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功臣罗炳辉的抗战岁月(上)

2023-03-18 10:03周春燕
铁军 2023年3期
关键词:罗炳辉张冲卢汉

■周春燕

1938年,罗炳辉(右二)与周恩来(右三)、吴玉章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曾经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剧中主人公罗霄的生活原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罗炳辉。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罗炳辉,1897 年出生在云南省彝良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12 岁就状告恶霸打官司,这让他在少年时便具有反抗的个性,拥有非凡的胆略和气魄。罗炳辉很早就萌生了“当兵报仇”的志向,1915 年入滇军当兵,曾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从士兵逐级晋升至营长。1926 年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营长,在攻克南昌的牛行等战斗中率部冲锋陷阵,战功卓著。1929 年7 月任江西省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0 月领导了江西省吉安、吉水、泰和等8 县靖卫队起义,率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十二军军长兼福建军区总指挥、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也经历了长征的考验,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罗炳辉指挥过的红九军团被誉为长征中的“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在抗日战场上,罗炳辉多谋善断,率部纵横驰骋,灵活机动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罗炳辉也成为华中地区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

从延安到武汉,秘密开展滇军的统战工作

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 月25 日,八路军组建,罗炳辉部被编入一二○师三五九旅。12 月,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军事统战工作,并和董必武一起负责为延安抗大、陕北公学招生工作。1938年1月,罗炳辉到达武汉。

在武汉,罗炳辉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的统战工作。六十军由原滇军改编而来,是由云南各族子弟为抗日而新组编的队伍。六十军在开往淞沪战场的途中,就听到了上海于11 月12 日失陷的消息,又奉命转赴南京。然而,还在行军途中,又听到南京已于12 月13 日沦陷的消息,于是又再次改往武汉,编入武汉卫戍部队序列。

对于六十军的到来,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认为是开展统战工作的极好机会。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经过分析认为:滇军具有光荣的传统,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举行过云南重九起义,发动过讨袁护国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现在开赴前线的大部分官兵都具有抗日救国的思想,很有工作基础。罗炳辉早年出身滇军,在滇军中有较多的故知旧友,因此决定把做滇军统战工作的任务交给罗炳辉来完成。

六十军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3 个师,卢汉(云南昭通人)任军长,张冲(云南泸西人)任副军长兼一八四师师长。3 月15 日,罗炳辉经汉口的一家三联书店的老板黄洛峰介绍,与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张永和(又名张致中,云南泸西人,中共地下党员)相见,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握手,罗炳辉首先对张永和说:“当我听到云南部队已编成第六十军开赴前线杀敌的消息,很是高兴,作为云南人,我希望和云南的父老兄弟见见面。”张永和则把第六十军副军长兼一八四师师长张冲的政治倾向对罗炳辉作如下介绍:“张冲本人很倾向于进步,他希望与共产党建立联系,如果他来到汉口,是不是可以找您联系?”此话对罗炳辉而言,是正中下怀,他欣然答应会见张冲。张永和返回一八四师后,向张冲报告了他与罗炳辉的谈话内容。3 月下旬,张永和陪同张冲来到武汉与罗炳辉秘密会见。会见中罗炳辉对张冲指出:“祖国的一草一木都要为抗日所用,要爱护官兵,要使用好手中的武器。”张冲则向罗炳辉提出,希望能与在武汉的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会谈,共商联合抗日大计。根据张冲的主动要求,此后不久罗炳辉又陪同叶剑英与张冲会谈,这次会谈中张冲提出两点要求:一、他本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希望共产党选派工作人员到一八四师工作。叶剑英、罗炳辉爽快答应上述要求,并在此后选派共产党员周时英、杨华、张天虚等到一八四师工作,在该师秘密建立中共支部,协助该师创办《抗日军人报》,激励该师官兵坚持抗战。此后罗炳辉又到一八四师师部与张冲第三次会谈。就此罗炳辉打开了中共做第六十军抗日统战工作的大门。

在罗炳辉与张冲三次会谈后,张冲将几次会谈情况向卢汉作了秘密汇报,并根据卢汉的指示,邀请叶剑英和罗炳辉到驻湖北孝感的第六十军军部,与卢汉直接面谈。叶剑英、罗炳辉向卢汉阐明中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此后罗炳辉又根据叶剑英指示,继续多次与卢汉秘密会谈,开展对卢汉及第六十军官兵的抗日统战工作。

罗炳辉多次与张永和及卢汉、张冲等滇军将领秘密会谈,宣传中共抗战主张,难免会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国民党特务将侦查到的有关线索密告蒋介石。蒋介石本来就对卢汉和张冲心存芥蒂,据此蒋介石专门找卢汉谈话,提醒卢汉要严防共产党在第六十军搞统战活动。卢汉与张冲商量对策后将计就计,决定今后宜采用更隐蔽的方式与罗炳辉继续保持抗日统战联系。

就在罗炳辉多次与张永和及卢汉、张冲等滇军将领,共商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大计后不久,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一八一团团长潘朔端在台儿庄战役中身负重伤,于1938 年4 月中旬来到武汉住院养伤。潘朔端系云南昭通地区威信县人,与罗炳辉家乡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很近。罗炳辉主动多次到医院看望潘朔端,作了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罗炳辉给潘朔端分析全国抗战形势,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潘朔端伤好临别时,罗炳辉意味深长地说:“你我同生在一块土地上,但愿将来能走到一条道路上。”罗炳辉在武汉期间与潘朔端的多次谈话,对此后潘朔端在整个抗战期间率领部队英勇抗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滇军将领卢汉和张冲等先后脱离阵营,率领部队起义。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罗炳辉除了做统战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招生工作。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所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符合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全国各地的大批爱国青年,以及侨居海外的华侨青年,心向延安。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满足广大青年的爱国愿望,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都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设立了统一的招生点,招收各校学生。董必武任招生委员会主任,罗炳辉任副主任并负责实际工作。

罗炳辉倾注全部精力,忙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的招生工作,不分昼夜地接待追求真理的革命青年。在接待来访的青年学生时,罗炳辉总是和蔼可亲,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地讲述革命道理,使青年们听得入了迷,更加向往延安。有一个东北籍的国民党军青年军官,穿着便衣多次来听讲,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民族的希望所在,他找罗炳辉讲明自己的身份,恳求批准他到延安去。罗炳辉考虑到与友军的统战关系,没有同意,这个军官哭诉了国民党军队的黑暗。他说:“我来听先生讲话已是多次了,我决定舍命跟共产党走。”他赖在办事处,不肯离开。结果罗炳辉和董必武商量,破例批准他去了延安。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经过考察、谈话的革命青年,怀揣着有“董、罗”签姓的介绍信,奔赴延安。据记载,1938年5月至8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人数达880多人。

从八路军到新四军,出征茅山改变战局

1938 年9 月,罗炳辉奉中央之令,离开武汉回到延安。

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罗炳辉参加了这次六大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央全会。全会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统一了全党的认识。

早在去延安的时候,周恩来找到罗炳辉并告诉他说,中共中央同意准备派你到新四军工作。罗炳辉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激动万分,从抗战以来就有渴望到前线杀敌的愿望,今天终于可以实现了。他表示,决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六届六中全会后,罗炳辉没有再回武汉而是直接赴新四军履职。他和姬鹏飞、黄龙(王雨田)、张明秀等人搭乘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的卡车,日夜兼程南下,经河南,绕道湖北、湖南、江西,在景德镇脱下八路军军服换上新四军军装,于1938 年12 月底抵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在军部报到后,不惑之年的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任司令员)。过去近一年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为组建新四军,支持和帮助他们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罗炳辉都还历历在目。如今,他穿着新四军军装,将要协助陈毅司令员率领一支队战斗在茅山,直接与日伪军及不顾民族大义同新四军搞摩擦的顽固派军队作战,抚今追昔,罗炳辉感慨万千。在新四军军部,他见到了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等老战友。久别重逢并且要一起并肩战斗,大家都喜出望外,罗炳辉更是兴奋异常。一路的劳顿和风尘,消失得无影无踪。

1939年的到来,揭开了新四军敌后抗日游击战的新的一页。

罗炳辉虽然留在军部过元旦,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前线,都是作战及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他找到参谋处,认真仔细地了解了沪宁一带的敌情及新四军挺进敌后的情况。1939年元旦一过,罗炳辉即起程向东进入苏南茅山地区,与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会合。

茅山原名曲句山,东南走向,高峰丫髻山海拔约400 米,蜿蜒于江苏省西南部,在南京东南百余里,地跨句容、金坛、丹阳、溧水、溧阳5县。茅山地区除了部分丘陵、山地,大都为平原水网地带。这里地处宁、沪、杭三角地带,靠近军事重镇南京和芜湖,城市集中,交通发达,是日军在宁沪杭间的战略要地。在这样一个地区要立住脚,难度可想而知。

一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后,各部即展开于句容、金坛、镇江地区,机动灵活地袭击日军据点和交通补给线。在二三个月内经过韦岗、新中、句容、珥陵、高淳、仓头、东湾、延陵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着着胜算,节节胜利,很快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但是,日军也竭力巩固茅山地区,据点如蜂巢密布,一支队很难展开,动辄与日伪军肩背纠缠。加之各种武装林立,土匪如毛,群众尚未充分发动,敌强我弱,斗争形势十分复杂。

罗炳辉来到茅山,立即协助陈毅司令员展开工作。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们成功地指挥了夜袭东湾据点、延陵据点的战斗和对日军占领区淳化、高淳等据点的袭击,摧毁了敌人的一批据点,给日伪军以极大的打击。仅东湾战斗和延陵战斗,就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在新四军一支队的打击下,日军不得不由攻转守,放弃了延陵、茅麓、丁庄导野桥等小据点,部队收缩到铁路和公路交通沿线。

除带领部队作战外,罗炳辉十分重视加强部队的训练。罗炳辉治军极严,他常说:“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有三发子弹,就要拿出一发来打靶。”“要练得胳膊上立得起人,练得眼珠子淌汗”。罗炳辉因地制宜、研究制订了一整套练兵方法。野外操练,他设置五大障碍:独木桥、短墙、铁丝网、水沟、壕堑。演习时,罗炳辉站在障碍边,干部战士在障碍前稍一犹豫,他就用小泥块砸过去说:“你被子弹打中了!”“勇者胜、怯者死!”演习跳水沟,不用跳沙坑代替,跳不过去就只有当落汤鸡。时任六团团长的叶飞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道:“部队进入苏南敌后,在东进之前,在茅山地区又进行了第二次练兵。这次整训大约1 个月,是在一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这次的练兵主要是针对日军的作战特点,总结半年来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为东进抗日作准备的,着重训练对日作战。罗炳辉同志出身行伍,身经百战,作战练兵经验丰富,军事技术和战术都好。本人又是出名的神枪手,每天练习射击,从不间断,对部队训练也很严格。训练打麻雀战时,亲自示范,对部队影响很大。”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罗炳辉张冲卢汉
罗炳辉:从大山中走出的军事家
树杈上的小绒球
《救美记》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罗炳辉将军故居
继母七年如一日照料植物人继子
卢汉与云南起义
张冲作品欣赏
还原·拼接·延伸——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的新阐释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