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变化及意义

2023-03-17 14:14刘晓英罗文丰刘洋曾孟兰翟红谢坤莹魏锦
山东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纤溶酶化疗血清

刘晓英,罗文丰,刘洋,曾孟兰,翟红,谢坤莹,魏锦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四川 南充 63700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5 万例,占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虽然免疫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发现约10% DLBCL 患者初治耐药,约30%患者发生复发耐药[2]。癌胚抗原(CEA)是临床常用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标志物。近年研究发现,血清CEA水平有助于辅助诊断DLBCL,是DLBCL 新的血清标志物[3]。IL-17 是由活化的Th17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宿主防御、细胞运输、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过程。研究发现,髓源性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IL-17,激活Jacus激酶,促进DLBCL细胞增殖、转移及耐药性形成[4]。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作为α2纤溶酶抑制剂结合纤溶酶的产物,可灭活纤溶酶。研究表明,PIC 作为纤溶系统激活的早期标志物,其表达升高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5]。本研究观察初诊DLBCL 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DLBCL 患者103 例(DLBCL 组),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纳入标准: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接受规范化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化疗。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DLBCL 组男59 例,女44 例;年龄31~78 岁(57.46 ± 4.79)岁;结外侵犯部位≥2个34例、<2个69例;临床分期I、Ⅱ期45例,Ⅲ、Ⅳ期58例;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0~2 分60 例,3~5 分43 例。同期选择32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9(58.14 ± 5.13)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入组前半年未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免疫、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14),两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DLBCL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第1天予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0051)375 mg/m2静脉滴注;第2 天予环磷酰胺(山西泰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1311)750 mg/m2静脉滴注+多柔比星(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63155)50 mg/m2静脉滴注+长春新碱(辽宁卫星制药厂,批号H20068151)1.4 mg/m2静脉滴注+泼尼松(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2021394)100 mg口服;第3~6天继续予泼尼松100 mg口服。间隔2周进行下个疗程,共化疗6~8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化疗结束后经全身影像学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6],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4 周;部分缓解:病灶缩小>50%,且维持时间≥4周;疾病稳定:病灶缩小<50%或增大<25%,且维持时间≥4 周;疾病进展:病灶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将103例患者分为化疗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44例,化疗无效(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组59例。

1.4 血清CEA、IL-17、PIC 检测 分别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DLBCL 组化疗前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试剂盒购自上海纪宁生物科技公司,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PIC,用HISCL5000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Sysmex公司)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比较血清CEA、IL-17、PIC 水平及联合检测对疗效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LBCL 组与对照组血清CEA、IL-17、PIC 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DLBCL 组血清CEA、PIC 水平高,血清IL-17水平低(P均<0.05)。见表1。

表1 DLBCL组与对照组血清CEA、IL-17、PIC水平比较(±s)

表1 DLBCL组与对照组血清CEA、IL-17、PIC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DLBCL组P n 32 103 CEA(ng/mL)3.32 ± 0.41 25.15 ± 1.27<0.05 IL-17(pg/mL)10.22 ± 1.63 6.40 ± 1.22<0.05 PIC(μg/mL)0.51 ± 0.17 0.82 ± 0.23<0.05

2.2 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血清CEA、IL-17、PIC水平的关系 DLBCL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见表2。

表2 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血清CEA、IL-17、PIC水平的关系

2.3 DLBCL 患者疗效与血清CEA、IL-17、PIC 水平的关系 与化疗有效组比较,化疗无效组血清CEA、PIC水平高,IL-17水平低(P均<0.05)。见表3。

表3 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血清CEA、IL-17、PIC水平比较(±s)

表3 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血清CEA、IL-17、PIC水平比较(±s)

组别化疗有效组化疗无效组P n 44 59 CEA(ng/mL)22.17 ± 1.54 27.37 ± 1.20<0.05 IL-17(pg/mL)6.95 ± 1.32 5.99 ± 1.22<0.05 PIC(μg/mL)0.58 ± 0.30 1.00 ± 0.21<0.05

2.4 血清CEA、IL-17、PIC 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血清CEA、IL-17、PIC 及三者联合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57、0.684、0.830。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均<0.05)。 见表4。

表4 血清CEA、IL-17、PIC对DLBCL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CEA 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临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本研究中,DLBCL 患者血清CEA 水平升高,且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IPI 评分、临床分期有关,提示CEA 促进DLBCL 的发生发展。化疗无效组血清CEA 水平明显较高,提示监测血清CEA 水平有助于DLBCL 患者化疗疗效评价。研究表明,CEA 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其表达水平升高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不仅促进肿瘤的增殖及转移,还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7-8]。

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恶性肿瘤等过程[9]。本研究中DLBCL患者血清IL-17 降低。DLBCL 中IL-17 表达下调与微小RNA 的表达调控有关。研究发现,DLBCL 中miR-130b 表达上调通过抑制转录活化蛋白1 的磷酸化,促进肿瘤细胞OX40 配体的表达,OX40 配体与Th17细胞表面的OX40 结合并抑制Th17功能,导致IL-17表达降低[10]。本研究中,DLBCL患者血清IL-17 水平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IPI评分、临床分期有关,表明IL-17 参与DLBCL 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DLBCL 小鼠接种Th17 细胞后,随着肿瘤的进展,Th17 细胞分泌的IL-17 水平逐渐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逐渐升高,进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11]。因此,IL-17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性细胞因子,在DLBCL 肿瘤免疫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本研究中,化疗无效组血清IL-17 水平低,提示IL-17 可反映化疗疗效。研究表明,干扰素γ 能够促进Th17 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的表达,IRF8 直接抑制IL-17 的表达[12],导致p53 蛋白功能障碍,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对利妥昔单抗耐药性的形成[13]。

α2 纤溶酶抑制剂是体内主要的纤溶酶抑制物,占纤溶酶抑制作用的90%,其与纤溶酶以1∶1 比例结合形成PIC。PIC 主要在内皮系统清除,是评价体内纤溶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DLBCL 等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失调,表现为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PIC 是潜在的预后相关分子标志[14]。本研究中,DLBCL 患者血清PIC 水平升高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IPI评分、临床分期有关,提示PIC促进DLBCL的发生发展。分析其原因,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内皮系统对PIC 的清除能力降低,导致血清PIC水平升高[15]。此外,DLBCL 患者机体凝血系统激活也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清PIC 水平升高,纤溶系统激活后能够通过降解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迁移,导致肿瘤进展[16]。本研究中,化疗无效组血清PIC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表明血清PIC水平有助于反映DLBCL化疗疗效。其原因可能与PIC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干性及耐药性有关。研究发现,PIC水平升高作为纤维溶解系统激活的标志,能够促进肿瘤微环境中髓源性抑制细胞及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招募、聚集及活化,通过分泌大量IL-4、转化生长因子-β 等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干性形成,导致肿瘤耐药[17-18]。因此,血清CEA、IL-17、PIC可能是反映DLBCL患者化疗疗效的血清标志物。ROC 曲线分析结果亦证实,血清CEA、IL-17、PIC联合检测对DLBCL的化疗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DLBCL 患者血清CEA、PIC 水平升高,IL-17水平降低,三者水平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IPI 评分、临床分期有关,联合检测血清CEA、PIC、IL-17有助于DLBCL患者的预后预测。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并且不同检测方法的临界值尚不一致,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制定标准的临界值,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纤溶酶化疗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跟踪导练(二)(3)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两种粗提纯法对纤溶酶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