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意思是说,在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尚书》中则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为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及大的道德节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关系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讨论“大德”和“小礼”的关系。二者的观点形成对比,却都有道理。正因为张良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道理劝服了劉邦在鸿门宴上不辞而别,才让刘邦保全了性命,刘邦最终东山再起。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也因我们能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才让我们能够养成纯洁美好的品德。
有时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又说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二者有何区别?关键在于是不是对我们的主要目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细小处能对主要目标起到积极作用,那就是“细节”,就得重视;如果推动作用不明或效率太低甚至有妨碍,那就是“末节”,就必须摒弃。
写作时应从其中一个角度入手,围绕“大德”与“小礼”的关系来谈即可。行文中可在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明确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最后可根据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
参考立意:1.大行不顾细谨。2.不修“小节”难成“大德”。3.注重小节,加强自我修养。
例文
持于大德,矜于小节
□河北省唐山一中 刘姿帆
《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诚如斯言,大德固大,可以指引方向;小节虽小,也能积累修养。窃以为吾辈青年,当以大德为灯塔,以小节为船桨,持于大德,矜于小节,泛舟而行,才能行稳致远。
持大德,我们行有所知。孔圣人早就有言:“志于道,据于德。”大的道德节操是立身处世不可逾越的界限,是我们做出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前的价值观指引。雪地冰天,北风孤雁,历史画轴中浮现出一个不屈的身影,那便是苏武。正是他那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正是他心中的那份持守的大德,让他饮雪吞毡,苦忍十九年,也不肯向匈奴低下那颗高昂的头颅,终于不负使命,感动天地。大德是中华儿女立身之旗帜,是深埋于我们心中的指南针,如何远航,都不会迷失方向。
矜小节,我们行有所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每件小事的谨慎严格,终究会塑成我们的人格。且看周恩来先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不让乡亲们为他搞丝毫特殊;焦裕禄严格要求子女,给孩子们立下不准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彼三人者,皆为持守小节之人,如此注重细节,防微杜渐,矜于小节,伟人才便成了伟人。
以大德为标,以小节为基,我们方可行有所至。当今社会浮躁喧闹,有多少本可以成大德的人,为了一己私欲,一边用“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或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类的话语安慰着自己,一边无节制地放纵小节,殊不知早已伤及大德,损害人格。我认为,大德与小节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毫无关系的,恰相反,矜小节与持大德相辅相成,日月同辉,我们只有持于大德,矜于小节,才能修其远。
彼大德者,浩气长存;彼小节者,细水长流。风起于青萍,潮落于月畔。就让吾辈青年,执大德在左,执小节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处处开花,以小节之熠星点亮青春,以大德之明月照遍九州,我少年浩然之风,必长存!
评点
作者由《尚书》的名言切入,开门见山地将“大德”与“小节”的重要作用展示给读者,并且以“灯塔”与“船桨”为喻,谈需要“大德”与“小节”兼顾的道理。结构上,作者将“持大德”与“矜小节”,设置为分论点,很好地做到了二者兼顾。作者又联系自身实际,指出如何才能将“持大德”与“矜小节”结合起来。文章结尾以整句为主,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语言优美而内容充实,可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