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鹤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会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在传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以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为此,教育部于2020 年公布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以此节省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措施,提升实训教学的仿真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系统和设备建设,其中,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学场所)建设为基础。通知明确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应结合办学特色实现一校一策,同时通过1+X证书和学分银行书证融通试点,做好数字化教学升级改造与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建设一体化,做到“理论课程—仿真实践—1+X 证书”的课证融通。
为顺应5G、云计算、雾计算、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应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知识带入课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顺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教育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工作是新业态下服务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以“重构、创新、衔接、系统”为核心要义的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要面向新职业岗位,重构新专业体系,匹配新技术发展,服务新产业。以此为方向,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对原有的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更新,在财经贸易大类中部分专业被赋予了大数据内涵,如财税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统计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等,未来会计专业的发展将以对接智慧化管理、数据化应用、数字化技能、精准化服务为方向,构建“数字化+”和“数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与思维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基础,建立数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新岗位,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组建由企业一线财务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校友及专任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产业规划工作目标开展调研,拟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依据未来会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会计岗位的影响,确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课赛证”融合模式认真梳理专业技能赛项的竞赛大纲,对接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及1+X 系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单元认证标准,确定数字经济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核心课程,以课程为核心,以虚拟仿真为手段,做到“教、学、考、练、评、证”数字化培养过程一体化。
新专业目录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事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业财一体化管理,精业务、懂数据、会工具、擅分析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增加财务大数据基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内容,改造传统专业课,赋予Excel在财务中应用的新内涵,从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场景应用和大数据财务高级应用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据能力。调整授课方式,对接智能经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强化数据思维、数据工具应用及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去重视会计科目与编制记账凭证,不问数据从何而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传授学生数据应用场景,理解数据来源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使用Excel 解决会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问题,用大数据教学软件实现可视化,并通过可视化成果形成财务决策初步方案。
新增财务大数据基础、智能财务与可视化、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大数据基础及大数据在财务中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验教学等方式,学习掌握数据库基础与数据仓库基础、SQL 基本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应用,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引入典型应用案例,剖析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具备从业务角度看财务指标的能力,能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灵活应用数据管控思路,形成以“业务+财务”数字化为基础、“智能化+流程化”为手段、“可视化+共享化”为目标的,集数据筛选、形成、利用为一体的授课内容与数据管控思维。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教学、教法的改革,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建。虚拟仿真情境下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对传统的教学情境、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技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而应当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高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效果。
(1)鼓励教师精修勤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高使用技能。为了应对新技术提出的新要求,要明确教师能力提升的内涵与培训的方向,要拟定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培训方案,落实数字化的教学任务,提高数字化课堂的授课比重,以检验培训成果。按照面向全体、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分期分批、逐步提高的原则,改变老教师数字化理念落后的现状,要把数字化转变作为第一要务,鼓励教师学习数字化应用技术,以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为目标,以技术带动教育思想改革,建设高素质数字化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授课,提高平台利用率,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将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常态,充分展示数字化教学技术手段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不断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2)依托1+X 证书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数字化技能水平。书证融通、学分银行试点为我们开启了数字化的大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参与1+X 证书考核认定单元内容学习,是实现数字化改造与虚拟仿真教学的有效途径,财务数字化、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智能财税等证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应鼓励教师参与并取得2~3 个1+X 职业技能初中高级师资资格等级证书,并主动把传统理论课程升级为“专业+证书+数字化”课程,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以书证融通为契机,引入证书课程,试用、使用证书免费教学平台,了解并掌握其数字化内涵,从而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初步形成“多师多证多能”的师资结构,实现师资各专业共享,数字化课程专业共建,取长补短。
(3)以赛促学,助力师资数字化水平提升。国家与地方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充分融入了数字化内涵,鼓励教师参与线上精品课、课程思政、课堂革命、学生技能大赛等竞赛项目,利用竞赛评比机制,增值赋能,加快成果推广与转化,开拓教师信息化、数字化应用的新视野。利用各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专业群建设、金课建设所积累的免费培训与交流资源,以专业升级为契机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以科研、教学成果为导向,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方法,形成新的数字化改造教学案例,以此为标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教师。校企合作办学是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订单培养、学徒培养与产业学院办学的校企协调机制,从校企合作单位引进精业务、懂数据、擅分析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数字化教学升级改造的快捷之路。利用校企合作机制,通过签署协议共建数字化课程。引进、聘用企业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授课,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授课方式与教学体验,增加学习乐趣。利用技能传承平台、优秀学生技能竞赛团队、校内社团活动等做好数字化技能“传帮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教师也要“走出去、长见识、带回来、促改革”。
(1)夯实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数字化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高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利用率,根据每个同学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设置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教师网络备课与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情收集与分析等进行数据整理,产生数字化的学情教学报告,在教学团队内部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并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为“教、学、考、练、评、证”数字化升级改造打好基础。
(2)数字化虚拟仿真系统平台升级改造。应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平台升级改造,与具有行业技术优势的数字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岗位技能、工作内涵,共建数字化智慧教室与实训中心。对于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可以引入会计技能大赛竞训系统、一带一路智能会计核算、大数据分析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做到理论、实际和竞赛相结合。引入VBSE 财务综合实训、ERP 业财一体化等系统,建设会计数字化实践中心,做好实习实训。在做好基础性数字化改造基础上,建设商战仿真实践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中心,做到以虚助实、虚实结合。
(3)数字化虚拟仿真环境升级。选择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方面作用突出的1+X证书评价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在充分利用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同时,以产业学院为突破口,以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础,以“教学做、产学研”为目标,以“共建、共享、共盈”为原则,建立校园实践中心,通过访学游学等方法做到以实带虚。对于短时难以打造的数字化环境,可以利用云技术,通过网络访问、实时播放等形式展示数字化成果,也可以利用财务机器人讲解介绍最新的数字化应用与学习方向。
(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丰富。扎实的数字化改造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搭建好平台后,便完全转换为教学的组织者,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教师的课后辅导更便捷,在线答疑、延时反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便捷。学生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更灵活,能够实现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便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行动导向的启发式、个性化、案例式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应用。
(2)校企合作更紧密。通过财务云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实训中心等将企业开发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师资共享课程共建等合作项目,校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升级。通过免费试用(使用)企业开发的数字化课程,组织职场大咖说,或通过企业助学等项目把企业课程资源、实践资源引入学校,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同时也使虚实结合做得更加扎实。校企合作单位作为“1+X”证书评价组织,具有先进的数字化基础,通过企业实践学生的考证率和通过率也会有所保证,学生对证书的实用性也会有深刻的认识,学生的考证积极性会大幅提高。
(3)数字化的办学机制初步形成。利用1+X 证书师资培训体系,以及建设证书牵头院校、试点院校的契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校企人员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已初步建成,“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学分互换、校际合作等得以形成,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积极申报书证融通学校和专业,与1+X证书认证机构深入合作,技术设备共享、专业共建的共享型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首先,每一个数字化系统与平台为做好虚实结合都做了大量的内容拓展,然而不同平台间的知识技能点重复建设严重,使得平台建设价格居高不下;其次,做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需要耗费大量的师资力量,平台间的内容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平台未完善前,合理调整各平台的授课内容,安排教学学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数字化教学内容升级与现有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旧存在不适应;最后,平台开发、系统应用与技术更新是一个长期工程,而快速研发的系统平台尚有不完备之处。
开展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升级订单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与产业学院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融三者为一体,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解决师资、环境与设备问题。针对重复建设问题,可以联合企业开发个性化的软件,或者采用模块化教学。以校际合作、专业协作体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各校资源,做到校校合作,发挥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并更好地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学校师生资源,通过校企互动,协助企业做好教学系统开发与测试,并将良好的仿真系统应用于教学,做到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