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办园方向—品德启蒙”指标中明确,要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上海市嘉定区嘉城幼儿园注重“涵养美心”,将抽象的品德转化为具体可表达的美好话语、切实能感受的美好感受、互动中交流的美好意愿。幼儿园在“以美育人”的理念下,培养具有美好心灵、态度、行为,拥有纯真品德、善意愿望、得体举止的新时期儿童。
“打招呼”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惯常环节,在习以为常的问候行为背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发现了教育契机。
问题提出——有些冷漠的“打招呼”
早上入园时,大部分幼儿能热情主动地与晨检教师打招呼,但当晨检完毕走向教室时,在经过家长志愿者区域时,幼儿常常“熟视无睹”。即使有部分幼儿在值班教师的提示下与家长志愿者问候,也表现得扭捏且不自然,甚至有些幼儿不接纳教师的提示,径直往前走。
在其他时间段,当看见在园内走动的保洁员、保育员、教师等非本班保教人员时,只有小部分幼儿能主动打招呼,或大方回应互动。基于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不打招呼的原因是缺乏自信。
启蒙实践——真诚“打招呼”
“打招呼”不应是一个机械的动作,幼儿若能积极主动地回应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就会发自内心地、乐意与他人交往互动。我园通过“浸润”的方式开展了适合幼儿的品德启蒙。
情感“真”一点。如果希望幼儿能发自内心愿意与他人打招呼,那么教育者自身要真诚地接纳来自幼儿的问候。基于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面对幼儿的一声“老师早”时,回应是比较随意的、敷衍的。久而久之,幼儿对问候这件事情也会变得敷衍。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爱与真诚,幼儿园教育重在让幼儿感受美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支持他们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幼儿园教育最需要的不是谆谆教诲,而是直观的教育示范和环境创设。
當幼儿向教师问候时,如果此时教师正在做某一件事情,那么教师应该暂停手里的工作,正视幼儿的问候。如果在空间上,幼儿与教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教师应该主动走上前,蹲下来与幼儿完成互动。
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问候,是一种示范。幼儿在模仿教师问候的过程中,自然会习得问候的礼仪。
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问候,是一种榜样,幼儿在观察与不同人的问候中,会意识到问候的重要性。
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问候,是一种影响,幼儿在与教师问候互动中,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流动的爱意。
方式“多”一点。幼儿来园打招呼时,大多数的表现是说一句“早上好”。时间长了,幼儿容易因为打招呼方式比较单一、无趣而不再愿意打招呼。基于上述思考,幼儿园开展了“暖暖大转盘”活动,通过变化多元的打招呼方式,让幼儿爱上打招呼行为。
“据你们观察,大人们打招呼都有哪些方式?”随着教师抛出怎样打招呼的话题,幼儿争先恐后地说起自己看到的成人之间的问候方式,比如握手、点头、鞠躬、拥抱……在讨论过程中,幼儿不由自主地边说边模仿。教师和幼儿约定:“明天早上来园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也来试试这些方式。”基于此,“暖暖大转盘”1.0版本诞生了。幼儿每天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拨动转盘,用转盘上显示的打招呼方式,和教师、其他幼儿打招呼。
“除了之前提到过的打招呼方式,朋友之间还有特别的打招呼方式吗?”教师再次抛出问题,瞬间打开了幼儿的话匣子。“我有一次在电视里看见两个好朋友一见面就先撞了一下。”“两个好朋友还可以击掌。”“有时好朋友见面会说一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得懂的话。”……
讨论过后,“属于我们的打招呼”的话题就此展开,随之而来的是“暖暖大转盘”2.0版本。特别的问候方式,让幼儿之间的打招呼行为变得更主动、更有趣。
养成“久”一点。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于是,我们开展了“嗨嗨月”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时间的积累,养成与他人主动打招呼、表达美好心意的习惯。
第一阶段:勇敢接受阶段。很多幼儿不能大方、自然地接受来自陌生的家长志愿者、他班教师、园内其他教职工的招呼,为此我们设置了回应后的奖励,比如一个热情的拥抱、一个欢乐的表情等,激励幼儿勇敢接受来自他人主动的问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能收获礼貌互动后的愉悦感与幸福感。
第二阶段:无时无刻阶段。来园时打招呼是幼儿习以为常的行为,因为幼儿了解这是“必须”要做的。而离园时,由于家长只能在校门口接孩子,为了确保校门口不形成聚集,幼儿的离园行为总是显得有些匆忙,很少有机会和教师认真说再见。因此,我们和家长、保育员、教师、保安多方联手,通过成人之间、成人和幼儿之间打招呼的“全方位”浸润,引发幼儿主动和教师说再见。
此外,幼儿园教职工关注幼儿日常在园的每一刻,时常主动寻找与幼儿“偶遇”的机会,并主动向幼儿发出打招呼的信号,引导幼儿互动。
第三阶段:自然流露阶段。在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浸润”之后,幼儿从被动到主动、从尴尬到自然,渐渐地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伴、成人的友好信号,感受到被他人重视的愉悦,感受到文明有礼的轻松氛围。如此“浸润”,幼儿的“朋友圈”被不断地拓展,幼儿不断地收获新朋友、不断地积累社会交往经验。
育人思考——以美滋养的“打招呼”
爱、审美与童真童趣是幼儿生命成长的养分。浸润式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仅次于生活本身,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改变的力量。在一个支持幼儿发展的环境中,教师就是环境的桥梁,提供一个生动的体验环境,并对生命及追求自我成长保持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帮助幼儿自主表现、自我表达,从而发展平和健全的人格。
“打招呼”虽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有着长久的影响。美是礼貌用语,美是自然大方的说话态度,美是与人说话时眼睛能注视对方的身体姿态……“打招呼”这件小事中蕴含着特有的“以美育人”教育意义和品德启蒙价值。
幼儿园教育应让幼儿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满足幼儿的生命成长需要,从而支持他们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应从点滴做起,把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融入“打招呼”,用真切的情感和真诚的互动建立积极和谐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涵养美德,滋养童心。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