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清初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儒士形象。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笔墨刻画文人儒士,其中不乏正面人物形象,尤其以鲍文卿、沈琼枝、杜少卿为代表。吴敬梓祖上本是大户人家,到其父亲这一代却家道中落,于是吴敬梓的成年生活穷困潦倒,居于普通市民之列,他便近距离地接触并体验了市民生活,对普通市民的生活有了深刻了解,笔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自是真切饱满。他的小说《儒林外史》,作为我国的古典文学佳作,刻画的人物有三百多个,其中不乏正面人物形象,比如小说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具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以及绝世风流的豪杰,本文选取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代表人物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作者在他们身上寄予的美好的人生理想。
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尽管《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但作者吴敬梓却对自食其力、勤劳善良的劳动者赞赏有加,他们虽是普通市民,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却拥有着难能可贵的淳朴心灵。值得一提的是鲍文卿,他在小说中所占的笔墨不算多,但其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是一位善良、宽厚、仁德的劳动者形象。鲍文卿初次出现在小说第二十四回,紧接着的第二十五回、二十六回也对此人物有不少刻画。鲍文卿住在水西门,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唱戏的,自然就继承了祖上的家业,做起了唱戏这一行当,成了水西门总寓挂牌。他是戏行规矩最多、最严格的,打罚都得按戏行规矩来。鲍文卿初次登场是在崔按察处为向知县求情,向知县虽与鲍文卿素不相识,但鲍文卿却说,“自从七八岁学戏,在师父手里念的就是他做的曲子”,虽身为唱戏的,但不乏爱惜人才的想法,足以可见此人的眼光非同一般。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当向知县拿五百两银子答谢鲍文卿的救命之恩时,他一厘也不收。这并不是碍于情面,而是他骨子里的宽厚仁慈让他觉得为向知县求情只是他应该做的,不应该用钱财衡量。
鲍文卿的宽厚之举还体现在乐于助人上。修补乐器的老秀才倪老爹因家中穷困,想要送走小儿子之际,其主动要求倪老爹把小儿子过继给他,这解了倪老爹的燃眉之急。在倪老爹与鲍文卿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出倪老爹将鲍文卿看作可以讲真话的朋友,这便是平民百姓的友谊,也足以见得鲍文卿的善良仁厚。倪廷玺从此改名鲍廷玺,鲍文卿把他看作是家中的小儿子,对这个小儿子甚好,“比亲生的还疼些”,因为倪老爹是秀才,所以鲍文卿不让鲍廷玺学戏,反而培养他读书。对小儿子的事事无巨细,帮他娶媳妇,后来媳妇难产死了,鲍文卿临死之前还在担心小儿子的婚事,嘱咐家人“不必等我满服”,想让小儿子尽快娶个媳妇回来,可见鲍文卿对待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鲍廷玺也是事事关心、照顾的,可见他的宅心仁厚。
鲍文卿虽是唱戏的,但其品格、操守却令人敬佩。安庆府的书办请鲍文卿帮忙,让他向向知府求情办事,就给他二百两银子,事成之后,再加五百两银子。动动嘴皮子,便可以得到整整七百两银子,可是鲍文卿不愿意,“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可见此人虽然身份卑微,但是他的品格却很高尚,不为钱财所动,着实令人佩服。小说的二十六回里,向知府让鲍文卿父子替他下察院考童生,有个童生借着出恭的理由,想要到外墙里去接文章,恰巧被鲍廷玺撞见,便要拉童生去见太爷。鲍文卿急忙拦下,让童生赶紧去考试。可见鲍文卿待人宽厚,他不愿让一个苦读多年的读书人白白丧失一次考取功名的机会,所以这并不是什么不分是非,反倒使童生迷途知返。鲍文卿是作者在小说中致力推崇刻画的人物形象,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但是却不乏高尚的品格与操守,靠双手自食其力,这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形象在小说中显得熠熠生辉。
三、具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范进、匡超人、严监生等人物,大多是男性角色。但女性角色也是《儒林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沈琼枝是作者吴敬梓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人物,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吴敬梓对此人的赞赏。沈琼枝的初次出场是在小说的第四十回,此后的第四十一回也对她有所着墨。沈琼枝是常州贡生沈大年的女儿,跟随父亲来到扬州盐商宋为富家里完婚。本以为自己是被当作正妻娶进门的,没想到却可能会被当作妾室娶进门,尽管心中百般不愿意,想着“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但又怕爹爹和宋盐商吵起来,被人议论,便准备“一乘轿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模样看待我”。在此处,一是能看出沈琼枝并没有就此顺从命运,她敢于反抗和斗争;二是能看出她是个有谋略、富有智慧的女子,得知自己可能被当作妾室娶进门时,她并没有直接不嫁,反而会为了父亲着想,且想自己一探究竟,便决定先去宋盐商家中看看。足以可见沈琼枝有自己的思想,能做到独立,着实难能可贵。
正是因为沈琼枝有着独立的思想性格,在面对宋盐商时,才敢于斗争、不畏强权,令人钦佩。当她坐着轿子来到宋盐商家里,聽到小老妈叫自己“沈新娘”,就已经知道自己被当作妾了,但她丝毫不惧怕,竟要求与宋盐商理论,让宋盐商家中的仆人都吓了一跳。年纪轻轻,竟如此大胆,他们从未遇到过这种新娘,现在见到这般风风火火、勇于斗争的新娘,确实吓了一跳。她的这一系列斗争行为也让宋盐商红了脸,反倒被一个小姑娘给占了上风,可见沈琼枝虽是女儿身,却不乏英雄豪杰之气。不仅如此,在面对宋家奢华富贵、宽敞舒适的宅院时,她也丝毫不为所动。这里连一个妾室的庭院都是“三间屋,一间做房,铺设的齐齐整整,独自一个院落”,可想而知宋家的奢华富贵。但这些都不能打动沈琼枝,舒适富裕的生活该是人人向往的,沈琼枝却不愿在失去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得到这些,可见她思想品格之独立。正如杜少卿评价的,“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当她断定宋家的态度不会有所转变时,她当机立断,决定远走,但远走不是目的,她假扮成小老妈的模样,拿走了宋家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并不是她贪慕荣华富贵,反而是她有勇有谋的体现。一个女子若想在无依无靠的南京生存下去,必须得为自己考虑,可见她的逃跑是在她深思熟虑后决定的,是她智谋的体现。
到了南京后,她自强自立,因为自己的针线活儿做得精巧,又擅长写扇作诗,便自己立了个招牌,上面写道: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这着实令人惊叹,她面对生活能够自食其力,不依附他人,也算得上是女中豪杰。但单身女子客居他乡的处境也可想而知,十分不好过。“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就连武书在最初时,都对沈琼枝不算看好,可见沈琼枝作为一个单身女子,要想在南京养活自己有多么困难。面对流氓的骚扰、别人的非议,她只能靠着自己的本事不屈不挠地生存着。沈琼枝的所言所行,都是不卑不亢的,体现着独立意识。沈琼枝算是吴敬梓笔下难得的女性人物,从吴敬梓对她的刻画中不难看出其对此人物形象的赞赏,她的自立自强、敢于斗争、不慕荣华,在当时何等难得,难怪杜少卿等人对沈琼枝也不乏夸赞。
沈琼枝作为小说中独树一帜的新女性形象,有一点值得注意,她性格的成因与其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父沈先生的教育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说中,沈先生亲自送她出嫁,得知宋盐商可能要把女儿纳为妾室,他便让女儿自做打算,没有家长制的作风,对女儿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这让沈琼枝的性格、思想能够自由发展,培养了她的独立意识,沈琼枝才得以形成独特的个性。
四、绝世风流的豪杰
有人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是以作者吴敬梓本身为原型塑造的,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此人便是杜少卿。小说中的杜少卿算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杜少卿还未出场时,人们对他便有两种评价,一是认为他是一位豪杰,慷慨大方、扶困济贫,视钱财为身外之物;二是认为他是一个败家子,其祖上留下来的基业将在他手中断送。无论什么评价,都能看出他是一个不在乎钱财的人,可以说他大方,也可以说他随意。
生活中的他对于金钱保持着一种难得的洒脱态度。他对于财富的洒脱,以及仗义疏财,让他以一种慷慨豪侠的形象出现。面对别人在金钱上的困难,他总是洒脱地“说借就借”。对于远道而来的韦四太爷,他热情地招待;对于太老爷的门客娄老爹,他悉心照顾,当作父亲一般;对于娄老爹的孙子,他也慷慨地给予钱财。臧三爷考秀才需要钱财打理,杜少卿也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此外,还有张俊民的儿子去考试、仆人修房子的钱财,全是他所出。可见他不仅对钱财洒脱,更借钱财行慷慨义举,救人于危难。之后变卖家产前往南京,有一处细节值得注意,当管家王胡子在半路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后,杜少卿“只是付之一笑”,可见他对于这件事是坦然的,丝毫不为所动,体现了他高超的、不为物累的名士风度。
他漠视权贵,不愿追逐功名利禄,反倒愿意做个逍遥自在的人。一位盐商请县太爷吃饭,让杜少卿作陪,他直接拒绝,不因地位高低就阿谀奉承。他也不愿意去做官,他的老师推荐他去朝廷做官,他躲来躲去,最后只好装病。人人都认为做官是获取功名利禄的一条捷径,人人求之不得,他却对妻子说,“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可见杜少卿只愿做世俗世界里一个逍遥快活的人。几次推辞,足以可见他的决心,他只想在南京好好陪着妻子,做自己的逍遥人。这并不是不思进取,反而是一种漠视权贵,不愿沾染是非的真名士行为。
杜少卿不仅对钱财洒脱、漠视权贵、不慕荣华富贵,他对女性也是十分尊重的。对于纳妾,杜少卿认为,“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可以看出杜少卿是把女性当作独立的人对待的,把她们视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这从杜少卿对沈琼枝的态度也能看出来,在对于一个相貌姣好的女性能独立生存这件事的看法上,其他人是质疑、排斥,甚至恶意揣度的,只有杜少卿给予了沈琼枝足够的尊重,没有用偏见的眼光看待她,反而把她视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尊重她、赞赏她。
相较于传统的文人儒士,杜少卿的性格里多了些狂放不羁、放浪形骸,少了些迂腐古板;相较于六朝名士,他又有着自己坚守的传统道德和信念,少了些颓唐荒谬。杜少卿的性格里既有传统理念,又有现代独立的理念,可以说,其在《儒林外史》的一众人物里显得与众不同,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很多人说杜少卿是吴敬梓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不管怎样,这个人物不慕荣华富贵,对金钱洒脱,而且乐于扶贫济困,对女性尊重有加,着实是吴敬梓笔下难得的正面人物形象,该是寄寓着他崇高的人生理想的。
五、结语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人物足有380多个,其中,有名有姓者也有270多个,人物涉及了各个阶层:王侯、文武官员、各类读书人、普通百姓与市井小民、僧人、太监等,可见人物之多,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对每个人物事迹的详略、笔墨多少,都不能等量齐观。但不得不说,其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寥寥无几。本文选中了具有代表性的鲍文卿、沈琼枝、杜少卿三人,意在体会作者吴敬梓寄予在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人生理想和崇高信念。尽管《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其中却不乏正面人物,他们夹杂在文人儒士中,抑或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获得财富,抑或是具有独立思想、敢于与礼俗抗争,抑或是淡泊名利,活得逍遥自在。不管怎样,他们在小说中都是熠熠生辉的,思想品行令人钦佩。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2]陈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冯瑾.《儒林外史》小人物形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簡介:张缘缘,女,本科在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