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镇长团”对高校科研绩效质量的作用

2023-03-16 00:42韩祥宗杨锐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韩祥宗 杨锐

摘   要:通过使用某双一流高校20个二级学院2007—2018年期间的科研绩效统计数据,利用DID模型,实证分析江苏省实施的“科技镇长团”对高校科研绩效质量的作用,并得到结论:“科技镇长团”政策对高校科研绩效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这个显著作用通常出现在参与“科技镇长团”之后的3—5年。可以该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镇长团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科技镇长团;政产学研合作;科研绩效;双重差分估计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4-0140-03

引言

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院所已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主体[1]。为了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实践模式,解决“政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科技镇长团”政策,旨在把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引向地方,发挥人才优势,破解地方的创新难题。针对“科技镇长团”的实践,张玉华[2]、李炳龙[3]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作為一项新型“政产学研”运作模式,科技镇长团切实有效地实现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中心下移化和接地化,一方面提升了基层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了科技管理重心下移,另一方面建立了地方、企业与高校院所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联系[4,5]。

然而,现有文献仅仅关注科技镇长团对地方政府及企业创新的作用,而很少涉及科技镇长团对高校科研绩效的作用。因此,本文使用DID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镇长团对高校科研绩效质量的影响作用。

一、研究设计

(一)构建模型

为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科技镇长团有助于提高学院科研项目绩效,本文构建如下包含异质性效应的DID实证模型:

Y=α+δFS×D+βX+γ+λ+ε(1)

在模型(1)中,s表示某双一流高校二级学院(s=1,...21);t表示年份为2007—2018年;Y表示二级学院在各年的科研项目质量绩效;FS表示各学院的高级职称人数比重,用各学院高级职称人数比重在2007—2018年期间的均值表示,衡量学院对“科技镇长团”政策的响应程度;D表示各学院选派教师参加科技镇长团的时间;X表示学院层面的控制变量;γ表示学院的固定效应;λ表示年度固定效应。模型(1)中的系数表明科技镇长团对学院科研绩效质量有促进作用。

(二)数据和测量

1.样本说明

2007—2018年期间,某双一流高校二级学院涉及合并、新成立等变更,故本文最终确认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8年,学院共计20个。在此期间共计有13个学院在不同年份参与了“科技镇长团”。

2.数据测量

本文所涉及的20个学院样本在2007—2018年期间各变量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统计如表1所示。学院平均教职工人数144.6人,每百人中有20.6人具有正高级职称、32.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38.7人是女性。完成科研项目总数量均值2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32项;论文总数量均值198.6篇,其中SCI论文86.58篇、一类期刊论文5.2篇。平均来说,100项所获资助项目中有53.2项是省部级项目,100篇所发表期刊论文中有34.8篇是SCI和一类期刊论文。

(三)学院响应“科技镇长团”政策的不同引起的科研绩效质量差异

为执行DID检验,本文需要测量每个学院对“镇长科技团”政策的事前响应程度。如果“科技镇长团”对学院科研质量绩效有效果,那么,这个效果在对“科技镇长团”政策响应程度比较高的学院会比较高。在“科技镇长团”的人选条件中,有两个硬性指标,一是候选人的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二是候选人的学历和职称要求有“博士学位或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结合本文数据特征,本文采用学院具有“高级职称人数比重”来衡量各学院对“镇长科技团”政策的事前响应程度。依据“科技镇长团”的人选条件,两学院之间,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个学院高级职称以上人数比重越高,那么该学院对“镇长科技团”政策的事前响应程度也会越高。

二、实证分析

(一)“科技镇长团”影响学院科研绩效质量的DID估计结果

表2是“科技镇长团”影响学院科研绩效质量的DID估计结果。表2模型(1)和(2)是基准模型,模型中只额外包含时间固定效应、学院个体固定效应,其中模型(2)把各学院在2007—2018年期间的教职工人数均值作为分析权重。模型(3)中引入了学院的时间趋势。模型(3)的估计结果表明,“科技镇长团”显著提高了学院的人均高质量论文数量(δ=2.5393,p<0.05)。

图1是相对于“科技镇长团”政策实施年度前后学院科研质量绩效变化的时间趋势。图1表明,在“科技镇长团”政策实施当年和之前的1个年度,学院科研绩效质量没有显著变化,而从“科技镇长团”政策实施之后的第3年开始,学院科研绩效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趋势表明“科技镇长团”政策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这个效果是发生在参与“科技镇长团”之后的第3—5年。

(二)“科技镇长团”影响学院科研绩效质量的稳健性分析

基于上述DID估计结果,本文判断“科技镇长团”显著提高了学院科研绩效质量,从而有效印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本文进一步采取以下策略来检验上述判断的稳健性。第一,在基准模型中引入学院层面的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在读研究生数量、院长更换和省部级以上项目人均数量。第二,在模型中引入学院横向项目数量。这是因为一方面横向项目经费金额会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审,同时横向项目影响教师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认知,会积极影响教师对“科技镇长团”政策的响应,而横向项目的委托方只看重项目结论而不是论文。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学院横向项目数量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学院层面不可观察的因素。估计结果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省去估计结果模型,可提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有如下结论:“科技镇长团”显著提高了学院的科研绩效质量。“科技镇长团”对学院科研绩效质量的影响,显著发生在参与“科技镇长团”之后的第3—5年,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二)政策建议

1.利用好科技镇长团政策,积极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向县域科技创新体系融合,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高質量发展,实现双赢,真正解决“政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基于“科技镇长团”政策的时滞效应,建议适当延长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时间,完善科技镇长团挂职后的后续跟踪交流机制,深化科技镇长团派出单位与地方的合作关系。通过科技镇长团网络搭建高校科研人员与地方企业的沟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地方科技创新需求,形成科技镇长团和派出单位与地方、企业间交流合作的信息平台。

3.高校院所可考虑出台鼓励政策,选拔德才兼备、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镇长团事业,为高校及地方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做贡献。对在校地的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成绩显著的科技镇长团成员给予奖励,充分调动科技镇长团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职称评聘方面,镇长团团员下派期间取得的成绩应与在原工作单位的成绩或科研成果同等对待。

参考文献:

[1]   付梦印.高校如何发力政产学研合作供给侧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7,(8):42-44.

[2]   张玉华,范明,杜建国.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88-91,140.

[3]   李炳龙,范明,朱永跃,顾国庆.服务社会背景下江苏“科技镇长团”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34-37.

[4]   戚湧,郭逸,吴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科技镇长团工作绩效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28-33.

[5]   蔡建峰,刘成梅.孵化资源影响高层次人才创业绩效机理研究——来自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4):37-42.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