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高婷
从古诗词中孩子不仅能发现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绚烂,还能学习古人记录和描述春天的方法,写一篇别具一格的佳作。
公历3月,惊蛰与春分节气先后到来,天气转暖,白昼渐长,春日的繁盛景象自此如画卷般展开。每到此时,孩子们最容易碰到的作文题目就是《春天来了》,可是年年都写,人人都写,如何才能写出新鲜感,写出自己真正的感触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找找灵感。
惊蛰这个节气很有意思,意思是到了这个时候,春雷响起,在地下蛰伏了整个冬天的虫子,以及那些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纷纷跑出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是什么东西在震呢?“震为雷”,春雷响起,于是“蛰虫惊而出走”—这就是惊蛰。
说到打雷,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夏季的雷雨。春天为什么也会打雷呢?这是因为进入春季后,来自南方海洋的暖湿空气明显增强,同时日照增强,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就会升高,而冷空气尚未退去,当冷热空气对峙,就会引发垂直对流,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的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时,春雷就响起来了。
在沉寂了一整个冬天之后,春雷的震动,带着巨大的力量感,让人觉得这是在催动着万物的新生、活力与变化,也会给人带来振奋的心情。因此当古代诗人写到惊蛰这个节气时,几乎都会让雷声在自己的诗句中响起,以此拉开春日繁盛的序幕。清朝诗人张维屏的《新雷》就非常典型: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家如果此前还没有特别注意过春雷的话,今年不妨留心倾听。当然,由于我国地理空间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听见春雷的声音会有先后。什么时候听见了,就来读一读古代诗人们写惊蛰、春雷的诗句,并且把自己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与他们做个对照吧!
在惊蛰时节,不仅潜伏于地下的虫子,还有冬眠的熊、蛇、青蛙、乌龟等,都因为感应到气候的变暖而纷纷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花儿也从此时起,竞相开放。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与惊蛰节气对应的花儿,正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春日最引人注目的ÿ桃花。
姹紫嫣红的桃李季
关于桃花的古诗词,大家熟悉的应该有很多了吧?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早春,也就是惊蛰前后,桃花刚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是不同颜色的桃花次第盛开。
●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时桃花已经开得繁盛了,花瓣落入水中,随流水漂荡。
和桃花前后脚开放的,还有李花。这两种花的样子相似,生长环境也相似,古代诗人便把桃花和李花放在一起,把春天称作“桃李季”。比如白居易在《长恨歌》诗中就写道:“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诗人贾至在《春思二首·其一》诗中也写道:“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在这句诗中,写到了4种典型的春日景物,可以提示孩子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它们分别是青草、柳叶、桃花、李花。我前面就说到过,古代诗人常常会把多种景物繁密地编织在诗词中,构造出表达丰富的画面。
大家阅读古诗词的时候,不妨提醒孩子留心诗句中写到的景物,可以把它们圈出来,还可以画一张导图,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比如草木类(特指绿色植物)、花朵类(还可以按照开放的时间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列)、自然环境类(如春水、春雨)、活动类(如春日放风筝、荡秋千)。
然后,还可以带着这张导图,亲身也去探访一番,看看能否发现在诗词中读到的这些景物或活动,所看到的实际景象又是如何。如果还看到了导图中暂时没有记录的新事物,可以换种颜色的笔,把它们补充进来。回来以后再去查阅资料,或许我们又会在古诗词中与它们重逢。
和桃花、李花同一时间或稍后开放的,还有很多蔷薇科的花儿,比如樱花和杏花。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就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有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到这时,春天就已经是个繁盛的大花园了。
跟在惊蛰后面的下一个节气是春分。为什么叫“春分”呢?它的含义是时间平分—平分春季的3个月(也就是90天),以及昼夜平分—在春分日,阳光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一样长。再往后,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就开始了昼长夜短的时光。《春秋繁露》里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到了春分,杨柳青青,桃红梨白,草长莺飞,油菜花香,到处都是典型的春日景象。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春分对应的花儿是海棠、梨花和木兰;而桃花、李花等也仍然开得很盛。欧阳修在《踏莎行·雨霁风光》词中也写道:“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
而此时,深受大家喜爱的燕子,也飞回我们的身边,开始筑巢。燕子是我国典型的夏候鸟,每年秋冬季飞去更温暖的热带地区过冬,春天飞回。与之相对的,大雁则是典型的冬候鸟,秋冬季飞来我们这里过冬,春天则启程飞往更北方的西伯利亚地区。大雁与燕子的往返交替,也是季节更替时的典型景象。色彩缤纷的繁花,与黑衣白肚、成双结对飞行的燕子,正构成春日的充满生机的美好画面。
古时候,春分日还有植树的传统。清朝诗人宋琬在《春日田家》中就写道:“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而如今,我们国家的植树节在公历3月12日—正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大家在种下新苗时,心中也会种下新的希望和期待吧!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在古诗词中寻找春日景物,都有什么呢?春雷、桃花、李花、杏花、海棠、梨花、木兰花、垂柳、燕子……还有温煦的阳光,有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得数不过来了!
再给大家补充几首书写春日的美好诗词,带着孩子一起来找一找春日景物吧: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春夜
[唐]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
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
风花隔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