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山山
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它的读者更是數不胜数,亿万人经年累月地读,也没读完。
我这里说的是京杭大运河。很幸运,我在童年时就遇见了这本书。
我读的第一页是拱宸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就住在杭州拱宸桥旁的姨妈家。桥边傍河处,有个菜市场,早上五点就开市了,那是湿漉漉的一条人河。我有时起得早,就跟姨妈去买菜。瞌睡懵懂地走到那儿,瞬间就被青菜和鱼虾的气息唤醒了。去的时候竹篮是空的,我拎,回来的时候装满了东西,姨妈拎。有时候姨妈会给我买个糯米油条解馋,热乎乎、软糯糯的,非常好吃。河面上船很多,清晨时它们停在那里不动,好像还没醒。那时候只知道拱宸桥是故乡的桥,很亲切。
后来,生活又为我翻开了第二页。我们搬迁到石家庄,又住在运河边,河上也有一座桥,就叫运河桥。从江南来到华北平原,我感觉这是另一个世界,但妈妈指着运河说,这条河是和杭州连着的。我很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我们坐火车来都坐了三天。桥很宽,桥下却没有船。或许是因为北方水少,河道不深,已经不通航了。但河堤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爬到树上摘槐花,摘榆钱,折下柳枝做口哨。有时候也在树下找蟋蟀,找知了蛹。河堤就是我们的百草园,我就是运河的孩子。
一晃我高中毕业当了兵。探亲回杭州时,听见公交车售票员说“拱宸桥到了”,立即觉得到家了。那桥还在等我,桥下的河也在等我,无声无息的。
这些年,每每回杭州看父母,我总会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水——去西湖,去西溪,去钱塘江。但看得最多的,还是运河。反反复复地走,我才对运河有了些许了解,算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三页。
运河上的桥,仿佛是运河之书的插图。运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我没去查过。我只知道在杭州段,有卖鱼桥、大关桥、江涨桥等。当我来到塘栖古镇,站在广济桥头时,不知为何,觉得广济桥更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建造的时间更久远,也不仅仅因为它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还因为,它是为老百姓修建的。
我很高兴自己读到了大运河这本书新的一页。我以为只要一页一页读下去,总是可以读完这本大书的。
但是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
新运河的新,新在它的河道穿越了两条地铁、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及其他百余条道路和管线;新在它有23座极富现代美感的跨河大桥,从而确保运河通航后不会对两岸居民造成阻隔;新在它有一座23米宽的双线船闸,足以让千吨级货轮驶过。
它还新在水面上纵有千吨级货轮驶过,水面下的万条鱼儿仍在繁衍生息。为了不让噪音影响鱼儿生长,建设者们在河道两壁打了许多圆筒仓式的小孔,供鱼儿在大船通过时有个地方躲清静。
大运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我愿意成为它永远的读者。
(有删节)
技法小贴士
1.选材典型。大运河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她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典型的材料让文章显得底蕴十足。
2.构思巧妙。作者把大运河比作一本书,小时候在江南对运河的了解是第一页,搬家后在华北平原看到的大运河是第二页,再回杭州,对大运河深入的了解是第三页,而现在,运河不断有新的篇章,是一本读不尽的书。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3.视角独特。“我”的生活经历与运河有关,作者以“我”的视角来构思全文,写出“我”对运河的认识过程,引领着读者走近运河,去读懂运河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