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2023-03-16 08:06彭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育婴赋能母乳喂养

彭燕

产后抑郁症为产妇常见的心理障碍,临床多表现为围产期哭泣、烦躁、沮丧、悲伤、幻觉或自杀等精神性症状,发生率为1.2%~52.3%[1]。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会导致产妇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致使产后母乳喂养技能与喂养效能,自我保健能力与育婴护理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产后恢复及新生儿成长发育[2-3]。因此,围产期提供以心理疏导为主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促进产后康复,保障新生儿身心智力发展尤为重要。赋能理念是以开发产妇内在动力与信念,促进产妇做出行为改变的护理模式,其在慢性疾病、肿瘤围术期等产妇中心理治疗与病情控制等方面有良好效果[4]。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是以探究个体中心问题,帮助其重新构建认知结构,以解决情绪、认知和行为障碍为目标,促进个体掌握应对疾病困扰技能与积极信念的心理行为疗法[5]。本研究将“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12月医院产科病房收治的15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6];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无严重产后并发症。排除条件: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者;既往有抑郁症史者;中途退出者或无法随访。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年龄20~42岁,平均32.58±5.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20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30例;体质量50~70 kg,平均58.12±5.48 kg。观察组中年龄20~43岁,平均34.87±4.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24例;初产妇47例,经产妇28例;体质量49~71 kg,平均57.46±6.37 kg。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教育,主要通过一对一交流或发放手册的方法进行教育,为产妇普及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治疗方式、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关心理疏导,在出院时讲解产褥期卫生护理、生活指导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等。

1.2.2 观察组 实施“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明确主题和流程:确定相关关键词“赋能理论”“产妇健康教育”“产后抑郁症”等,由科室人员在相关网站进行资料收集,综合统计当前临床最具有危害性、广泛性且发生率较高的护理问题和重点环节。最后贯穿赋能理论框架,将护理流程分为确立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效果评估5个步骤,确定本次干预的主题和具体内容。

(2)明确产妇需求(确立问题):由组内成员结合本院产妇临床资料,通过半结构式谈话深入掌握产妇教育需求如“你觉得怀孕期间自己发生哪些改变?”“在孕期你每天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你觉得孕期让你哪里不舒服?”“孕期你家人是如何给予帮助和照顾呢?”“你希望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和支持?”“你对母乳喂养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母乳喂养期间有哪些需要帮助的问题?”等。

(3)表达感情:通过发放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和自制育婴行为评定量表完成现状评估,掌握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母乳喂养认知程度与母乳喂养效能。

(4)设立目标: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将本次干预目标设定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认知方面:①产后抑郁症宣教。护理人员以产妇个人资料和背景为依据,寻找相适宜的教育方式,如播放视频、发放手册或一对一交流、集体讲座等,充分帮助产妇理解产后抑郁症的危害、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药物治疗重要性与副作用等。②母乳喂养宣教。贯穿健康信念模式[7],为产妇制定详细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内容,帮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重要性及母乳喂养信息,宣教形式包含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宣教内容如表1。

表1 母乳喂养信息宣教内容

2)行为方面:①提高母乳喂养技能。通过视频讲解、情景模拟、图片等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包含技巧、喂养姿势、体位、乳房按摩方式、正确储存母乳、正确催奶挤奶方式,并通过回授法普及相关喂养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同时邀请产后早期奶水不足者、产后吸吮不足、奶胀者、乳头凹陷者作为特殊性错误示范者,现身与产妇分享自身遇到困难、问题或成功经验,为避免以上不良现象提供参考。②增强育婴行为。通过示范演示法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行为,如洗澡、更换尿布湿、新生儿抚触、更换衣物以及喂养、拍嗝、腹部按摩、排气操等。同时为产妇讲解新生儿黄疸、腹泻、乳腺肿胀、女婴分泌物等护理现象及对策以及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③提升家庭支持行为。做好产妇家属或配偶的同步教育工作,掌握基础和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使其也具备提供心理、生理支持的能力,同时嘱咐其家庭成员为产妇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与母乳喂养环境,做好产妇心理状态的关注和疏导工作,以减少孕妇孤独感和家庭因素对母乳喂养的消极影响。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产妇了解产褥期自我护理重要性及乳房肿胀、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期感染、便秘、痔疮等常见健康问题预防及处理,新生儿发育评估、盆底肌康复训练等;纠正经验误区,如产褥期不能刷牙、洗头洗澡、吃蔬菜水果、室内不能通风;关注产后心理健康,教会产妇身心调节方式,预防产后抑郁。

1.3 效果评价

(1)产妇抑郁状况: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产妇抑郁情况,该量表共有10项条目,各条目采用0~3分计分法,总分0~30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抑郁情况越严重。

(2)产妇自我效能与新生儿照护水平: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9]与自制育婴行为评定量表[10]评定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与新生儿照护水平。BSES共有10条目,包含母乳喂养技能与内心活动等维度,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表明产妇自我效能感越好;育婴行为量表从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黄疸等方面进行评分,各方面共10分,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育婴行为越好。

(3)纯母乳喂养率及新生儿体重发育水平:产后出院时及6月评估母乳喂养质量,纯母乳喂养率越高,新生儿体重发育越好则表明母乳喂养质量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前,产妇抑郁情况(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抑郁情况(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抑郁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母乳喂养效能与育婴行为比较

干预前,产妇母乳喂养效能(BSES评分)与育婴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效能(BSES评分)与育婴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乳喂养效能与育婴行为比较(分)

2.3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质量比较

出院时,两组新生儿体长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新生儿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长及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质量比较

2.4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有明显增高,但观察组仍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3 讨论

3.1 “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能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状态和育婴行为

产后抑郁症是由孕产妇心理、性格、社会等多因素所致的常见消极心理体验,对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起直接影响作用[11-12]。有研究表明[13],应充分重视孕产妇心理健康,并合理、及时提供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可对产妇妊娠期与产褥期心理情绪和自我效能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抑郁情况(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育婴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该护理重视产前多方面宣教和产后行为指导有关。既往临床多以产褥期卫生护理、预防感染、新生儿等层面的护理干预为主,对产妇心理体验的重视及干预重视度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帮助患者明确健康问题,识别不良行为的根因并重建正确认知,以综合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为依据,就健康问题制定干预计划并加以实施和评价,形成良性循环系统的过程,以促进健康。其中多元化疾病宣教的实施能有效提高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重视程度、认知与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心理阈值和拓展个体心理适应力,促进应对策略及护理依从性的改变。此外提升家庭支持行为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照护信心,帮助其激发角色适应能力,增强产妇主观幸福感,进而减轻其心理精神压力,培养良好心境,提高应对能力。产后通过示范演示法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行为,并结合思维导图普及新生儿护理、日常自我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知识,全面提升产妇新生儿照护水平和育婴行为能力。

3.2 “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能提升产后抑郁症产妇母乳喂养效能及喂养质量

产妇母乳喂养效能、母乳喂养知信行水平及心理状态是影响母乳喂养时间的决定性因素[14]。母乳喂养效能是指产妇对婴儿实施母乳喂养的自信程度,其不仅影响产妇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还对产妇在喂养期间应对困难时的信心与决策起决定性作用[15-16]。本研究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效能(BSES评分)与母乳喂养质量(新生儿体长及体重发育情况、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罗宏等[16]研究结论相似。分析其原因为:本研究产前利用有效资源为其提供科学化、人性化且高质量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帮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的重要性、易感性,激发其母乳喂养信心与动机。产后通过传授母乳喂养技能可帮助其避免喂养误区,提升母乳喂养期间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利用家庭关怀度与支持系统,纠正家属错误认知,提升家属新生儿及产妇护理能力,为产妇提供良好且舒适的家庭环境,帮助产妇恢复和提高自我效能,增强母乳喂养知信行水平。此外,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开展能促进产后康复进程,为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与质量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能有效改善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母乳喂养效能,保障新生儿身心发育。然本研究属单中心研究,因临床资源限制样本量较少,未来还将扩大样本量,并将院外延续护理干预策略实现的更为智能化,如创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定期直播等,使院外健康教育的实施更为有效。

猜你喜欢
育婴赋能母乳喂养
以资源整合“赋能”行业监管,打造南京市建委“智慧城建”新模式
清代南昌府育婴事业探析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用标准化提升家庭育婴服务质量以《家庭育婴服务基本要求》标准实施试点示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