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分析

2023-03-17 03:31赵媛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车夫阿Q汉语言

在现代汉语口语表达和书面用语中,副词“还”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而且语义比较纷繁复杂,例如表示“继续”“增益”“归属”“语气”,等等。除了这几种语义的单一运用以外,还时常出现多种语义——“交叉或融合”的表达形式。对此,笔者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上任》、鲁迅的《阿Q正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经典著作中,挑选出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句,并逐一进行语义分析。另外,将副词“还”运用到现代汉语中,不论表示何种语义,都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例如当“还”字出现在主语以后,意味着这个句子属于非主谓句,或者属于主语省略句。或者当“还”与“不”“没(有)”等否定词同时出现时,例如“还不”“还没(有)”等,则强调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还”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极其复杂多样的语义,要想使其得到非常精准合理的运用,有必要结合各种语境对其用法和语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一、表示“继续”

(一)表示状态的继续呈现

运用副词“还”表现着某种状态的继续呈现,在现代汉语言文字中具有相当高的使用率。例如在“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遥远似的”“明知道身上还很软,可是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等例句中,副词“还”均代表着状态的继续呈现。“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遥远似的”中的“还”,表示“离天明”“很遥远”这种状态继续呈现。在副词“还”的语义应用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其一,在表示状态继续呈现的句子中,形容词和动词均可以作谓语;其二,在表现状态继续呈现的句子中,“还”字主要针对主谓结构起到修饰作用。这说明,尽管副词“还”在现代汉语言中具有较多语义,但只要注重观察与总结,就可以找到其中的语用规律,使副词“还”得到合理运用,为文章增光添彩。

(二)表示活动继续进行

与表示某种状态继续呈现相类似的是,副词“还”还可用于表示某种活动的继续进行。例如“她的手还死死地攥着那张传单”和“祥子还照常拉车”等例句中的副词“还”,均表示活动继续进行。在某些句子中,动词后面带有助词“着”,例如“她的手还死死地攥着那张传单”这一句话,同时存在“还”和“着”两个字,其目的是进一步突出活动继续。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还”表示活动曾经出现过中途暂停的情况。这时的“还”应将其理解成为“接续”进行,这样比“继续”显得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骆驼祥子》中,曹先生问祥子,“你要是没在宅门里的话,还上我那儿来吧”。之所以出现“还”字,是因为祥子在曹宅拉包月这项活动曾经中断过,所以曹先生询问祥子是否有意“接续”在曹宅拉包月这一活动,这种副词“还”的语义与“仍然”相近。

二、表示“增益”

(一)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加深

在《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存在大量使用副词“还”表示事物性质程度加深的例句,比如“脸面,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空着手走比跑还累得慌”等。其中,“脸面,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中的“还”字凸显出了“脸面”的重要程度,甚至比“命”都重要,可见“脸面”是极其重要的。在“空着手走比跑还累得慌”这句话中,“还”表示祥子认为“空着手走”比“拉着车跑”还要“累”,说明“空着手走”累的程度更深。如此看来,当副词“还”在句子中起到“增益”作用时,可以传达出“比较”“递进”的含义,对于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事物的严重程度、重要程度,以及影响程度,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表示增加某一范畴中的项目

在有些语句中,通过运用副词“还”表示在某个范疇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同类项目。例如在“脸盆是要买的,还得来两条毛巾”这句话中,说明了在盥洗用具这一范畴中,除了脸盆以外,又增加了“两条毛巾”这一新项目;再比如在《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用“他的眼发着亮光,去盘算怎样省钱,怎样买车,嘴里还不住地嘟囔”这句话形容祥子买车时的神态。运用副词“还”突出祥子对买车这件事情具有较高的渴望程度。在神态表情这一范畴中,除了“眼发着亮光”“盘算怎样省钱”以外,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可见祥子将买车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再比如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现在虽是与他们一同受苦,可是受苦的程度到底不完全一样;现在他少受着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这一例句表示在车夫这个范畴中,主人公祥子不仅现在比其他车夫“少受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说明祥子将来会更少受罪。乍一看,这一例句并非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项目,而是越来越少。这似乎与“副词‘还表示在某个范畴中增加项目的用法”并不一致,但通过对句子含义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发现可将其理解成为使祥子少受罪的理由越来越多。由此看来,在此例句中,副词“还”同样起到了“增益”的作用,此时,副词“还”与“更加”一词基本同义。

三、表示“归属”

(一)表示某一事物应归为某一类

通过在句子中运用副词“还”,可以将某事物或人物归结到某一类别当中。例如在“他知道这还不十分像拉骆驼的”这一例句中,副词“还”表示了从祥子的打扮上看,应将其归类到“不十分像拉骆驼的”这一人群中,让读者对“祥子”这一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再比如“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这句话选自《阿Q正传》,是阿Q对那些嘲笑他头上有癞头疮的闲人反唇相讥时说的话。“你还不配”中的“还”字,将“你”归结到“不配有癞头疮”一类人中,表达了阿Q当时的愤慨之情,将阿Q的内心感受刻画得更加清晰;另外,在“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这一句话中,副词“还”字将“自己”归入到“算个不要强的”这一类群体当中。但是,因为这一句话属于反诘句,有必要结合文章语境对语句含义和副词“还”的用法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或者以偏概全。否则,就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再比如,在“比起一般的车夫来,他还不能算很坏”这一句话中,副词“还”表示将“他”归入“不能算很坏”的这一类车夫当中。通过以上例句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副词“还”的应用,可以将某人或者某一种事物归结到某一个类别当中,会进一步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事物的属性会变得更加清晰明确。这种副词“还”的词义应用不仅在现代汉语言文学著作中大量出现,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进行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时的一种习惯,帮助人们更好地传达语言信息或者文字信息。

(二)表示事物当前处于某种水平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中,通过副词“还”的运用,可以用来表达某种事物处于何种水平。例如在“这个人说的普通话说得还可以”“这字写得还好”“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些句子中,副词“还”的作用都是表示某事物当前处于何种水平。如“这个人说的普通话说得还可以”这句话,“还”表示“这个人说的普通话”处于一般水平;在“这字写得还好”这句话中,副词“还”表示这字写得不好也不坏,说得过去;在“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例句中,副词“还”在句中表示一些中年车夫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些苦,但是并没有达到“苦到了家”这一程度。很多在句中表示事物当前处于某种水平的副词“还”,往往其后面会带有否定词语,例如“还不错”“还没有苦到了家”,等等,或者带有表示一般水平的肯定词语,例如“还可以”“还行”“还说得过去”,等等,均可以起到告诉人们某种事物处于某个水平的作用。这种副词“还”的用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语言表达时的一种习惯。

四、表示“语气”

(一)表示“出乎意料”语气

例如在“小屋還怪干净呢”“还有人羡慕我,我真要笑了”“他还真有点胆量”“小王还真考上了”这些例句中,通过副词“还”在句子中的运用,均可以使人们在阅读文章时感受到“出乎意料”“惊讶”等语气。例如说“小屋”“怪干净”,向人们传达出了出乎意料之感。试想一下,如果将例句中的副词“还”去掉,即便没有使语意发生改变,原本充满感叹语气的句子也变成了一般陈述句,而借助于“还”,则可以传达出出乎意料之感。这对于提高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表示“加重语气”

在“司令既肯赏饭吃,尤老二还能给脸不兜着”“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是去……还不如说是看圣像”等例句中,通过副词“还”的运用,均起到了加重语气的作用。如果将上述句子中的“还”字去掉,即便句子的语意没有发生改变,但说话人的语气却由强变弱了,整句话也变得平淡无奇,文章的阅读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可见通过副词“还”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三)表示“不满”“讥讽”“赞叹”等语气

通过在句子中使用副词“还”,可以使说话人呈现出“不满”“讥讽”“赞叹”等多种语气,从而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更加生动。例如在“唷!王导演还保密呢”“喂,老李,什么时候了?还不开船”等例句中,通过“还”字,表示了说话人对“王导演”“保密”这件事情心存不满。而且通过“还”“不开船”,同样表现出了说话人的不满。如果将这两句话中的“还”字去掉,不仅使说话人的语气弱化了许多,还会导致语意随之发生些许变化。另外,在“人家区上还没有调查好哩”“还不得个十年二十年”等例句中,通过副词“还”,可以让读者结合故事情节,读出几分讥讽的意味。在“老李还真不简单”这一例句中,“还”字传达出了说话人对“老李”的感叹意思。如果去掉这两句话中的“还”,则无法感受到讥讽、感叹的语气,文章的精彩程度也因此弱化了几分,可见副词“还”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文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交叉或融合

通过笔者的一番分析,可以看出副词“还”的语义比较复杂多样。不仅如此,在很多现代汉语言文学作品中,使用副词“还”进行语义表达时,时常出现“继续”“增益”“归属”和表示“语气”这几种语义交叉运用的情况,甚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融合成一个无法拆分的整体,进一步增加了副词“还”在语义方面的复杂程度。例如在“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中,可将副词“还”理解成为“归属”于某一“范围”;在“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中,运用副词“还”,呈现出了“话没说完”的状态,表示活动的“继续”。在以上两个例句中,虽然“还”的作用隶属于“归属”和“继续”。但是,有时在针对“还”的语义进行界定时,并不容易做到明确区分。另外,在一些例句中,“还”同时带有“归属”与“继续”两种语义,或者“继续”与“增益”相互交叉运用,甚至存在“继续”“增益”“归属”多种语义多元融合的状态。在此类句子中,难以针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清晰界定。例如在“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地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这一例句中,因为阿Q并非赵太爷的本家,而且比秀才长三辈,所以副词“还”在这句话中带有“增益”这一层语义。此外,通过“还”这个字,还传达出了说话人夸耀的“语气”,呈现出“增益”和“语气”相互融合的语义用法。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副词“还”由于同时具备多种语义,所以,现代汉语言文学创作者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其中,既可以借助“还”单一地表示某一种语义,例如“继续”“增益”“归属”“语气”等,还可以结合写作需要,对这种语义进行综合运用,呈现出多种语义相互交叉或者融合的复杂句式。

六、结语

在现代汉语言体系中,副词“还”同时具有多种语义,其语用途径也比较复杂多样。要想使副词“还”在汉语言文学中得到合理运用,或者在品鉴汉语言文学作品时,针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精准透彻的分析。还需要结合不同的语境,针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细致化分析。唯有如此,方可充分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尽管人们已经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为了持续推动现代汉语言的健康发展,仍然有必要针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人们对其进行正确理解和运用提供专业化指导与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华,高建英.返回类位移动词“回、还、归、返”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分析[J].语文研究,2014(02):43-48.

[2]杨玲.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68-74.

(作者简介:赵媛,女,硕士研究生,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车夫阿Q汉语言
“三个车夫”之鉴
阿Q和老A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人力车夫
胡适笔下的“人力车夫”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