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的景区公示语研究

2023-03-15 03:05:09孙文鑫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标语语境景区

孙文鑫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

作为语言现象中常见的公示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语言使用的社会现象。刘丽芬在参考英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中公示语的内涵和外延下,界定出相关概念,公示语是呈现在公共场合中的,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一定功能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从公示语的应用范围来看,包括路标牌、商店广告牌、机关名称、标语口号、宣传栏、旅游简介等;从功能上看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等。国内关于“公示语”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谈英语公式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这之后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公示语的收集与分类整理;交通宣传标语、景区公示语、警示用语等公示语的分类及次类研究;公示语的双语翻译问题。以《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的景区公示语和相关网络资料为主要语料来源,从顺应理论下的交际语境、语言语境、结构选择等角度考虑,对景区公示语进行分析,就景区公示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较为合理地解释公示语的语言选择及变化。

一、景区公示语存在的问题

景区公示语是动态顺应语境中的语言选择,维索尔伦(Verschueren)认为“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语境是由主体对象即说话人和听话人根据各自的交际意图,在多个可能的事物中将其构建起来的。景区公示语的制定者或管理者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对语言进行选择,使得公示语与景区环境和谐一致、相映成辉。但公示语的种类不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作为公示语的设计者本着传递信息和规范不良行为的目的,通过选择不同的语用策略以实施各种言语行为。公示语的选择与应用处在一定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中,应该包括言语行为属性和面子威胁属性两个基本方面。

(一) 部分标语体现官方的言语行为不得体

考察顺应论视角下的语言选择,应从是否较为合适、得体等角度来执行特定言语行为。因而,与不合适或不得体的言语行为相对应的景区公示语的语言选择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谐音表达失当。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同音不同义的表达,赋予某句话特定的内涵。在景区中合适地运用谐音可以展示独特的汉语文化内涵。例如,河南伏羲山景区牧场的“鹿取专用饼”,本为投喂小鹿的食材,因为“鹿取”音同“录取”,既体现了希望投喂者考试高中的美好愿望,也吸引了人流量,给景区带来了进一步的宣传。再如姻缘树旁边的“1314”等数字谐音表示“一生一世”,体现的也是两个人长久交往不分离的深厚感情。个别景区中的标语如“守夏留晴”,虽音同“手下留情”,据其所在的花丛位置可以理解为“不要乱摘花草”,但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并不直观明显地体现公示语的表达内涵,也降低了景区官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再如数字谐音“19487”音同“你就是白痴”,虽较为隐晦,但不同人群对于信息的接收具有差异性,对于个别较为看重的人来说,还是极影响对景区观感的。总的来说,谐音的表达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加深游客对景区的良好印象,但若不考虑当下环境和适用对象,则容易引起争议和对立情绪。

2.用词不准。景区公示语词语运用是否准确是体现官方言语行为的重要方面。如,某景区山体斜坡处的“铁头功练功处”标示语,无论是实际所指位置还是“诙谐”的表述,都缺乏严谨性,也容易留下问题隐患。再如个别名词词语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容词化,容易引起的歧义。“自己垃圾,自己带走”,从表义来看,指“带走自己的垃圾”,但“垃圾”可以做形容词,表示“某人某方面层次比较低”,这里容易引起“自己很垃圾”的自我贬低的观感。另外,草地附近的标语“种下一棵树”,存在与周边环境不匹配的问题。即使为感召类标语,由于实地没有被种的树苗,那就使标语存在导向性错误的问题,因而是否有必要存在还需要商榷。

3.“中式”翻译。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双语甚至多语标识在景区中已屡见不鲜。在翻译过程中一些“中式”表达的外语在传达信息时并不准确简明,甚至存在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等不规范问题。例如标语“灭烟台Destroy Yantai”,属于解释说明类标语,指的是“灭掉烟头的平台”,但标语设计者简单粗暴地翻译为“Yantai”,未考虑到歧义问题,与城市名称“烟台”存在表意不清,指向不明,尤其对于该市市民极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再如,“禁止打手机 No dashouji”,为图方便的设计者将这类不“中”不“洋”的标语展示在公众场合,这既是对游客的不尊重,也难令人对景区产生好的印象。

4.拼写错误。拼写错误往往是景区公示语标识中最容易出现的。首先,在双语甚至多语翻译时容易出现的拼写错误,如“Mind your hend”应更正为“Mind your head”,“NO SMOKLNG”应更正为“NO SMOKING”。其次,更多一部分是由于风化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或人为造成的拼写错误。例如,徐州龟山景区的前言展板中“时空遂道”“保护生态环境,不追捉打闹”等,应更正为“隧道”“追逐”。这类拼写错误除了让外国游客看不明白、造成不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景区的形象,给游客带来不好的游览体验。

(二) 个别标语威胁游览者面子,引人反感

景区公示语的存在实际上是发生在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会话,那就必然会涉及到维护好双方交际行为的礼貌问题。“面子”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人们向外界展示出来的正面的个人形象。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美国语言学家列文森提出的面子理论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程度取决于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特定文化中的言语行为本身。在景区公示语中,景区设计者本身占有较大权势量,如果不考虑拉近与标语受众的距离,从会话功能上增加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不利于景区发展。

1.语气过分严肃。“此路不通”“禁止通行”“禁止吸烟”等警示提醒类标语,措辞严厉、带有命令警告的语气,内容较为单调,也暗含了管理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如果在景区较为频繁地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空间气氛压抑,拉远与游览者之间的距离,引起受众的反感。

2.威胁恐吓标语。“视频监控 折花会折寿”“今天你丢我身上 明年我长你坟上”等不良景区标语,在提醒受众不要折花、不要乱丢垃圾的同时,用“折寿”“死亡”进行威胁恐吓,令人不寒而栗。另外,如,重庆南山风景区的“你烧山,你坐牢”、北京海淀区恩佑寺的“爱护文物长命百岁,乱扔垃圾全家死光”等部分以“脏”治脏的另类标语,虽然会引起游览者的重视,但不雅的表述反而会引起游览者的恶劣观感,不仅达不到警醒的初衷,还损害了景区官方形象。这类带有恐吓性的公示语作为一种语言暴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语言环境的污染源,反映了标语设计者粗暴的工作方式,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背道而驰。

3.低俗宣传标语。如,河南卢氏县某景区打出“吃喝漂睹”的宣传词,本意是对应“吃烧烤、喝啤酒、漂流、一睹美景”等景区活动,其为加强广告宣传效果,采取了这种一语双关的低俗营销方式,进行污名化的自我宣传。这既是对景区自身的贬低,在公众场合宣传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自我认知为低俗场合,游览者也会陷入尴尬地位。因而这种低俗宣传标语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能达到宣传目的,但无论从长远角度还是效益获得角度,对于景区的未来发展都不会有很大的裨益。

二、景区公示语设计及改进建议

(一) 景区官方平台方面

1.统一协调管理,规范整改。景区官方作为公示语的组织者,应对整个景区做出统一协调管理,制定相应规范标准,针对景区公示语不得体问题,管理者应该予以重视,提高对景区空间内标语的功能认知,将恐吓威胁类标语和低俗宣传类标语及时取缔整改,维护好景区官方的整体形象。另外,将景区内语气过分严肃、压抑的标语替换为更具人性化、委婉化的公示语,应将禁止警示类公示语改为“请”字类文明用语。如,将“此路不通”改为“前方检修,请绕行”,将“禁止入内”改为“办公区域 请游客止步”等。

2.加强管理监督,及时更换。对于“用词不准”“拼写错误”等人为可干预改正的问题,官方平台应对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从源头减少该类问题的发生,定时地进行监督与修护,及时将受风化或侵蚀损伤造成的损毁、污渍类公示语进行更换,以向游览者展示良好的景区形象。另外,可以引导多方参与,加强对景区公示语的监督。如,赋予机构、个人等对某公示语命名的参与权或监督权,充分发挥公众对景区公示语爱护管理的自觉性,提升共识意识,为共同创建文明景区、建设文明社会的目标做出努力。

3.提升认知价值,合理选择。景区公示语从本质上看是景区官方与游览者沟通交流、加强服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建设文明景区、提升景区形象的重要手段。戴宗显、吕和发指出公示语的功能性不仅体现在“宣传”上,还是一种主动自律承诺的道德,是一种升华了的高级的感性服务。因而官方要充分重视公示语的语用功能,在进行选择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公示语的信息服务等基础功能。张克定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本质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而如何对语言结构进行选择的实质就是顺应。也就是说,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需要从多个可能发生的话语方式出发,顺应语境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语言选择与创作时,景区官方平台要充分考虑到所处环境、适用人群和时代发展等因素,从公示语设计上体现对景区发展的长远规划。如,将环保理念与新时代的社会建设理念结合的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顺应时代特定发展需求、符合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又紧贴了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极强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教育意义。

(二) 公示语设计者方面

1.规范语言,加强知识储备。文明景区大环境的营造,需要景区公示语设计者提高其语言素质,加强语言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词汇丰富程度,规避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基础拼写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做到规范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支持。除此之外,设计者要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和景区现状,将景区标语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劝诫和交流的媒介,提高游览者遵守公共秩序、规范不良行为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和社会意义,展示景区的风采。

2.关注内容,丰富符号选择。语言是思维的手段,也是人们传情达意的表达方式。景区公示语的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将自己的话语意图融入到语言中,并与公示语的受众进行无形的交际,最后完成互动与情感交流的终极目标。公示语的选择从本质上看,其驱动来源是交际语境和语用目的。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双方可以选择完全使用语言符号系统,有时也可以使用像体态语等的非语言符号加以辅助,可较为丰富地展现景区信息,也避免了单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如在景区中运用文字、数字、图形符号等组合设计的交通指示牌,就是充分考虑了该标识语位置与其他景点位置的空间距离和车辆行驶速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向受众传达了景区的名称、方向和距离等信息,完成了交际目的。需要注意,在选择不同符号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该符号是否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意义性。例如“Ø”,通常传达某种禁止行为,在景区中常见该符号内画有“烟火”“垃圾”等,表示禁烟、禁火、禁止扔垃圾等信息。倘若随意更换为其他符号,就容易令游览者摸不着头脑,阻碍信息传递,不利于达到交际目的。

3.表达得体,兼具美学功效。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杨全红认为“字义浅显、文字简约、文体恰切”是汉语公示语最重要的特点。景区公示语因所处环境,文字内容要求简约浅显又不失得体,因而修辞手段多样。例如“花儿多可爱,请您别伤害”“小草叮咛,脚下留情”等景区标语,用拟人句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此类公示语不但结构简单、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便于传颂。再如,景区入口处的“说文明话丨办文明事丨做文明人”的标语,围绕“文明”这一主题,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结构整齐,增强了表达效果,也更具说服力。姜望琪认为无论是修辞学还是语用学,都与“合适或得体问题”有关,二者之间存在相通之处。修辞兼具美学功能和语用功能,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展示语言的艺术。作为一种有效策略,在景区公示语的创作过程中运用修辞也可以起到传递语用意义、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标语语境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标语变变变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8
标语变变变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滥挂标语”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11-17 01:45:16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