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当前,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从现代多元娱乐文化的围追堵截中谋求突围,改善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是摆在所有戏曲人面前的严峻命题。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明显,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戏曲艺术传播效率,丰富传播渠道,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讲,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戏曲传承的变革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搭建新媒体平台,实现多元化戏曲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造成了一次根本性的颠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打破了单一平台的局限,拓展到了多个平台、多个终端,而受众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实现对信息的实时接收。基于此,戏曲艺术在发展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打造传播矩阵,以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到传统戏曲、爱上传统戏曲。
第一,打造专门的App,实现戏曲推广。在移动智能技术普及的今天,App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戏曲艺术宣传中,相关主体应尝试打造专门的App,让喜欢戏曲的受众能够轻松欣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能够及时获得智能推荐,尽快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信息。专业戏曲类App可以打造戏曲擂台、戏曲直播、名家点评、戏曲资讯、戏曲欣赏、演出邀约、戏曲商城等模块,通过这些模块,戏迷、艺术家、专业院团、名家工作室获得了互动互通的机会。例如某戏曲类专业App会通过平台定期更新各类丰富的戏曲资讯、直播、演出、名家点评视频等信息。当前,戏曲艺术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拓展,专业App在建设中应拓展思路,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剧团活动的线上宣传与推广。App在开发中可以与全国各大院团有密切联系,并根据院团的需要,策划线上宣传活动,利用平台用户实现推广。(2)做好线下宣传活动。App在开发中应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隔阂,与中央级媒体、地方媒体积极合作,宣传举办和推出各剧种和各剧团的主题擂台赛,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推广戏曲艺术。(3)做好线上线下延伸文化项目。App在开发中应以用户数据引导消费,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逐步推进戏曲产业布局,例如将戏曲演出与文化旅游、戏曲餐饮、戏曲小镇、电子商城等文化产业融合,丰富平台文化内容,创造文化商品价值。由此可见,专门的App能够集中整合戏曲艺术资源,实现多元化的开发与推广,拓宽艺术宣传范围。
第二,依托社交媒体,推动戏曲宣传。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是现代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戏曲艺术依托这些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推广。例如某戏曲栏目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扩大影响,宣传戏曲文化。公众号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开辟了个性化的模块,其中“梨园动态”聚焦梨园新发展、业内资讯,也包含名家演艺、戏剧选秀,等等,让戏曲专业人士、戏曲爱好者掌握梨园前沿动态;“名段赏析”模块中包含世代传承、经久不息的唱段,包含戏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家唱腔,让用户体会戏曲魅力;“灵活单元”包含梨园越韵、京剧鉴赏、黄梅飘香、吴曲乡音、梨园新蕊、戏迷擂台等多种戏曲形式的表演,多变有趣的新奇花样、层出不穷的节目创意,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戏曲文化,也吸引了不同戏曲爱好者的关注。戏曲类微信公众号运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戏曲传播寻找新的途径,打破了传统媒介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并面向更广阔的受众,打造有影响的、传播中华戏曲艺术的新媒体互动平台,这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微信公众号还利用微博账号打造了有关戏曲的相关话题,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吸引用户关注,引起话题讨论,吸引流量,让更多的人在讨论中了解、欣赏、学习各地戏曲文化。
第三,利用音频、视频、直播等平台,促进戏曲传播。目前刷视频、看直播已经成为民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直播间也逐渐成为文艺演出的第二舞台。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演艺类直播超过3200万场,场均观看人次超过3900人,相当于每天都有近9万场中等观众规模的演出在抖音上演。这样的发展趋势,自然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抖音推出了“DOU有好戏”计划、“DOU有国乐”计划,从资源、流量、服务等方面帮助更多优秀主播打造新舞台,同时,也为戏曲文化进驻直播平台创造了条件。目前,在直播间听戏曲、赏民乐、看演出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新潮流,而直播打赏的外溢效应对于戏曲艺术,尤其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能够让戏曲演出再现活力,促进演艺生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例如某省京剧院采用“直播+展播”模式,将京剧艺术与数字科技融合,以高质量的演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剧院与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bilibili等平台进行合作,直播京剧《钓金龟》《扈家庄》《李逵探母》《截江夺斗》等经典戏剧,为受众提供了多渠道欣赏艺术的方式。除了直播平台,腾讯、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以及蜻蜓FM、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关主体应主动进驻新媒体平台,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方式传承推广戏曲艺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丰富多元,且受众广、传播速度快,让戏曲艺术能够以现代人习惯的方式走到他们面前,让听戏、学戏变得更加方便可行。因此,戏曲的传播方式应及时作出变革调整,打造新媒体矩阵,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1]
二、推动艺术创新,增强戏曲与受众的互动
毋庸讳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更新,我国各地区的戏曲艺术都呈现出了逐渐萎缩的发展状态。其中固然有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创新的原因,同时,也有戏曲艺术本身娱乐性不足、内容缺乏新意、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不足等问题。针对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艺术应借助多元化传播平台,与受众进行积极互动,拉近戏曲与受众的距离,加强节目创新,打造戏曲文化品牌,用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戏曲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加强线上推广,增进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新媒体平台为戏曲艺术和受众之间搭建了更加便利的沟通平台,越来越多的戏曲名家开始通过线上平台与受众互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戏曲传播。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戏曲直播开播场次超80万,平均每场观看人数超3200人次,每一场戏曲直播都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其中,73.6%已开播戏曲获得过直播收入,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不少濒危剧种通過直播再现了活力。例如京剧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王珮瑜通过直播平台,用年轻人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京剧,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为影响力巨大的戏曲明星,此外还有许多专业的戏曲演员借助于网络直播。这样的交流让戏曲演员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民众逐渐打破对戏曲艺术的刻板印象,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第二,做好线下活动,拉近戏曲与受众的距离。线下活动是戏曲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艺术需要通过线上途径与受众见面,同时,传统的表演方式也不能丢弃,反而应该在新媒体的宣传下进一步发展,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戏曲艺术的机会。例如在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期间,南京积极组织线下实践活动,推动戏曲演艺走进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当地的博物馆打造“梅花戏剧角”,作为全市戏剧主题活动的重要阵地,组织青少年戏曲公益冬令营、“织造有戏·曲高梅香”书春联·送祝福、少儿京剧培训班、“在梅边”戏曲名家表演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戏剧艺术真正走向生活。这样丰富的线下活动能够丰富戏曲在空间上的推广,扩大戏曲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戏曲传承发展。
第三,打造优质节目,塑造戏曲文化品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都在于自身的品质,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才能形成不断传承的内在动力。当前,新媒体的介入对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如何根据戏曲内核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优质作品,则是戏曲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在发展戏曲艺术中应提高品牌意识,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并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扩大戏曲的影响力。打造优质戏曲内容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戏曲人应主动保护传统剧目,从中挖掘内容,做到一手抓继承,一手抓创新,推动内容编创,打造出更加契合新时代价值理念的戏曲节目,进而利用新媒体传播矩阵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见、发现传统戏曲的魅力,并产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2]
第四,推动跨界融合,挖掘戏曲文化潜在价值。戏曲与现代文化娱乐方式的融合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思路。例如看动漫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娱乐的重要方式,而将戏曲元素融入动漫作品之中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早在20世纪,我国的戏曲元素就在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多种形式的呈现。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戏曲的传承陷入了困境,其在动漫作品中的应用也受到了阻碍。当前,在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戏曲与动漫的跨界融合,借助现代媒体形式来探索文化的新出路。例如戏曲漫画《四大美人》的设计者就将京剧中四大美人的形象融入漫画中,设计出“萌态十足” 的Q版形象。其中,在“贵妃醉酒”的主题中,杨贵妃的扮相是最正统的戏曲扮相,凤冠霞帔,严格遵循舞台形象,并让整个画面与人物更加饱满漂亮。“西施浣纱”的主题则突出西施的朴素,并融合荷花的意象,展现人物气质。这些受众耳熟能详的形象从戏曲中走来,以趣味十足的形态呈现。受众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设计,为戏曲中的经典人物更换皮肤、设计舞台,以深度体验戏曲与动漫相结合的魅力。由此可见,戏曲与动漫之间的跨界联动,让新媒体与千百年来的传统戏曲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自身具备充分的活力。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戏曲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能够逐渐得到改善,促使更多的人去了解、欣赏、学习戏曲艺术;同时,节目的创新与品牌的塑造也能够提升艺术影响力,让戏曲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娱乐之中,成为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艺术。
三、打造戏曲数据库,做好传统艺术保护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打造戏曲数据库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保存、保护传统艺术,让艺术免于湮灭、断层的危险,让时代传承成为可能。目前国家已经发布了相关文件,对全国戏曲文化的傳承与发展做出了部署的指导。在政策指导下,各地区也纷纷展开了打造戏曲数据库的行动。例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打造数字化公益性全国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容涵盖全国各剧种代表性剧目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地方戏曲剧种动态资讯信息,切实为全国地方戏曲政策制定、研究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建设、传播交流等工作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支持。在全国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相关部门组建了专业团队深入调查,发掘京剧、越剧等全国性剧种外,以及闽剧、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芗剧(歌仔戏)等本土剧种,依托戏曲数字电影拍摄、戏曲“像音像”工程、《寻访老艺人》福建地方戏曲老艺人专题片等一系列戏曲保护传承与弘扬工程,获取戏曲资源,实现数字化建设。
目前,戏曲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让戏曲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更加便利。为推动戏曲艺术的进一步传承,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展开戏曲艺术研究、举办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整理经典戏曲剧目等活动,努力打造有信息交流、理论研究、创作实践的线上平台,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而言,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戏曲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应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实现多元化戏曲传播;推动艺术创新,增强戏曲与受众的互动;打造戏曲数据库,做好传统艺术保护工作。这些措施既能够实现传统戏曲的推广和宣传,也能够做好保护工作,让艺术代代传承下去。当然,作为新时代的戏曲人,还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探寻新媒体与戏曲艺术的融合路径,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倪红.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艺术传承新思路——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5):100-105.
[2]王琰.新媒体时代中安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困境与机遇[J].明日风尚,2020(09):128-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戏曲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美育研究”(项目编号:21JK03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欣,女,硕士研究生,西安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