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龙 刘 畅 隋 昕 黄 鑫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来,各学科结合自身特色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1]。医学教育关乎人民健康福祉,医学人才培养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医者仁心”的人文素养。面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2]。虽然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改革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关注点较为分散,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梳理,有助于把握研究热点与趋势,为医学领域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本研究拟对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类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与信息挖掘,梳理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不足之处,为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及代表性,选取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作为文献检索平台,在旧版高级检索中,检索内容指定为“期刊检索、不含硕博论文”,将文献分类目录定位在“医药卫生科技”下的“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词,检索时间段从“不限”到2021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记录1756篇。进一步剔除主题明显不符或会议报道类文章6篇,得到样本论文1750篇。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COOC软件提取和整理数据、构建相关共现矩阵;借助常用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56,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共现矩阵网络分析和知识谱图可视化分析。Ucinet可将文献关键词模拟成社会网络中的个体,通过关键词矩阵分析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使得抽象的学术研究变为直观清晰的可视化图形[3]。
将知网数据库导出的原始数据处理为可以用Ucinet来直接分析的特定数据格式。这个过程包括:①检查是否有年份、机构、作者等关键信息的缺失;②对关键词进行合并、去重、删除;③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矩阵转换,以便后期使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文章年发文量能够反映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度及趋势[4]。通过COOC软件进行发文时间频次统计,并制作年发文量趋势图(图1)发现: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研究自2018年起成逐年大幅度递增趋势,2020年开始发文量陡增,到2021年达到935篇。随着课程思政到大思政课的不断推进,预计“十四五”期间发文量仍然会呈明显增长态势。
图1 样本文献逐年发文量分布
通过对发文期刊的累计发文频次统计分析,课程思政主题发文期刊共323种,刊均发文量在5.4篇。总发文量在20篇以上的医学教育相关期刊共13种。其中《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论坛》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总发文量均在100篇以上。
对发文机构统计分析显示,发文量在15篇以上的单位共计27家,排名前十位的发文机构见表1,其中上海健康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位居前三。
表1 发文篇数20篇以上的部分单位分布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题眼”和“灵魂”,也是最常见的引文检索方式,更是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分析的重要指标[5]。经统计,频次在20次以上的关键词共计37个,部分关键词见表2。“课程思政”作为核心关键词,出现次数达1511次;“教学改革”“中医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医学生”“课程建设”等是本领域研究热点。
表2 频次大于20次的部分关键词计量列表
节点中心性分为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利用Ucinet软件得到关键词中心性数值(表3)。点度数中心度反映了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度,值越大则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率越高,越接近网络核心;接近中心度描述的是某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中间中心度反映了关键词影响其他关键词在同篇论文中与其共同出现的能力,值越高,中介作用越大[6]。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医药、思政教育以及立德树人五个关键词的中心性始终处于较为核心的位置。
表3 部分高频关键词中心性分析
利用COOC软件绘制关键词主题演化累积时区图(图2),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演变特征。该图横坐标表示某一主题第一次出现的年份,后续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不断累加,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频次越高则圆圈面积越大。
图2 关键词主题演化累积时区图
3.1.1 前期探索阶段 2017年为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前期探索阶段,首次出现且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高职高专”“护理”等。这一阶段重点关注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和方向,同时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类院校和护理专业较早展开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这一论述为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改革进入了探索期。
3.1.2 快速发展阶段 2018—2019年课程思政改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将课程思政概念写入教育部文件,并要求全国各高校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8]。因此,“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关键词。以“中医药”专业为代表的各类医学专业以及课程投入到了改革中,探索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实现路径。学界从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出发,不断挖掘医学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有机融合,自此课程思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3.1.3 成熟适应阶段 2020年以来为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熟适应阶段。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广大医学院校依托信息技术支持将“pbl”“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教学手段不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同时,“新医科”“满意度”等关键词首次出现,充分体现了医学课程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特征。
为了揭示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研究热点,通过UCINET软件中CONCOR选项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凝聚子群的分析(表4)。可以看出,研究主题共分为四个子群,概括为“目标-理论-实践-方法”四个维度。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四个研究主题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学者们研究侧重点的聚类体现,四个主题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的研究图景。
表4 关键词凝聚子群分析
3.2.1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研究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9]。“课程思政”是铸就医学教育之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坚持以“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为总要求,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10]。子群一明确了医学课程思政改革“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突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扣医学发展需求和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3.2.2 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路径研究 该子群围绕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辩证关系、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医学人文素养与课程思政以及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的实践机制构建展开分析。陶然等[11]认为德育教育在医学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针对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从医学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3.2.3 课程思政在具体专业、课程层面的实践探索 从专业层面来看,中医药、护理专业研究偏多。中医药学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基因,如中医“天人合一”等经典理论及其相应的诊疗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具有内在相通相融的性质和趋势[12]。而护理专业本身具有对从业者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诉求高的特点,其培养目标突出培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13]。从课程层面来看,除中医药课程以外,基础医学领域课程思政实践较为丰富,包括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核心课程开展了大量研究。此外,从关键词中心性来看,课程思政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比例较为突出,研究生阶段研究相对偏少。
3.2.4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围绕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形成了“混合教学”“案例教学”“互联网+”等一系列与特定教学主题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喻罡等学者提出将“医学+X”的内涵赋予传统医科思政教育,建设新医科思政案例库,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14]。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发文量逐年提升,各类医学院校纷纷投入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当中,广大学者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该领域开展研究,涉及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多个医学人才培养层次。自2017年以来,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经历了前期探索、快速发展和成熟适应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涵盖“目标-理论-实践-方法”四个维度。然而,现有研究对医学领域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及能力提升[15]、医学思政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关注不足,研究视野还囿于传统课堂,较少触及社会层面“大课堂”。未来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善用大思政”为导向,加强校内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多维度协同育人机制[16],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实践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