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琦(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科技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科技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为获取语文教学资源提供便利,让富含信息科技的语文课堂在拓展学生学习认知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融合信息科技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多样、生动和有趣等特点。教师在借助信息科技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时,一方面需围绕施教内容收集与筛选相关的教学素材,提前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做好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可利用信息科技以多种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种类型资料,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资料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生动、有趣的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枯燥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只有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18 课《莫高窟》时,教师可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平板电脑,让学生借助3D 实景地图走进莫高窟。让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一人在书本中寻找相应文字,一人在实景地图中寻找相应彩塑,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腾讯视频上找到央视关于莫高窟的纪录片,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内容之余,借助视频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并有效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较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求。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尽量选择那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代科技水平和时代发展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 岁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解决问题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由于时空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做到一直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真实场景中。而借助信息科技,则能把枯燥庞杂的文本内容演变为有声有色的画面、音频,图文并茂的语文教学很容易将学生引入更多的生活场景,亲身体验情境之中的真情实感。同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多元。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冀中的地道战》时,大部分学生对于地道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不熟悉。此时,教师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以让学生对地道样式、如何利用地道打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再结合文本学习,就能对被称为“奇迹”的地道战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更能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
再以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圆明园虽被称为“万园之园”,但已被英法联军损毁,现只存有遗址,园中很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平湖秋月等。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照片等,还可以推出3D 地图,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当他们看到这么美好的东西竟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时,对那种被毁灭的伤痛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利用信息科技创设新型语文学习环境,可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科技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投入课堂讨论,加深学习体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预留思考、讨论的时间,当学生完成讨论交流后,教师可自然地衔接所要教学的课文。
“行是知之始。”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必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通过“做”——“适应环境”引发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展示实践任务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并做好实践总结,促进小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转型。
例如,在完成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学习之后,师生在讨论之后共同生成了“走近中国文化名人——孔子”的学习活动,通过关注经典人物孔子,感悟人物形象,借助信息科技手段,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单元任务群的学习任务(见下表)。
六年级上册“走近中国文化名人——孔子”学习活动
在“走近中国文化名人——孔子”的任务群学习中,教师依托教材,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引领着学生走近“名人”孔子,一起去感悟孔子身上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格魅力。在此次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位有着充分魅力的人物,还将课内学习到的感悟人物特点的方法,应用于具体实践,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任务群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了收集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转变思维模式,顺应时代变化,激活内在发展的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合理、恰当、灵活运用信息科技,紧跟信息科技的发展,实时了解、关注、掌握当下最新的教育技术,借助信息科技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个人的能力素养。
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从整体上把握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对于施教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借鉴采纳前辈同行使用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信息科技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结合整体的教学规划和安排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文章难度、本班学生的学情,考虑课时的安排,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要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思,使教师也能真正教得“容易”、教得丰富。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科技帮助学生实现专项突破,从而提高授课效率,也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
及时充分的课后反思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劳心劳力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就功成身退,对于它的有效利用,教师也应该进行深度反思: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就使用感受而言,该多媒体课件是否有优化和改善的空间?对上述问题,教师在自我解答的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人交流使用心得和施教经验,共同探讨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难题,一起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将日常授课所用到的各类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参考、学习的同时,深入培养语文思维,探究琢磨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设“互动”板块——“问答”环节,运用信息科技跟踪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自学时遇到问题,可在此环节进行提问。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通过生生互助、师生合作,搭建顺畅的沟通渠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学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细节。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运用了“金陵微校”这一信息科技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集合了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以智能终端为应用载体,可以充分调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素材。平台、内容、终端三位一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带来生动有趣、高效流畅的智慧教学新体验。根据教学规划与安排,我会定期关注网站的更新,选择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共享给学生,在帮助学生巩固经验的同时锻炼其深层次的语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利用信息平台增设的“互动”板块可以有随机提问,有全班练习。随机提问的方式提升了教学的公平性,让所有学生都保持一个积极应答的良好状态,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全班练习是指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教师发送给学生端选题和选项,学生作答并提交,系统生成统计结果。教师可以很快获知学情,有助于把握课堂生成、教学进程交互促进,也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改进不足。
总而言之,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突破教学障碍,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可进一步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