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3-03-17 08:21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薛 丹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当代大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较高,单一地认为这些课程对他们的就业有帮助,因此忽略了对自己思想政治层面的学习,这样是非常片面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纳入教学计划和学科建设中去。本科阶段须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完成相应学分,这也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载着对应用型人才的思想品德、道德修为、人生理想养成的重要责任,也对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观念、工作方向、理想信念和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要应用型人才拥有丰富和扎实的知识储备,有开拓进取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人才需求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应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入脑入心。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推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重要作用,还能推进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良好的思想为先导,遵循规律意识,能动性地发挥对指导学生实践的突出作用。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促进应用型人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使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学生缺少对优质和劣质信息的甄别能力,学生在浏览信息过程中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判断,如果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很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的情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最好的媒介,通过课堂上教师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引导和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如何正确树立价值体系有具体的了解,通过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通过这些内容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1.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更追求多元化内容的输入和输出,对社交、购物、短视频等方面有很大兴趣,但良莠不齐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学生在分辨信息时具备的能力有待提高。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不高。

2019 年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先导位置,并合理安排。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内容很扎实却缺乏创新,无法从学生需求入手,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所思所想,单一式授课的思政教育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忽视了思政课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公共课,考试前复习,考试成绩通过及格线,取得相应学分即可,没能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有的学生知识储备仍停留在高中阶段中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上,没能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加深,所以认知力不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性和时效性无法得以体现。

2.缺乏理论创新和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新媒体技术日渐发展,很多高校都开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公众号和小程序,把线上和线下内容进行结合,并不断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形式的多元化很重要,但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也必须重视,一些高校缺乏优质的内容输入,很多平台更新频率低,内容跟不上时事发展,有滞后。课堂内容枯燥,理论内容缺乏创新,教师对当前的一些语言环境和网络用语不是很了解,造成内容的脱节,利用网络平台也无法充分融合网络资源,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在上网络课程时,形式有了,但内容不是很丰富,对学生的听课状态反馈不及时,所以缺乏创新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

另外,一些平台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单纯地复制粘贴没有深度的讲解,达不到内容补充的效力。教师在授课中过分依赖教材和课本,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作出创新内容的补充,习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缺乏对课程内容有关资源的整合,不熟悉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并且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些学生不善言谈,不敢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也未能有效地鼓励和引导,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具有更专业的理论修养和学术基础,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基础内容的把握上有不足,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对新的知识接受速度较慢,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思想认知和心理建设上加以引导。当前,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提升,他们来自于学校职能部门,之前的教学经验较少,甚至有的教师不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意识形态的把控要求严格,教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主要内容,需要教师具备非常扎实和牢固的理论功底,因此一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达标,部分高校的教师职称配比不均衡,资历深的教授缺乏晋升的积极性,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滞后,年轻教师有活力和热情但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习。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负担重,没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来和学生建立有效联系。学术研究上不深入,也未能积极参加各类思政培训。当前,各省教育厅积极组织线上和线下各类培训,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时间参与,很大程度上,一些培训资源就浪费掉了,所以应积极整合培训资源,让教师有所收获。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应用科学和辩证的眼光去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既要反对“重学轻术”的思想理念,又要反对“重术轻学”的思想倾向,而应倡导学术结合、相得益彰、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中,完成要求学分的内容后,可拿出1 ~2 个学分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可以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爱国主义章节内容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演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撰写观后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缅怀先烈遗志,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大学生。也可以组织情景模拟短剧,让学生拍摄思政微电影,结合日常生活的点滴,凸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注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校各类学生活动、人文讲座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等。[3]

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组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大学生讲思政微课”活动,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实践技术,言语表达和心理状态都是关键要素,所以高校应举办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讲座和报告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和师生形成良好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课应积极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有的放矢,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思政教师应把学生的需求导向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他们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做好思政课的教学准备和设计,根据每一个章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提出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实践,让学生有学有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建设会更加完善。

2.夯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学术严谨、业务能力突出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一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思政教师不仅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还能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培养模式进行细致分析,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授课。

高校在人才招聘中应设置多元化的录取要求,除学历学位资格等硬性条件外,还应对思政教师的道德品行、学术研究领域、工作能力予以考核和评价。必须把道德品质作为首要和必须的条件,对于违反师德师风、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不予录用。引进一批有深度学术造诣的名师专家或者博士生,继续培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深度培养中青年教师,让所有教师都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钻研学术,多做课题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类学科培训,拓宽眼界。在日常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能把一些时事热点融入教学,改变单纯的讲与学的关系,可以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讲解和领悟,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应用型人才发展

应用型人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有待提升,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对自己没有帮助,单纯为了拿学分和通过考试,主要还是因为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浮于表面,也无法和实际进行联系,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性和交互性的显著特点,所以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思想可塑性强的特征被进一步扩大[4],那么思想政治理论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发展网络思政教育是配合课堂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各高校可以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向,利用微信平台开设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加入思政理论、教学资源补充、互动问答等模式环节,也可以由思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录制思政微课,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产生行为认同,最终上升为价值认同和归属认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做好舆论导向引导,对网络思政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筛选,进行不良信息的分辨与淘汰,要求学生遵循网络思政教育规律,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文明风采。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导向作用。所以,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实际需求入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在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教学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

4.多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应用型人才培养良好氛围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工程,而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把好第一道关口至关重要,家长对学生的健康引导,家庭氛围的和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学生走进学校,学校就成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第二课堂,学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的目标,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对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因此,要努力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氛围。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不断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时代特征,高校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教学特点的校园文化,并有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利用校内网站、报纸刊物、学报、校园电台等媒介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良好环境。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予以关心,切勿唯成绩论,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学习上多给予鼓励,家长可适当了解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他们建立良好沟通,当好他们的倾听者。在社会发展中,应积极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积极推进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家庭、高校、社会三位一体,从全方位多角度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形成合力多元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在新时代的课程发展模式下,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我们已经形成“大思政”教学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都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逐渐抓住线上和线下两条线,有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全方位人才。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