏过程中,从业者应围绕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作为目标,根据表演环境来选择西方打击乐或传统打击乐,增强“二度创造”能力,表达出良好的音响效果,塑造出丰满的戏曲人物形象,为演员的舞台表演提供便利。从业者还要在实践演奏过程中应用西方打击乐,通过不断的练习,切实掌握西方打击乐的演奏技巧,从而更好的在地方戏演奏中发挥西洋打击乐的优势。当下也有人表示地方戏舞台中应用交响乐会使原本的神韵遭到破坏,影响了戏曲的韵味。对此,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戏的伴奏不能循规蹈矩,只有大胆进行转变和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思维和发展性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形成全新的地方戏发展格局[8]。河南地方戏豫剧《红灯记》就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地方戏曲文化需要在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寻求发展,发挥西洋打击乐的价值,提高伴奏表演效果。
长笛作为西洋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地方戏伴奏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西洋乐器同地方戏的完美结合。结合上述研究中总结的地方戏伴奏中运用西洋打击乐的路径,在将长笛运用到地方戏伴奏的过程中,也应从演奏从业者认知水平、文化艺术修养、演奏技能三个方面入手,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进行有机整合,丰富我国各地的戏曲音乐,弥补传统戏曲音乐民族乐器的局限性,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长笛在古典主义时期就是交响乐队的重要乐器,在不断流入中国之后,成为戏曲乐队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长笛在地方戏伴奏中的优势,演奏从业者应加深对长笛的研究和学习,了解长笛具有音域广、音色清亮且柔和的特点,知道长笛在低音区的低沉音色能够传达出清冷、幽怨的情感,在中音区的音色柔美、婉转,而在高音区的音色非常明朗。对此,以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为例,引导地方戏演奏从业者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要让其了解黄梅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知道黄梅戏在1950年之前通常采用的是民族乐器伴奏,但是在时代发展和公众审美提升的同时,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9]。进而促使从业者认识到将长笛融入到黄梅戏伴奏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从业者利用长笛的独特音色,吸引人们对地方特色戏曲的关注度,加强对黄梅戏的宣传和弘扬,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还要让从业者了解黄梅戏伴奏经常会在抒情段落运用长笛进行长音演奏,包括:花腔、阴司调和引子等,认识到借助长笛可以呈现出流畅、柔和的音色,丰富戏曲人物的心理活动,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使黄梅戏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显著提升,并让从业者从中获得启发。从业者在强化对西洋乐器长笛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意识到在地方戏伴奏中应用长笛已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能够使地方戏伴奏乐队拥有更好的表现力,充分迎合受众的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承地方戏。
地方戏在当前多元化时代中,为了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要引入西洋乐器,充分发挥长笛在戏曲伴奏中的优势。这就要求地方戏演奏从业人员要借助长笛来创新地方戏音乐表现形式,彰显长笛的特性,吸取长笛的优势,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融通,使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将戏曲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时从业者也要树立良好的融合意识,主动、积极地将传统演奏乐器和长笛进行融合,促使地方戏在融合过程中不断获得创新发展,使地方戏更具时代化的特点,拥有较强的发展动力。
在地方戏曲中融入西洋乐器长笛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且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戏与长笛的有效整合,改善地方戏伴奏效果,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戏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促进演奏者加深对地方戏曲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坚守地方戏的本质特点,避免出现因过度借鉴而丧失传统地方戏特色的状况。演奏者在实现地方戏伴奏中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有效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在把握地方戏风格、艺术性的基础上,彰显出各自的优点,融合彼此的优点,弥补其中存在的缺陷,使地方戏伴奏效果得到提升,更好的展现地方戏的民族性、艺术性,使地方戏的魅力能够有效呈现出来,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地方戏曲。
在地方戏中引入长笛时,演奏者需要考虑演奏、乐器搭配两项问题。演奏者将长笛与民族乐器进行搭配的过程中,必要将民族乐器作为主体,而长笛作为辅助演奏乐器,使二者的风格相统一,通过良好的配合来演奏理想的地方戏伴奏音乐。在地方戏伴奏的演奏方式上,演奏者也需要分析不同乐器的性能差异,结合受众的审美水平,把握好地方戏伴奏的艺术风格、音乐风格,保证长笛演奏音乐同地方戏相统一。通过对地方戏伴奏的演奏方式的调整,演奏者灵活转换长笛的演奏风格,使其向地方戏的民族化特点相靠近,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享受。
演奏者除了要认真学习音乐理论,掌握西洋打击乐器的特性和特色之外,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经验,勤加练习,逐步提升音乐作品的处理能力,凭借精湛的演奏技术来呈现更高的地方戏舞台效果。演奏者需要根据地方戏的风格、特点,利用长笛乐器的独特音色、内在气质,结合地方戏独特的腔调,采用独奏或合奏的方式,能够营造出同剧情相符的情境,演奏出紧扣主题的戏曲伴奏音乐,烘托出所需的氛围,渲染情感,流露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情交融的效果,使观众充分融入到其中[10]。此外,演奏者将长笛乐器运用到地方戏伴奏中时,还要融入自身的情感,深刻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地方戏伴奏音乐进行二次创作,实现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在音乐风格上的有效互通,使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可以在地方戏伴奏中发挥出最佳的配合效果。
综上所述,在地方戏伴奏中应用西洋乐器,不仅是迎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丰富地方戏伴奏表达效果并促进地方戏发展的有效途径。地方戏伴奏在实现传承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创新,引用并发挥西洋乐器的优势,助力地方戏的良性、持续发展。但是在将西洋乐器融入到地方戏伴奏的过程中,应严格秉承辩证统一的思想,明确传统民间乐曲同西洋乐器的差异,找到二者的相通点,有效进行交汇、统一,共同服务于地方戏伴奏。同时还要以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地方戏伴奏和西洋乐器的融合发展问题,将地方戏发展看做是动态化的过程中,勇于摆脱传统伴奏形式的束缚,以大众审美意识和艺术发展为导向,创新性的融入西洋乐器,促进地方戏的创新发展。地方戏伴奏在整合西洋乐器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地方戏伴奏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使地方戏伴奏音乐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使地方戏呈现出较强的发展生机和活力。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努力,借助西洋乐器能够有效推动地方戏的音乐发展,创新地方戏曲文化,使地方戏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