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涵
近期,A股上市五大险企发布了2023年1月保费收入公告,2023年1月,5家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5651.89亿元,同比下降1.18%。
其中,寿险凸显韧性,5家寿险公司“四降一升”,共实现保费收入总计4321.54亿元,同比下降2.70%。中国人寿位居第一,实现保费收入2021 亿元。中国平安一家实现正增长,同比上升2.40%。
产险延续分化,3家财险实现保费收入合计1165.66亿元,同比上升2.04%。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611.73亿元,太保产险同比上升10.95%。
多方预测,未来寿险有望进一步催化负债端业绩持续改善,产险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车险增速高于行业。
2023年1月,A股五大上市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5651.8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8%。其中,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021 亿元,稳居第一。中国平安、中国人保1月保费超1000亿元,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397.61亿元、1121.51亿元。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759.96亿元,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51.81亿元。
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仅中国平安一家实现正增长,以2.4%的保费增速位居第一。剩余四家均小幅下降,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7%、1.92%,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下降幅度超2%,分别下降2.46%、2.91%。
虽然多家险企1月保费负增长,整体呈小幅下滑趋势,但多方看好保险板块。
招商证券认为,整体来看,1 月在疫情扰动及春节假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各公司负债端仍彰显了较强的业务韧性,后续随着外部销售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公司主动加大新人招募力度,寿险行业复苏反转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财险行业则有望持续稳健发展,尤其头部公司凭借定价和规模优势预计将继续领跑。同时叠加资产端利好共振,保险股有望触底反弹。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从需求侧看,疫情不确定、权益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仍然维持低位,而年初恰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最旺盛的时点,从而带来保险储蓄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从供给侧看,由于1月疫情及假期扰动队伍展业,部分公司2月启动二次开门红,3月强化一季度冲刺,通过费用激励的方式激发代理人的销售潜力。阶段性供需匹配叠加低基数影响,我们判断大部分上市险企预计在23Q1实现NBV转正。
寿险方面,五家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总计4321.54亿元,同比下降2.70%。中国人寿1月份实现保费收入2021亿元,平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029.41 亿元,太保寿险实现526.85 亿元,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保费收入超300亿元,分别实现392.47亿元、351.81亿元。
平安人寿以4.43%位居寿险保费增速第一,也是保费唯一实现增长的寿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同比微降1.92%、2.46%,太保寿险较去年同期下降5.72%,人保寿险超10%,同比下降15.81%。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预计新单和续期增长动能都偏弱,其中新单主要受制于1月初疫情感染高峰以及春节错期影响,展业受阻;续期受制于人力同比大幅下滑导致部分历史自保件退保等影响。
浙商证券预测,1 月份由于疫情扩散及春节假期错位影响,代理人展业受限,但实际的总体保费依然延续较好的改善态势,预计受益于储蓄类需求的释放及产品结构调整,险企新业务价值亦边际改善。展望2-3 月,代理人陆续复工,恢复正常展业和增员,经济复苏释放保障和储蓄类保险需求,且险企在春节后陆续啟动二次开门红,有望进一步催化负债端业绩持续改善。
财险方面,3家实现保费收入合计1165.66亿元,同比上升2.04%。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611.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3%。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20.82亿元,同比下降2.15%,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33.11亿元,同比上升10.95%。
财通证券认为,人保财险车险同比增长0.2%,主要源于汽车产业链受上旬疫情与下旬春节影响深度承压,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3 月负增长,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仍存+消费低迷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当前虽然各地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已陆续落地,但政策落地到汽车销量提升仍需时间,预计一季度车险增速将逐月好转,但整体处于低位。全年维度,预计行业车险增速为5%左右,大型险企凭借数据、定价、服务等优势,增速有望高于行业1-3pct。
非车险方面,受春节影响项目招标滞后,预计2 月起将恢复高增。此外,对于责任险、企财险等业务,公司核保趋严、主动压降低价值业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023 年行业非车险业务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政府业务如大病保险、农险仍是主要推力,此外,随着经济预期改善,预计责任险也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浙商证券预测,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推动,以及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产险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头部险企凭借规模优势和精准定价,将获得好于行业的增速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