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雷
(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风前袖,兴尽回桡月下舟。
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
本诗与《兰亭集序》“兴怀”的原因相同,但内容不同,请简要分析。
【分析】
此题要求解答“兴怀”的原因和内容,实则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做此类比较阅读题,要善于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创作背景,找出凸显诗歌主旨的关键字句来做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1.联系创作背景
关于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背景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回顾课文知识,《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是: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等会聚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诸人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
《兰亭》的写作背景是: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被主和派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讽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离开京师,回到家乡闲居,本诗写于他回乡的第二年的秋天。
弄清这一文一诗的写作背景后,对于它们的内容主旨,我们就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2.找共性,分析“兴怀”的原因
“兴怀”是“引起感触”的意思,要分析“兴怀”的原因,就要找出引发作者情思的那个共性是什么。陆游诗中有“病起身闲得纵游”一句,《兰亭集序》中有“所以游目骋怀”一句,可见,畅游兰亭的那份快乐是作者写诗或作文的契机,这是外在因素。那么,内在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应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分”。陆游诗中有“感今怀昔使人愁”一句,《兰亭集序》中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一句。可见,“感今怀昔”触发了作者内在的情思,于是两人行诸文字。
3.抓重要字词或句子来找不同
结合写作背景,《兰亭》中的“诗眼”应是“感今怀昔使人愁”中的那个“愁”字。陆游的诗由“纵游”引发感慨,中间两联包含的情感是积极明朗的。虽然“游”因“闲”(罢官)而起,有愁苦的大背景,但“酒酣起舞风前袖”只写借酒行乐。诗人“感今怀昔”,发现古今相同的是兰亭的风景、文人的雅兴,不同的是“江左诸贤”。东晋南渡的名士不忘故土,总想着“克复神州”;而南宋偏安亦如东晋,朝廷中的衮衮诸公却不思复国。至此,一直呼唤北伐但革职闲居的陆游生出无穷的愁绪。
《兰亭集序》记的是一次文人雅集的游宴活动,由此生发的有关生死的思考感悟。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感慨生死无常的思想感情。文章前半部分实写兰亭宴集的情景,以乐为基调,“信可乐也”,乐的是“美景、佳友、美酒”;后半部分为虚写,抒发宴集后的感慨,强调“痛”,“岂不痛哉”,痛的是乐中“不知老之将至,寿命终期于尽”。结尾抒发“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亦“有感于斯文”。
【参考答案】
相同原因:由良辰美景而兴尽悲来,由怀想古人产生感慨(世殊事异)。
不同内容:王羲之感慨生死,关注当下;陆游则自嘲“身闲”,感慨不得重用。
(2023届长沙市重点中学新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春牖对芳洲,珠帘新上钩。
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讵假西园燕,无劳飞盖游②。
【注】①庾肩吾,南朝梁代文学家,梁简文帝萧纲素爱其才华。本诗为萧纲未做皇帝时,身为萧纲老师兼臣僚的庾肩吾和其诗《春夜应令》而作。②曹植《公宴诗》云:“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有评论家指出,本诗中“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分析】
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子却产生同样美妙的效果。这里是指两篇作品中的诗句虽然写法上不同,但其表现的美好意境是相同的。所以分析这道题,我们应首先从相同点出发进行分析,再比较两首诗的创作技巧。
【解题思路】
1.列表比较异同
首先,从大处着手找两首诗的“同”。《奉和春夜应令》一诗点出“春夜”;《春江花月夜》也是写“春夜”,这是基本相同点。
接着,列表比较异同。
2.结合诗句分析
从表格可见,两首诗虽同写“月”“林”,但写作角度还是有区别的。《奉和春夜應令》中的两句将春夜的树林写得疏朗如秋,这里以秋景写春色;而《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一句将月光比喻为“霰”,用小冰珠表现月色的皎洁和明丽,这是以冬景写春色。
“月皎”两句和“月照”一句,虽然写法不同,但均为表现春夜的月、花林,表现春夜的恬淡明朗、皎洁幽静的美,意境上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月皎”两句与“月照”一句皆描写出月光之下幽静的春景,此谓“同工”。
明明都是写春景,但前者说“林疏似更秋”,借仿佛到了秋天叶落时节的错觉来描绘月下树木疏影横斜的情形,是以秋景写春色;后者“月照花林皆似霰”中的“霰”是只有冬天才出现的小冰珠,此句借“似霰”的错觉来描绘月照花林的情景,是以冬景写春景,此谓“异曲”。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分析】
如何比较诗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先关注诗歌产生的背景和诗人的身世遭遇,因为社会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内容,而且直接影响诗人创作诗词的艺术风格。此外,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文本,随意贴标签,考生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1.比较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作背景是: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酒席上作诗相赠。刘禹锡写了这首诗回赠白居易。此诗既然是酒席上的相互赠答之作,那就属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人写诗自然会涉及对仗和用典等诗歌表现手法。
《插田歌》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人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此诗体现的是采风(反映民风民俗)诗歌的语言风格。所以,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是通俗浅显的,富有民歌风味的。
2.明确语言风格
对于不同语言风格的诗歌作品,我们要有基本概念,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如,从诗歌情感表达的隐显角度,可以将诗歌的语言风格分为含蓄隽永和质朴明朗;从诗歌的语言是否雕琢修饰角度,可分为清新自然和典雅工整;从情感的细腻与粗放的程度,可以将诗歌的语言风格分为委婉细腻和豪迈奔放等。
3.比较分析关键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插田歌》这两首诗语言风格的不同,就在于语言是否雕琢修饰上。很明显,《插田歌》带有原汁原味的民歌风味,语言是清新自然的,没有刻意雕琢。如“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这一联,作者只采用白描手法,没有使用其他修饰方法,但是这两句对比鲜明,色彩丰富,劳作中的本色美在这一颜色对比中凸显得淋漓尽致。这种劳作的本色美是通过本色的文笔展现出来的。
同样是刘禹锡的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语言风格与《插田歌》相比较可以说是截然不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赠答诗,赠答的对象是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语言一定不会像描写农事的《插田歌》那样朴素自然,它更多的带有文人的深刻印记。不妨以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為例来进行分析,此联就带有鲜明的文人诗的特点,典故和对仗运用得相当娴熟。诗人使用了向秀的《思旧赋》和晋人王质的传说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当年参加“永贞革新”的故友们的怀念,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悲凉心绪。诗句对仗工稳,用典精深,传达出含蓄深沉的情感。
【参考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