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 石微巍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子商务和汇款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跨境支付对各个经济体的作用愈发重要。目前跨境支付和结算没有单一的国际平台,现有的跨境支付是依赖于SWIFT 系统的代理行模式,由于一次跨境支付需要通过多家代理行以及交易的每一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并不透明,现有的跨境支付系统效率低且收费较高。
代理行跨境支付系统的缺陷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对新型跨境支付系统的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数字货币,其具有跨境支付效率高、支付费用低的优势,将为跨境支付系统带来巨大变革。为了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多国央行正在积极探索发行CBDC。例如,G20 正在努力协调各国在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及降低跨境支付费用方面的政策,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多国央行数字货币(multi-CBDC,以下简称m-CBDC)合作将是一些央行的当务之急。
目前,对于CBDC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发行动机、职能目标、技术、采用和发展等概念以及CBDC 对金融普惠、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银行的竞争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现有研究较少涉及m-CBDC 跨境支付对美元本位的冲击。本文将对m-CBDC 系统的连接模式种类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不同m-CBDC 系统的模式发展及存在问题,并对m-CBDC 跨境安排的发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在m-CBDC 跨境支付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替代过程中对美元本位产生的冲击,并对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在m-CBDC 领域进行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现有的m-CBDC 支付系统根据互操作性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互操作性定义为“在不同功能单元之间进行通信、执行程序或传输数据的能力”(ISO、IEC,2015) o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兼容的CBDC 支付系统、基于点对点式的m-CBDC 支付系统及中心辐射式m-CBDC 支付系统(见表1)。相较于传统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系统,m-CBDC 支付系统具有效率高、透明度高及收费低等特点。
表1 代理行模式及三种m-CBDC支付系统比较
2021年4 月22 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m-CBDC:为可治理性设计数字货币栈》白皮书,指出模式2 和模式3 特别有意义,央行之间的直接连接可以减少对中介机构的需求,并使参与者之间能够进行直接交易。
已有国家和地区对点对点式m-CBDC支付系统(模式2)进行了探索,如香港地区CHATS系统和马来西亚RENTAS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加拿大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连接。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心辐射式m-CBDC支付系统(模式3)进行了探索,如国际清算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联酋中央银行合作,通过了 m-CBDC方面的合作计划。在这种中心辐射式结构中,央行在单一的公共平台上发布其CBDC,网络上的参与者可以直接使用不同的CBDC进行交易,这将带来效率的提升。
不同模式的m-CBD C支付系统存在不同的问题:基于兼容的CBDC支付系统(模式1)对于监管框架等方面要求的兼容性较高;点对点式m-CBDC支付系统(模式2)由于双边联系的指数级增长,连接世界上200家央行将需要近2 万个双边连接,若将规模扩大到全球层面,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可扩展性挑战;中心辐射式CBDC支付系统(模式3)在多边共同平台的治理方面面临挑战,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在一个运营商的控制之下,一个具有多个CBDC的国际多边平台实际上是不可治理的—
没有可行的治理模式可以充分解决单个央行在共享平台的所有权、操作和控制权等方面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跨境支付涉及至少两个国家或地区,支付系统需要将双边或多边CBDC进行有效连接,上述三种不同连接模式的m-CBDC支付系统具有不同的优势及问题。另外,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m-CBDC的跨境安排也不同。
2021年6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第116号工作论文《跨越边境:来自央行的调查》。该调查于2021年第一季度进行,有50 家央行参与了调查,其中18家来自发达经济体,32 家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调查显示大约2/3 的国家正在进行CBDC的试验或试点,超过一半的国家将跨境支付效率视为开展CBDC的主要动机。在CBDC方面,跨境支付一直为各国央行的关切点。
目前已出现了两种m-CBDC跨境安排,分别为批发型m-CBDC跨境安排和零售型m-CBDC跨境安排。前者是通过连接来自两个或更多管辖区的CBDC,促进贸易领域的用户使用批发级别的CBDC;后者是相关辖区的非居民或海外的非居民可以使用给定辖区的零售CBDC,可能是通过多种货币“钱包”,使用它们以不同货币进行支付。目前,国际清算银行三个地区的创新中心(香港、巴塞尔、新加坡)已牵头展开对批发型m-CBDC跨境安排的研究,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及尼日利亚已开展对零售型m-CBDC跨境安排的研究。
1.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参与的m-CBDC跨境安排
2018年,泰国银行开启了对数字货币Inthanon项目的研发。在项目的第三阶段中,泰国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开发了跨境走廊网络,使两地区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能够在P2P基础上瞬间发生,且能够实现外汇兑换和结算。在Inthanon项目的基础上,2021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联酋中央银行加入,项目扩建并更名为m-CBDC Bridge(以下简称mBridge)。2021年9 月28 日,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以及阿联酋中央银行联合发布mBridge项目第一阶段报告。报告指出,应用CBDC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m-CBDC模式有助于实现更快速、更便宜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mBridge的公共平台可在几秒钟内完成跨境转账和外汇交易,并节约近一半成本,与传统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的改进。
2.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参与的m-CBDC跨境安排
(l)Jura项目(法国、瑞士)
2021年,法兰西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及一组私营部门公司,进行了欧元与瑞士法郎之间的CBDC外汇交易结算的探索。Jura项目探索了传统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欧元和瑞士法郎CBDC的入口直接对非居民开放,并为注册地在法国和瑞士的受监管金融机构提供了直接访问CBDC的渠道。在技术方面,Jura项目可以减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机构,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实现透明定价和简化收费结构。
(2)Prosperus项目(法国、突尼斯)
2021年7 月,Prosperus项目完成了从法国到突尼斯的个人之间近实时汇款转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跨境资金能够从法兰西银行实时转移至突尼斯。该实验涵盖了欧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分发。实验表明,CBDC是一种有效地降低汇款成本的手段,同时也减少了汇款接受方银行账户入账的延迟。
3.国际清算银行新加坡创新中心参与的m-CBDC项目
国际清算银行新加坡创新中心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南非储备银行合作领导了 Dunbar项目。在这个m-CBDC共享平台上,多家央行发行各自的数字货币,所有参与的银行都可以CBDC的形式交换和持有不同的央行余额并用于支付。2022年3 月,五家机构联合发布了《Dunbar计划:使用m-CBDC的国际结算》,指出Dunbar项目已经证明m-CBDC的概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这个共享平台上能够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跨境交易,具有降低成本和提高速度的潜力。
1.Deash项目(东加勒比货币联盟)
Deash项目是由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蒙特塞拉特、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圭拉)于2021年3 月启动,欧洲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最终用户参与,并由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在试点范围内发行的CBDC。与其他跨境CBDC项目不同,Deash项目是单货币跨境系统,主要面向零售用户,旨在提高支付系统和普惠金融的效率和弹性。
2.eNaira项目(尼日利亚)
2021年10 月25 日,尼日利亚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最终用户和政府部门、部门和机构共同启动发行了 eNaira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访问,使无银行账户的人也能够实现访问;在跨境方面,项目旨在改善跨境支付,降低向尼日利亚汇款的成本,并在总体上改善跨境支付,从而促进贸易发展。
综上所述,多国央行在m-CBDC跨境支付系统的连接方式及m-CBDC跨境安排两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尽管双边或多边CBDC连接方式存在相应的问题,但m-CBDC跨境项目仍在蓬勃发展。跨境支付效率高、支付费用低的m-CBDC跨境支付系统有望逐步替代美国主导的代理行跨境支付系统,在此过程中,美元本位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目前跨境支付主要运用代理行模式,当跨境资金通过代理行模式进行清算时,需由境外代理行通过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将资金收付信息传递至境内代理行,从而实现资金的跨境收付。SWIFT主要用于信息流传递,不涉及清算,也不影响资金流,但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代理行在收付款时都用SWIFT来传输金融信息,所以国际清算无法绕开SWIFT系统。依赖于SWIFT的代理行跨境支付系统经常成为美国制裁其他国家的工具,同时存在效率低下、费用高昂、透明度低等问题。因此,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会促进m-CBDC跨境支付系统对代理行模式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替代,进而冲击大宗商品贸易及世界储备体系中的美元本位。
2022年2 月26 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决定效仿伊朗模式,切断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主要银行与SWIFT的联系。欧盟将实施一项规定,将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国际支付网络中移除,实际上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体系之外。”如果这些俄罗斯银行需要同境外银行开展收付款业务,就需要使用电话或传真机。这就实际上阻断了世界上大多数银行与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的俄罗斯银行进行交易,进而对与其有经贸往来的国家产生影响。
俄罗斯正在积极寻找规避西方制裁的方法,例如,将在跨境支付中推广使用数字卢布,计划2024年推出数字卢布并连接所有银行和信贷机构。由此,数字卢布有望替代美元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基础设施。在此背景下,与俄罗斯贸易比较密切的国家,可建立国家间双边或多边的CBDC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开辟新的跨境支付系统。这将会打破SWIFT国际支付体系的独家垄断,形成对SWIFT系统的竞争、替代,使欧美国家无法利用SWIFT系统对别国进行金融制裁。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存在美元本位,即以美元进行定价及结算。大宗商品的定价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合约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原油、大豆、铜等成熟的期货品种;第二种是期货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品种,如铁矿石,主要通过协商谈判的定价模式(吕云龙,2022)。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81 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有76 种使用美元标价;在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中,美元计价商品的权重达到98%,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推动了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货币(李正强、马瑾,2018)。
受俄乌冲突影响,为应对一些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22年3 月23 日宣布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并于3 月31日签署了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的法令。5 月11日,根据俄新社消息,德国已按俄罗斯政府提供的方案用卢布支付从该国进口的天然气。对于某些农产品,俄罗斯政府4 月3 日宣布,将把“卢布结算令”的使用范围从天然气扩大至其他出口货物,6 月30 日,俄罗斯政府批准谷物、葵花籽油和油籽粕的出口关税不再以美元结算,而是改用卢布来结算。
尽管俄罗斯宣布多种大宗商品由卢布来进行结算,但美国与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领导人决定将俄罗斯最大的金融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使得俄罗斯在天然气跨境结算过程中面临困境。2022年2 月15 日,俄罗斯银行表示,该行和俄罗斯其他银行开始测试数字卢布平台,市场参与者已完成数字卢布在公民间的首次转账。随着CBDC跨境结算基础设施的发展,结算工具的创新将会使大宗商品结算绕过SWIFT系统。尽管俄罗斯在世界贸易中占比较小,但是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迫使俄罗斯采用卢布进行结算可能会给其他被制裁国家带来启示。作为战略性大宗商品交易结算货币的美元,其垄断地位将会受到挑战,大宗商品结算将进入多元货币时代。这意味着,m-CBDC跨境支付将会对大宗商品贸易中美元本位产生实质性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国凭借自身绝对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在跨境支付以及由支付衍生的国际储备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尽管20 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化,但美国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份额仍在50%以上。
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加剧,2022年4 月6 日,美国政府对俄罗斯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宣布冻结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阿尔法银行与美国金融体系有关的所有资产,禁止俄罗斯使用受美国管辖的资金偿还债务。近年来,由于美国贸易逆差,美元本位主要通过贸易项下流出及资本项下流入来运转,美国提供美元的国际信用,各国以购买美国国债方式储备美元。但是,冻结俄罗斯资产等金融制裁,将会对美元的国际信用及回流机制产生负面影响,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及通胀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国对美国国债进行了减持。
在减持过程中,各国跨境数字货币的合作将为国际储备的多元化带来新机遇。在m-CBDC的合作中,参与国的央行势必会在数字货币方面进行资产互持。m-CBDC为多国央行数字货币,并非由美国主导的支付体系,因此不可能成为美国制裁其他国家的工具;m-CBDC将会为其他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带来机遇,进一步地,如果CBDC成为计息资产,其作为国际储备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从而对储备体系中的美元本位产生冲击。
尽管CBDC跨境支付模式的发展将会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替代,对大宗商品贸易及国际储备体系中的美元本位带来冲击,但是欧美国家发达的金融系统依然牢牢控制着交易的定价权,CBDC短期内对交易中的美元本位难以撼动。美元在国际结算中能够形成惯性且能够在使用中不断地自我强化。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加速了 m-CBDC跨境支付模式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用惯性的冲击,必将导致大宗商品贸易及国际储备体系中美元本位的衰落。多元国际货币支付体系十分复杂,但m-CBDC跨境支付模式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在其推动下,去美元化、支付及储备多元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谋求同中国“脱钩”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另辟蹊径,未来加强与伙伴国在m-CBDC领域的合作,避免过度依赖美元,摆脱金融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努力推进与其他国家的m-CBDC合作项目,未来有望借助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和中国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实现国际支付体系领域的“弯道超车”。在此过程中,应当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加强与其他国家m-CBDC项目合作并多样化选择合作方式。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在2020年对大豆、铁矿石及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量均超过世界贸易量的70%,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及贸易国。但是中国并没有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给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削弱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欧美国家将俄罗斯银行从SWIFT国际支付网络中移除,俄罗斯政府宣布大宗商品如天然气、谷物、葵花籽油和油籽粕的出口关税等用卢布进行结算。这意味着美元在俄罗斯天然气、谷物、葵花籽油和油籽粕等定价的退出,为大宗商品贸易中人民币定价及结算提供了空间和契机。由于依赖于SWIFT系统的代理行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支付效率低、支付费用高等问题,通过结算工具效率高、费用低的优势影响某些产品定价,可能为中国在某些商品的定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有更强的动机发布CBDC,考虑如何最好地促进m-CBDC 安排将是一些央行的当务之急。中国在CBDC运行平稳的基础上,可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合作,从大宗商品交易入手,启动人民币同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国际贸易的绑定,促进人民币进行定价结算,开启大宗战略性商品国际交易人民币定价结算的新时代。
2022年8 月15 日至9 月23 日期间,在mBridge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四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在此基础上,中国应继续探索与其他国家m-CBDC 项目合作。2022年9 月,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阿列克谢莫伊谢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或成为欧元和美元在俄罗斯的主要替代品,因为人民币市场大,汇率稳定,而且对美元汇率比较稳定。俄罗斯对于人民币结算及中国政治态度较为友好,两国的经贸合作也相对密切,中国政府可以寻求两国在m-CBDC项目进行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较为密切,但目前仅与泰国进行了 m-CBDC项目合作,未来可以寻求与其他东盟国家在m-CBDC项目方面的合作。
2021年3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表了题为《m-CBDC安排与跨境支付的未来》的第115号工作论文,文中根据兼容标准、技术接口、是否为多种货币等因素提出了三种m-CBDC跨境支付模式(如表1所示)。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m-CBDC合作时,应当多样化选择m-CBDC合作方式。不同国家对于m-CBDC合作项目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汇款需求、旅游业等零售需求、跨境贸易结算需求。不同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也不同,对于通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具有汇款需求的国家,可以寻求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选择第一种技术兼容标准的m-CBDC支付系统的合作模式;对于通信基础设施比较发达,具有旅游业等零售需求、跨境贸易结算需求的国家,在进行双边或多边m-CBDC合作时可选择第二种或第三种m-CBDC支付系统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