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政芹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000)
全媒体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机遇。高校应以深化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为主体,将提升教育亲和力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运用全媒体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服务机制,强化思政课教育内容的教育渗透,将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进行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水平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全媒体平台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表达,基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可以结合课程教学需求拓展内容渗透路径,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渗透。高校思政教育能基于全媒体的平台优势,采用制作微课短视频、思政博客、在线讲座等形式进行教育内容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更生动地传达给学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亲和力,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内容学习需求,提升各个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衔接能力,使高校思政教育不再依赖单一的课程教材内容,而是能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诉求,将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并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实践。因此,全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增强,将借助全媒体发展的平台优势提升教育渗透能力,改变高校以往单一化的教育工作模式,有效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缺失及内容不足,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效化与系统化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根据新时代教育环境及教育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在课程教学实践方面推陈出新,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全媒体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多种教学资源,高校应基于课程教学亲和力的强化,将部分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并基于新媒体话语体系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机制,通过强化话语沟通及话语内容前瞻性,保持思政教育工作的前瞻思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创新。另外,高校能基于新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推进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开展课程教育实践,充分运用全媒体教育战略,构建服务型思政教育实践机制,帮助学生充分融入基于全媒体发展的思政教育实践新环境。以此,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实践水平,有效利用学以致用课程思维搭建思政课教学实训平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近年来,学生个体化差异对于育人培养教育工作的影响逐渐凸显,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及个性化发展,则成为解决学生个体化差异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此,高校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将新媒体资源及信息媒体资源导入育人培养教育平台,结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优势、学习特点及学习不足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政课教学实践预案,并在有效满足学生课程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全媒体平台的运用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亲和力,促使高校能以适应教育发展新环境为载体,逐步完善思政教育育人培养协同机制。因此,基于学生个性鲜明的基础特点,从强化教育沟通、情感纽带及内容联系等视角提升教育亲和力,则是强化思政教育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对于高校更好提高全媒体背景下教育成果转化能力有着促进作用,有助于更好提升思政课课程教学实践的针对性、系统性及科学性,为 高校思政教育的长效化推进指明新的方向。
依托新媒体教育平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教育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基于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思政教育实践,能在提升课程教学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引导,增强学生在新媒体平台的学习互动能力,帮助高校教师与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对话窗口,使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相较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基于新媒体教育平台开展服务对接,将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教育关系及增强学习互动能力等层面发挥优势。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应在提升教育亲和力的重心放置于推进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及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做好线上的课程教学实践对接,帮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提升学习表现能力及学习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知识学习意识,发挥新媒体教育平台在提升教学亲和力方面的教育引领作用。此外,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应重点做好对各类不同课程教学资源的挖掘,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及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机制,深化思政课的内容融合,帮助学生在融合发展体系下强化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意识,以便进一步基于新媒体教育平台的运用,为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提供教育实践保障。
近年来,网络思政教育概念逐渐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思政教育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实践。但与线上课程教学实践不同的是,网络思政教育的课程教育内容严肃性相对较高,对于学生课程知识学习具有更高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良好思政课知识储备的基础,方能在网络思政学习实践中保持学习优势。所以,高校在全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应将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通过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支持,帮助学生逐渐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学习环境,增强网络思政教育成果转化,将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作为提升思政教育内容亲和力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高校对于全媒体视角下的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不应盲目结合教育规划进行教育内容设计,而是要在保证教学成果产出、教学质量及教育成果转化的基础上,逐渐将提升教育亲和力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及提升教育质量的科学方法。以此,形成多位一体育人体系,实现对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全面强化。另外,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的建设,应考虑各个阶段思政课课程教学需求的不同,根据思政课教学方向及教学目标变化做好对教学布局及教育规划的调整。以此围绕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建设,为提升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做好教学铺垫。
加强高校在全媒体视角下对于网络话语与网络文化的教育应用,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有效手段。新时期大学生普遍对于网络话语及网络文化较为了解,长期开展网络社交与网络互动,促使大学生养成关注网络信息内容与网络文化发展动向的习惯。部分大学生通过掌握网络文化内容,开展网络社交、网络互动及网络娱乐。从而,强化大学生对于全媒体环境的融入能力。高校应将大学生常用的部分网络话语与网络文化概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思政学习实践方面能针对部分知识概念产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全媒体课程教学的情景创设,提升学生思政知识学习的环境代入感。其中,高校应重点加强对网络话语及网络文化内容筛选,将具有一定教学应用价值及教学实用性的内容加入思政教学设计,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于部分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基于熟悉的全媒体网络环境,逐级递进地开展思政知识内容学习,帮助学生强化对部分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能力。因此,科学运用网络话语及网络文化,可以提升全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
推进高校基于全媒体的能力导向与兴趣导向教育布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针对性,通过开展能力导向与兴趣导向教育规划,将提升教育亲和力作为一种阶段性教育目标融入课程教学体系,避免高校在提升思政教学亲和力方面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而是运用能力导向与兴趣导向的内容引导,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的稳步推进。譬如,高校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进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布置,将学生较为了解的领域与思政课程教学知识内容结合,基于强化学生学习表达欲及学习竞争能力,构建基于全媒体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增强高校多方面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亲和力,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因此,推进高校基于能力导向与兴趣导向的教育布局,将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竞争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学生能自主开展思政知识学习实践,帮助教师拓展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使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管理者与教导者,对于学生具有相对直接的教育影响。教师的个人行为及言传身教,均是学生自我学习及自我提升的重要模仿对象。所以,在全媒体视角下的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应将教师队伍建设也纳入教育改革体系,通过提升教师的教育亲和力及教师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帮助教师加强对各类教学媒体工具的运用,促使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学习不足,灵活地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课程教学实践引导能力,实现全媒体视角下对教师教育亲和力的全面强化。譬如,通过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沟通,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态与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着手面向学生课程知识学习进行探索,并将学生娱乐生活及学习生活与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进行关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沟通与教育对话,帮助教师明确学生思想动态,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课程教学实践规划,从而提升教师课程教学的内容亲和力,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保持平等的教育姿态,进一步满足学生在全媒体视角下的多方面学习需求。
目前,全媒体发展逐渐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基于全媒体视角下的教育亲和力提升,应借助新媒体发展的内容渠道优势,将思政课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设计融入大学生现实生活环境,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感知能力及拓展学生接触思政知识内容的渠道,提升思政教育内容亲和力。譬如,在思政法治教育方面,高校应将部分网络媒体的法治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实践,通过将部分网络媒体法治元素加以提取,使其能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对于相关的内容接触,将唤起思政教育法治教育的内容记忆,帮助高校提升对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牢固性,将法治思维深深根植于大学生脑海,采用更为扁平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容亲和力。因此,注重全媒体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生活化设计,必须围绕系统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进行紧密联系,进一步营造基于思政教育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为全媒体视角下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提供教育保障。
传统模式的思政课教育评价,更多是以打击学生学习自信为主要形式。全媒体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实践,则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基础逻辑进行教育布局,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不再是针对学生学习不足品头论足,而是能将学生的学习缺点及学习不足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此,提升全媒体发展视角下的教育亲和力。譬如,在学生爱国思想教育方面,教师不应在教学评价方面将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思想问题作为一种差异性内容加以看待,而是要在考虑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针对学生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一对一的教育辅导,增强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学习自信,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