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 菱 图 / 王家才
“梅、兰、竹、菊” 分别以其傲、幽、坚、淡的品格,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被誉为文学“四君子”。在我国浩瀚的文学作品中,“四君子”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兰可谓是“四君子”中的佼佼者。兰,喜居崖壁、深谷幽香,不争于世,孤芳自赏,世上贤达者也,但苦于兰生幽谷无人识,来不相知去不留。文人咏颂的兰通常为兰科(Orchidaceae )兰属(Cymbidium)植物,例如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ymbidium faberi)、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等。
经过多年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共有兰科植物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数量如此庞大的兰科植物,不仅有物种种类较多的属,广为人知;也有物种种类较少的属,鲜为人知。近日,洪雅县国有林场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台湾虎舌兰(Epipogium taiwanense),为兰科(Orchidaceae)虎舌兰属(Epipogium)植物。本次发现前该物种仅分布于中国台湾、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发现向北延伸了台湾虎舌兰的分布纬度带,是目前为止台湾虎舌兰的最北端分布。
2022年10月,洪雅林场林业高级工程师王家才和团宝山管护站护林员在野生动植物调查途中发现了3株腐生草本。“因为我喜欢观察动植物,所以当我路过这儿的时候,一下子就被1株结着淡黄色果实的植株吸引了,通过观察并拍照后发现是兰科植物,正当我感到失落只看到了结果的植株,走在我前面的护林员告诉我还有两株正在开花的,”王家才高兴地说道,“我走近一看果然是和刚才一样的,距离大概有100m,开着白粉色花朵。当时发现它们时生长在高大乔木林下,土壤腐殖质肥沃,上层植被有中华木荷(Schima sinensis)、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扁刺锥(Castanopsis platyacantha)等。”
结合发现地生境特征和植株外形特征,首先确定为兰科植物中的腐生植物。后经翻阅《中国植物志》初步判断为虎舌兰属的裂唇虎舌兰(Epipogium aphyllum),再仔细对比新发现植株细节和裂唇虎舌兰植株细节的时候察觉有不一样的地方。带着疑惑继续查阅文献,通过多次对比文献和植株形态特征,最终确认为2020年发表的新种——台湾虎舌兰。台湾虎舌兰与裂唇虎舌兰的区别主要有几个方面:在花色方面,台湾虎舌兰的花朵颜色是白色带粉色斑点,裂唇虎舌兰是花黄色带粉红色或淡紫色条带;距的长度和形态不同,台湾虎舌兰的距大,纤细,先端强烈下弯并连接到中部裂片的底部,裂唇虎舌兰的距较小,粗壮,先端直立或稍下弯;花瓣与萼片相对大小上也有区别,台湾虎舌兰的花瓣明显宽于萼片,裂唇虎舌兰则是花瓣与萼片相似,略宽于萼片。
台湾虎舌兰最早于2018年在台湾发现,发布于《Illustrated Flora of Taiwan》,但文章中仅有简单描述。彭培好团队2020年在云南、四川进行野外调查时再次发现台湾虎舌兰,详细描述其形态学特征、生境、物候学特征等,详细对比了两种虎舌兰的区别,由此确认了台湾虎舌兰为虎舌兰属新种。
此次发现的台湾虎舌兰为腐生草本,18-20cm高。茎直立,圆柱状,肉质,浅棕色,具少许膜质鞘。总状花序顶生,具2朵花;花苞片长卵圆形;花下垂,花瓣白色带粉色斑点;唇瓣3裂;具弯曲且下垂的距,长度约10mm。分布在海拔1660m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下,其上层植被有中华木荷、米心水青冈、扁刺锥等。发现地林下较为阴暗,降雨量多,土壤潮湿松软,腐殖质厚。
腐生植物没有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分解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体(动物组织或枯萎的植物等)来获得养分,因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对任何变化都高度敏感。这类植物对生境要求较高,通常被科学家们誉为“环境指示物种”。此次台湾虎舌兰的发现地洪雅县国有林场正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雨量条件好,场内海拔落差大,植被带垂直分层明显,生境类型丰富,适宜腐生植物生存。
从2018年台湾发现到2020年云南乌蒙山、四川马边大风顶,再到洪雅县可以看出台湾虎舌兰的分布纬度在不停地向北扩散,这对后续深入研究台湾虎舌兰分布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