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秀, 徐 鹏, 李振宏, 朱增培, 朱新开, 陈露婷, 陈惠华
(1. 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睢宁 221200;2. 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睢宁 221200;3. 扬州大学 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稻麦两熟是江苏淮北地区的基本种植制度。影响稻茬小麦高产的因素较多[1],一是由于长期种植水稻,稻茬麦田土壤土质黏重、耕整困难,同时由于水稻腾茬逐渐推迟,季节紧密,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时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二是灾害频发,主要是湿害、冻害、后期高温、倒伏、早衰和病虫草害,严重威胁小麦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生产潜力的发挥。在合理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品种的基础上,应用高产优质抗逆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特别是抓好播种关键环节可获得高产。当前小麦超高产(每667 m2产量高于当地平均产量70%)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群体特征,但其受品种产量潜力、生长环境所制约,在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影响下,小麦群体的最佳结构因地而异[1]。
为淮北麦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在多年探索和提升淮北地区稻茬小麦稻麦轮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试验,并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小麦品种:根据近年示范品种的综合性状,选择品种淮麦50、徐麦185 进行超高产试验,根据大面积种植比例选择淮麦33、徐麦33作为对照品种;其中,淮麦50虫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16;淮麦33 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1。徐麦185由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审定编号:苏审麦20210028;徐麦33 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8。
淮麦50、淮麦33(CK)在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示范片种植,于2021年10月30日播种,播种量为13.5 kg/667m2,播种方式为宽幅机条播。徐麦185、徐麦33(CK)在睢宁县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进行种植,2021年10月27日播种,播种量为11 kg/667m2,播种方式为机条播。
镇压可防止种子及麦根悬空或被秸秆柴草架空,让麦种和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能起到保墒、保肥、提温的作用,保墒防冻保苗,加速小麦根系生长,促进齐苗全苗;药剂拌种可一定程度促进冬前分蘖,抑制越冬前小麦植株地上部生长,有效控制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提高小麦抗病性,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试验设置药剂拌种条件下镇压处理和不镇压处理及镇压条件下拌种处理和不拌种处理,药剂拌种处理于播种前晒种1 d,用拌种剂大利亚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 g+26%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80 g 拌种25 kg,拌匀后随拌随播。各处理3 次重复。考察不同品种及处理的基本苗、越冬期总茎蘖数、越冬期单株次生根、返青期总茎蘖数、返青期单株次生根、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抽穗期百株蚜虫量、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率、产量等指标。其中,不同小麦品种越冬期生长情况及茎蘖动态根据不同品种,选取20个点进行观察记录,取平均值。不同品种及处理的产量结构及产量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由表1可知,供试小麦品种出苗期为播种后6~7 d,返青期为2月20—21日,拔节期为3月14—16日,抽穗期为4月18—19日,成熟期为6月2日。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相差不大。
表1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月/日
2.2.1 越冬期生长情况 由表2 可知,与淮麦33 相比,越冬期淮麦50 的总经蘖数增加9.26%,单株分蘖数增加6.52%,单株次生根增加13.72%;与徐麦33 相比,徐麦185 的总茎蘖数减少5.39% ,单株分蘖数增加2.92%,单株次生根增加2.1%。
表2 超高产稻茬小麦群体越冬期生长情况
2.2.2 茎蘖动态 由表3 可知,与淮麦33 相比,淮麦50 的基本苗增加9.25%,越冬期总茎蘖数增加9.26%,拔节期总茎蘖数增加17.59%;与徐麦33 相比,徐麦185 的基本苗减少7.53%,越冬期总茎蘖数减少5.39%,拔节期总茎蘖数增加5.74%。
表3 不同品种的小麦茎蘖动态
由表4可知,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示范片种植品种淮麦50 产量结构为穗数42.05 万穗/667m2,穗粒数 45.52 粒,千粒重46.363 g,长势均衡、穗数足、穗层整齐、穗粒饱满,籽粒品质较好,产量为755.3 kg/667m2。与对照品种淮麦33 相比,穗数增加1.05 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3.245 粒/穗,千粒重减0.828 g,产量增加8.64%。
表4 不同品种小麦镇压拌种处理的产量结构
睢宁综合示范基地稻茬小麦种植品种徐麦185,产量结构为穗数42.8万穗/667m2,穗粒数34.9 粒/穗,千粒重50.78 g,长势均衡、穗数足、穗层整齐、穗粒饱满,籽粒品质较好,产量为746.29 kg/667m2。与对照品种徐麦33 相比,穗数增加0.87 万穗/667m2,穗粒数减7.89 粒/穗,千粒重增加4.425 g,产量增加5.57%。
由表5可知,在药剂拌种条件下镇压处理与不镇压处理相比,淮麦50 镇压处理的基本苗增加9.25% ,越冬期总茎蘖数增加9.63%,越冬期单株次生根增加13.72%,返青期总茎蘖数增加12.56%,返青期单株次生根增加4.93%,产量增加7.01%;徐麦185镇压处理的基本苗增加3.52%,越冬期总茎蘖数增加9.7%,越冬期单株次生根增加17.97%,返青期总茎蘖数增加4.72%,返青期单株次生根增加14.08%,产量增加6.42%。
表5 小麦药剂拌种条件下镇压处理的分蘖性能及产量
由表6 可知,在镇压条件下,与未药剂拌种相比,淮麦50 药剂拌种处理的基本苗减少3.39%,越冬期总茎蘖数增加3.86%,越冬期单株次生根增加3.63%,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减少17.22%,抽穗期百株蚜虫量减少12.01% ,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减少20.65%,产量增加4.37%;徐麦185 药剂拌种处理的基本苗减少3.29%,越冬期总茎蘖数增加3.55%,越冬期单株次生根增加3.40%,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减少12.76%,抽穗期百株蚜虫量减少17.76%,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减少23.94%,产量增加4.58%。
表6 镇压条件下小麦药剂拌种处理的分蘖性能、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量
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以提高播种质量为主攻目标,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选用深耕深松和精细整地的机具和作业工艺,机械深旋(耕)秸秆还田和机整地、机条(匀)播,药剂拌种、浅播镇压、沟系配套,机开沟、机化除(封闭),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和高效追肥,落实好抗逆应变技术措施,以“高标准整地、高效追肥、化控化调”贯穿小麦整个生育进程。根据农机具配套、土壤墒情、作业流程[2]等,确定淮北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作业标准。
秸秆粉碎,旋耕或深耕还田,耕深20~30 cm,耙平压实待播。
播种前晒种1 d,小麦药剂拌种严格控制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匀后随拌随播,拌好药的种子不宜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影响药效。
前茬水稻收获后,用翻转三铧犁耕翻晾垡,用大马力旋耕机第一遍旋耕整地,并继续晾墒,撒施云天化复合肥(N-P-K为18-18-18)40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使用大马力旋耕机二次旋耕整地。选择宽幅条播机播种,行距22~25 cm,播幅8 cm,播种深度控制在2~3 cm,低速机播,防“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和壮苗;播种后以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的麦田镇压器压实土壤,提高出苗率,达到均匀一致,实现苗齐苗匀[3]。
3.4.1 适期适量播种 适宜的播种量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利于光合物质的生产及转运,协调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发展。淮北地区以10月25—31日播种为宜,播种量13 kg/667m2左右为宜,保证基本苗18 万苗/667m2左右。
3.4.2 浅播镇压 坚持浅播镇压,随播随压或播后适时镇压,做到土壤沉实、种土密接,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根据淮北地区气候、土壤、地力、腾茬早晚、产量水平等情况,优化品种布局,选用广适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良种良法配套。一是尽量选用半冬性品种,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高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三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主要是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性强的品种。结合品种展示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重点推广半冬性品种如徐麦33、淮麦33、淮麦50等中强筋品种。
全生育期纯N 施用量为16~18 kg/667m2,配合适量磷钾肥;基肥∶壮蘖肥∶拔节孕 穗 肥=6∶1∶3;基肥施45%(N-P-K 为15-15-15)复合肥35 kg/667m2+尿素10 kg/667m2,尿素随整地施入,复合肥随机械播种施入;3 叶期施壮蘖肥,施尿素4~5 kg/667m2促平衡;3月20日前后施拔节孕穗肥,施45%(N-P-K 为 15-15-15)复合肥 15 kg/667m2+尿素10 kg/667m2。越冬前结合灌越冬水,越冬基本苗偏少促蘖,撒施尿素5~10 kg/667m2,若返青期总茎苗偏高,田间偏旺则机械镇压,拔节期田间麦苗基部1~2 节间拔长4~6 cm,第1节间定长追施拔节肥,用复 合 肥(N-K-P 为 17-17-17)2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其中复合肥普施,尿素以平衡施肥为主,折成穗肥复合肥11 kg/667m2,尿素11 kg/667m2。
宽幅开沟机开沟,规格为每6 m 1 道,并设置田间横沟3 道(地两头中间各1 道),确保排灌方便通畅。
在生长不同阶段结合病虫草害防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壮苗稳长不早衰。在返青期2月中旬,喷施1.2%吲哚丁酸调节剂20 mL/667m2,促进生根壮苗,增强抗倒春寒能力;在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喷施矮壮丰50 mL/667m2,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在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100 mL/667m2,提高茎秆韧性,降低穗下节间长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在孕穗至扬花期喷施0.4%糠氨基嘌呤20 mL/667m2,提高小麦结实率和粒重,防止小麦早衰。
化学除草应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适宜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除工作,早春根据草情做好补治工作。可在播后苗前或杂草l~2 叶期用异丙隆25%可湿性粉剂250~300 g/667m2喷雾,或在小麦苗期、杂草2~3叶期,每667 m2用69%骠马乳油50~60 mL或骠灵60~80 mL 加75%巨星干粉10~15 g对水均匀喷雾。返青期即2月中旬,对草害较重的田块每667 m2用69%骠马60~80 mL或骠灵60~100 mL 加75%巨星1.5 g 对水50 kg均匀喷雾。
2月底3月初每667 m2用75%汚菌·戊唑醇15~20 g 或24%噻呋酰胺25 mL 对水45~50 kg 喷麦茎基部防治纹枯病;4月初每667 m2用17%唑醚·氟环唑50~60 mL 对水45~60 kg 喷雾防治白粉病;扬花初期每667 m2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0 mL 防治赤霉病,间隔5~7 d 再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60 mL/667m2或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50 mL/667m2防治1次。
苗期蚜虫每667 m2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6~10 g 对水30~40 kg 喷雾;穗蚜、灰飞虱每667 m2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6~10 g对水30~40 kg喷雾;红蜘蛛每667 m2用5%联苯·噻虫嗪40~50 mL 对水30~40 kg喷雾。
蜡熟末期(麦叶、麦穗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大部分籽粒变硬)选晴天进行机械收获,及时晾晒或烘干保存,用田间收割损失抵小麦杂质。
2021—2022年度小麦高产气象因素主要得益于冬季气温的增高,小麦生长并不停止,整个越冬期小麦生长叶龄达2.0 张,对苗情转化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3月雨水较充足,无倒春寒发生,有利于春发和苗情转化;2022年3月16日和3月25日2 次降雨量均在25 mm 左右,有利于小麦增加穗数和发挥穗肥肥效。2022年4月气温偏高,平均气温17.9℃,比2021年和常年同期偏高3.1℃、2.4℃,光照充足,为180.6 h,比2021年同期多38.8 h、比常年同期少27.6 h,降雨量为6.5 mm,比2021年和常年同期少16.9 mm、29.1 mm,抽穗期提前,但受温度波动影响,主茎、分蘖穗差异明显,穗层整齐度普遍不如往年,开花较晚,一定程度上延缓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白粉病发生偏早,花期低温、干旱天气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2022年5月平均气温为24.2℃,比2021年和常年同期高2.7℃、2.9℃,日照时数为238.6 h,比2021年和常年同期多42.4 h、12.8 h;月降雨量仅4.1 mm,比2021年和常年同期少77.8 mm、60.2 mm,昼夜温差大、较少的降水、没有明显干热风对小麦灌浆攻籽,增加粒重较为有利,倒伏发生轻微,小麦成熟期提早2~3 d。4月降雨较少,光照充足,病害轻。5月降雨少,昼夜温差大,没有明显的干热风,小麦无倒伏、病害轻,对提高千粒重极为有利。
在有益气象条件、高标准整地、药剂拌种、提高播种质量及适墒机械精播、科学选用品种、科学施肥及高效追肥、高标准建设沟系、因苗化调、科学化除、绿色防控、适期收获条件下实现小麦超高产,淮麦50 与徐麦185的产量分别为755.3 kg/667m2和746.29 kg/667m2,实现了江苏省淮北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