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征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路径

2023-03-16 16:11涂金芹王祥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

涂金芹 王祥华

摘   要:贵州长征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样,红色旅游开发和可利用的空间广阔。长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贵州长征文化资源是贵州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点。当前,贵州长征文化遗产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旅游法规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耦合困境。要实现贵州文旅融合发展,应充分利用长征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宜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传承与超越,扩展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途徑,致力于开发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贵州长征文化遗产;旅游业;耦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110-03

贵州省是一个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停留的时间较长,留下了丰富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贵州是一个旅游大省,长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产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贵州需要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红军在长征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长征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教育功能和经济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教育功能相统一。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须积极发挥长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结合各地长征文化特色开发不同的旅游模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建设一个有文明、有秩序、生活富裕的美好乡村。

一、贵州长征文化遗产基本现状

文化遗产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留存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具体的长征文化包括长征过程中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神文化遗产等,如在长征途中形成的遵义会议精神、丰富的长征题材诗词等,其遗迹分布广,文化种类多样,可利用和开发的空间大,是国家和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一)长征文化遗迹丰富

长征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用理想、意志、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红军长征在贵州持续时间较长,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先后转战贵州,足迹遍及全省60 多个县(市、区),主要经过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中央红军长征线路(1934.12—1935.4):贵州黎平—瓮安—遵义—毕节七星关区—云南方向。留下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鸡鸣三省等会址。沿线有钱壮飞烈士纪念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市博物馆、红九军团梯子岩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遗产。

第二条主线。红二、六军团长征线路(1936.1—1936.4):贵州石阡—贵阳—黔西—大方—毕节—盘县—巧渡金沙江。1936年进入贵州石阡、镇远等地,后向黔西(大关盐号、黔西会议)、大方、毕节方向转移。在贵州留下了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黄家坝阻击战遗址、将军山战斗遗址、乌蒙山回旋战遗址,后在盘县召开会议,巧渡金沙江。

贵州现存重要长征遗址遗迹900多处。长征遗迹在全省范围内分布较广,基本涉及全省的所有州市,两条红军长征路线分别留下了多样的遗产,包括会议会址、战斗遗址等等,留下了无数的红色记忆和革命文物资源,体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红军和党不屈的革命意志,是我们伟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长征文化遗产内容多样、分布较广

贵州长征文化从内容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种类繁多。物质文化包括长征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使用过的枪支、弹药,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工具,走过的道路、桥梁、山路,留下的文字资料、图片,各种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公园等等。文物类型丰富、要素齐全,涉及长征文物的全部类型,大致分为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人物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类型,其中,以建(构)筑物和建筑群落、战场遗址为主,还包含大量的标语和宣传画、烈士墓和纪念设施等[1]。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保持革命的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以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为主体。贵州长征文化遗产分布在黔北地区,形成以遵义为中心的发展圈,主要是中央红军长征沿线地区;在黔西北形成以七星关区为核心的发展圈,主要是红二、六军团沿线地区,黔东南和铜仁地区红军两条路线都有涉及,包括石阡、印江、松桃等县。主要就是这三大长征文化资源群,其他少部分地区影响力较小,大规模开发的价值不大。

(三)长征文化遗产利用和开发空间较大

长征文化作为贵州主流红色文化,其分布较广,在全省各地都有体现,形成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长征文化旅游基地。许多文艺作品以红军在长征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依据,这些文艺作品丰富多彩,包括电视、电影、舞台剧等。近年来,贵州通过策划重走长征路、讲好长征故事等研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内涵,把红军长征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发扬光大。贵州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有“公园省”之称。贵州一体化旅游发展模式态势较好,紧紧抓住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整合贵州省多维文化以及自然生态资源,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其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结合贵州本地的自然风光,可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巨大,旅游发展潜力深厚。

二、贵州长征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价值

丰富多彩的长征文化遗产是贵州的宝贵资源之一。贵州是红色文化和自然旅游文化大省,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发挥贵州长征文化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文化价值

长征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首先是历久弥新的军事文化。军事文化又包括军事精神成果和军事物质成果,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议使党和红军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军事路线。四渡赤水等伟大的战役,展现了党和红军在历史困难时期的军事智慧和才能。其次,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贵州不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著名军事战役,更是基本形成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最后是创造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尤其是以毛泽东诗词为主要代表的长征题材诗词,诗句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远虑以及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尽管有的诗词并不是在长征时期创作的,但是诗词中的内容大部分是以在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时代为背景的。

(二)教育价值

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我们当代宝贵的教育资源。长征文化的教育价值是主要的,作为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较多的地区,应围绕遵义的一系列的会议会址开展红色教育。遵义目前拥有各级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贵州省红色旅游景区的1/3以上。在未来的建设中,我们需要赓续与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挥长征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打造有贵州特色、少数民族情感的旅游品牌。新时代开展四史教育,贵州长征途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各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实践教育,重走长征路,充分利用好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2]。

(三)经济价值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着力打造传承、教育、旅游、休闲、研究等功能相结合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模式,挖掘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开拓贵州特色的旅游模式,实现“红”“绿”“文”的三维结合,以有效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党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力量。以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为例,花茂村开拓以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开发陶艺制作、古法造纸等项目,充分展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这些发展模式值得在全省红色旅游区积极推广和开展,旅游旺季发展旅游产业,淡季发展农业产业,二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三、贵州长征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困境

贵州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并没有完全开发,空间上的开发不平衡。長征文化开发较好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黔北地区,但是贵州长征遗迹全省几乎都有涉及。目前各个地区之间开发程度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现阶段还无法满足高流量旅客的需求。

(一)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都有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开发不平衡。主要集中于黔北重镇遵义,贵州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红色文化特别是长征文化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研究还是集中于黔北地区,集中于中央红军长征沿线的开发,红二、六方面军长征路线文化资源开发较差,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研究较少。红色文化研究的不平衡,也造成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以长征文化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的开发,贵州遵义做得比较好,其他地区开发的程度不够[3]。

(二)旅游法规体系不健全

全国旅游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权威。但是目前全国地方性旅游法规较少,在第三产业体系内部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就贵州实际情况来看,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不够健全,长效性不够,后续法规缺乏,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旅游业相应的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以及体制机制的缺乏,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等各种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贵州地方性旅游法规更为缺少,对发展旅游的规范性文件较少,旅游发展不规范,景区的安全设施等没有一定的标准,餐饮的卫生状况没有保障,旅客的安全保障不到位。这些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是贵州旅游发展乃至全国旅游发展中显著存在的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强硬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但贵州目前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餐饮行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产业。贵州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交通问题、饭店旅店业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餐饮、酒店建设跟不上。贵州目前旅游发展的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政府可用于旅游建设的资金有限,许多景区建设资金都是来源于银行贷款,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受制于经济的发展[4]。

四、贵州长征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路径优化

长征文化资源丰富,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长征文化遗产,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实现其经济效益和教育功能相结合。

(一)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发展道路

开展长征红色旅游文化,结合本地特色,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做好开发风险预测和评估,积极开展实地考察,考虑未来景区的收入链、产业链,全方位多层次考虑评估。在这方面,遵义做了良好的示范,形成了以遵义为核心,以娄山关景区、军团陈列馆、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赤水丹霞的文化自然为一体的旅游路线,打造人文和自然的结合体,更好地吸引游客。因地制宜,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文化纪念活动,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开展有特色的旅游产业致富道路。比如贵州遵义赤水市,正积极聚焦红色文化主题,走多行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某些商户从事特色纪念品销售,实现经济的增长。过去石斛、竹荪等只能卖给当地人,销量有限,现在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红色旅游带动了本地特色产品的销路,在合法范围内售卖本地的旅游产品,形成良性的旅游景区效益大循环。

(二)效益兼顾:实现文化传承与超越

长征文化的功能多样,其中要以其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达到多功能统一。红色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功能,红色教育的开展必定会带动本地区相应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更注重内涵的表达、精神的传递,既要依托“绿色”,也要传承“红色”,教育功能的发挥,必然会带动相应行业的发展,这就是实现“绿色”和“红色”相结合发展的优势,长征文化遗产经济效益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功能的发挥。当前,全国红色旅游强势发展,红色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明显,特别是江西、陕西等省,形成了许多发展模式,贵州省应积极借鉴这些省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加大全省长征沿线地区的开发力度,打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体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在革命区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现教育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打造贵州红色教育基地的品牌[5]。

参考文献:

[1]   裴恒涛,谢东莉.论贵州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开发[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1):108-114.

[2]   王钟桦,马小红.多元主体参与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8):7-10.

[3]   李研,吴红娜.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2,(8):65-66.

[4]   王兆峰,李琴.长征沿线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高质量发展[J].山地学报,2022,(4):581-596.

[5]   于天,徐宗韩.沉浸式体验视角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段红色文化遗产利用路径研究[J].名家名作,2022,(12):105-107.

The Coupling Path Between Guizhou’s Long Mar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u Jinqin, Wang Xianghua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Guizhou’s Long March cultural heritage is rich and diverse, and there is a vast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tourism. The Long March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king full use of Guizhou’s Long March cul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Guizhou’s tourism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coupling dilemm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Guizhou’s Long March,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imperfect tourism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Guizhou,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ultural value, education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Long March cultural heritage,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h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chiev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expand the channels of cultur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devote oursel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s Long March cultural resources, and explore the new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Guizhou Long March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coupling path

[責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板块 生态旅游:真绿还是漂绿?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贵州旅游业碳排放估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
转型升级势在必为——湖北旅游业的回顾与展望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