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到公园的转变值得期待

2023-03-15 03:41翟春阳
杭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门票景点西湖

文 翟春阳

在“共享”这一主题下,圈地式的景区需要向共享式的公园转变,也就是从企业、地方之“私”向全民之“公”转变。

旅游是“春节经济”的重头戏,为抢搭“春节经济”的班车,浙江多地纷纷放大招,推出旅游景区免门票政策,其中杭州41个景区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温州全市42家国有景区、13家民营景区免门票,湖州全市27家4A级以上景区免费开放。放大招的不只有浙江,江苏,苏州、扬州、南通、盐城国有A级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开放;山东,全省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鼓励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实行不低于5折的降价优惠;上海101家景区门票优惠,其中68家免费。放眼全国,这样的“大招”此起彼伏。

尽管以上免门票政策都仅限于春节期间,最长到3月底,但近3年来,“免门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一方面是在过去疫情导致客流减少情势下,各景区不得不以免费为手段寻求突破;另一方面景区所在地方政府也在逐渐改变“门票经济”的观念,尝试以景区资源为龙头带动旅游服务业,打开旅游经济的另一番天地。那其实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一旦打开就豁然开朗、风光无限。

时代在发展,人们旅游的方式在改变。“门票经济”之所以难为继,就在于人们在旅游方式上层次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看”,不再满足于“到过”,而更注重“感受”;“景点”已日益退居次要的位置,人们更注重“旅途”、更注重“过程”;人们更愿意成为“主人”而不是“过客”,更愿意慢慢地“品味”而不再走马观花。全国各地都在搞旅游,“景点”不再是稀缺的东西,“风景独好”不再是第一要素,什么才是稀缺的?好的生态,新鲜的空气,没有污染的水,没有欺诈的旅游环境……人们在旅游上的追求高了,旅游业的“供给侧”也必须与时俱进。

人们在批评门票经济的时候,总要拿“免费西湖”作为鲜明对照,认为西湖因为“免费”而招徕了无数游客,从而带动了旅馆业、饮食业的兴旺。其实“免费西湖”最核心的东西并非“免费”,而是以整个杭州的风景、生态、生活、文化作为依托;很多人来杭州,第一次来可能只为看西湖,第二次、第三次来就不单单是为了看西湖。单靠一个景点,无法成就一座城市的魅力;一个众望所归的“目的地”,必然是集美的风景、美的生态、美的生活、美的文化、美的人民于一身。

当然,以上讨论依然只围着“经济”二字。需要更深入讨论的是,好山好水好名胜,被圈起来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而它们原本属于“全民所有”。古语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而现实则是“天下名山商占多”,到处都收门票。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徐霞客历30年探幽寻秘,“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他们都是我们当代人崇拜的偶像。然而崇拜容易学习难,到处都收门票的现实,挡住了多少青少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而受利益最大化所驱动,一些地方只搞大开发、不搞大保护,以至好山好水变成“残山剩水”,原本“江山留胜迹”,到后来“江山留剩迹”,让人扼腕。

必须承认,景区商业化有其历史原因,正如生态环境遭破坏有其历史原因一样。有道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时代在发展,刻舟求剑式的思维也该改一改了!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的中国,需要更加重视“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包括祖国的山山水水。在“共享”这一主题下,圈地式的景区需要向共享式的公园转变,也就是从企业、地方之“私”向全民之“公”转变。当然,即便是公园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免费,但公园背景下的收费一定不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应该说,景区“公园化”,杭州早已先行一步。以这次实行首道门票免费的41个景区为例,事实上其中绝大多数一直对杭州市民近乎“免费”开放,市民只需要支付30元人民币购买一张“惠民旅游卡”,就可以免费游览西湖景区以及周边区县市29个景点。杭州或可更进一步,加大景区向公园转变的步伐,让“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在新天堂率先回归。

猜你喜欢
门票景点西湖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买门票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门票中的学问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