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银霞
摘 要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健康、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当前,保护区在管护公益林时出现了资源投入不足、公益林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对策。为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和公益林的保护提供科学策略及方法,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增加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 公益林管护;现状;改进;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65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为287 759 hm2,涵盖多个生态系統类型。洮河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和气象价值,保护区内公益林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22科、1 30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等28种,以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星叶草、桃儿七、紫果云杉等珍稀植物。本文围绕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管护现状展开讨论,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管护的意义
1.1 维护生态平衡及森林健康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公益林,以其复杂多变的地形和丰富的植物群落,构建了稳健的生态系统,林区内平均降水量比非林地高出20%,不仅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保持水土结构和净化空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是碳储存和氧气供应的天然库。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剧的当下,公益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公益林能够通过其庞大的植物体系有效调节大气中的CO2浓度,减缓温室效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自然屏障[1]。同时,公益林的土壤和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林区内土壤侵蚀模数相比非保护区域,可降低40%~60%,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障下游水源的清洁和稳定。此外,树木和植被年吸收CO2的能力为2.5~5.0 t·hm-2,同时释放出1.8~3.6 t·hm-2的氧气,对改善空气质量贡献显著。
1.2 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由于森林土壤和植被有助于水分凝聚及土壤水分保持,洮河自然保护区内公益林的存在能够保障当地水源的安全,确保干旱季节的水源供应。同时,林下种植的药材、食用菌、野果等多样生态产品,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重要的生计资源。除此之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洮河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旅游爱好者,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兴旺,而且能够带动系列就业增长点的产生,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1.3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守护者,承担着保护生物种群、维系生态链平衡及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责任。在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中,已记录到的植物种类超过500种,鸟类近200种,哺乳动物约50种,其中不乏甘肃云杉、青海云杉等珍贵树种,以及濒危的雪豹、金钱豹等动物。在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内,公益林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能够支持众多物种的生存与繁衍;森林的多层次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立体的生境,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庇护所及繁殖场所。
2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管护现状
2.1 资源投入不足
在深入研究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管护现状的过程中,发现的显著问题之一便是资源投入不足,其具体表现分述如下。1)公益林管护所需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拨款,说明经费来源具有单一性。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收入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以2020年为例,政府对保护区的拨款仅为11 892.99万元,相比往年拨款虽有所增加,但远远低于保护区实际需求。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及公众意识的觉醒,管护工作的资金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这一趋势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缺失与延误[2]。2)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老旧的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关键时刻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公益林内信息化程度较低进一步凸显了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不仅关系到日常监控的有效性,还关系到紧急情况下决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2.2 公益林补偿机制仍需完善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林补偿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效率。1)目前公益林实行的补偿体系未能确定广泛认可且统一的标准,因此无法精确地反映出林农由于放弃部分经济利益以满足森林保护要求而产生的损失。由于补偿标准的混乱或不透明,林农无法确保自己的付出得到公正而适当的补偿,导致其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受到抑制。2)以政府补助作为主要补偿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林农收益的稳定性,但这种模式同时忽视了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多元化补偿机制的重要性。缺乏与市场挂钩的补偿方式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同时未能充分激发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和投资。
2.3 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弱
1)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普遍缺乏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其日常行为可能无意间造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不理解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居民可能在林地进行不当的耕作、放牧或者其他活动,加剧了对公益林的破坏。2)居民往往更关注立即可得的经济收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的长期效益。由于缺乏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部分居民在决策时往往低估了健康生态系统为社区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3]。3)在当前情况下,由于保护意识的普遍薄弱及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居民在公益林保护活动中的实际参与度较低。
2.4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监督机制不足是管理现状中的显著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1)法规执行不力,表现在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足,无法有效预防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和执行措施,部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从而对公益林保护构成威胁。2)在现有监督体系中,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往往存在重叠或缺失,导致实际执行中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当多个部门同时涉及同一监管领域时,由于缺乏清晰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使得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管护改进措施
3.1 增加财政投入及筹集资金
为提高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管护效能,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公开招标,项目预算约为433.2万元,涉及监测设备、终端设备、LED电子屏及视频监控、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监测和软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采购需求。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管护效能,保护区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具体而切实的财政策略及资金募集方法。1)多渠道筹资是缓解资金短缺的关键。管理部门不能仅依赖政府的直接财政投入,还应主动拓宽视野,与国内外的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可能涉及技术支持、经费资助及环保項目共同实施等方面。此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公众捐赠作为资金补充,从而扩大资金池,同时提升社会公众对公益林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认知度。2)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系统,确保钱款去向都能够得到有效监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站更新、定期公布财务报告、举行公众听证会等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资金管理的信任度,促进更多投资者对保护项目进行投资。透明度的增强还能够预防潜在的腐败行为,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3)管理部门应该确立明确的资金监管机制,通过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有募集来的资金仅被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4]。
3.2 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
为有效地完善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补偿机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采取以下创新举措,以确保补偿的公正性、多样性和有效性。1)针对制定合理补偿标准的需求,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深入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对公益林在碳固定、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进行量化研究,并依据森林生态服务的实际价值和林农的管理成本,制订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假设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林每年可以固定的碳量为50 000 t,若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为每吨50元,则碳固定服务的总价值为250万元。此外,对水土保持的价值评估显示,由于森林的存在,每年减少的土壤流失量估计为10 000 t,若防止每吨土壤流失的成本为20元,则水土保持的价值为20万元。补偿标准的制订过程应广泛征求林农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确保制度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契合。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公益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制订合理的补偿标准,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2)为打破补偿方式的单一性,管理部门应鼓励并支持生态旅游、绿色产品认证、生物多样性市场等新型生态补偿途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产品标签系统,鼓励消费者购买来自公益林的产品,以此为林农创造额外收益。同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增加林农收入,提高公众对公益林保护价值的认知。3)管理部门应简化补偿申请和发放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确保补偿资金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到林农手中。具体而言,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电子支付系统,实现补偿款项直接转账,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资金发放速度。同时,管理部门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补偿资金发放过程公正透明,并对其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补偿政策,确保政策目标能够实现[5]。
3.3 进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应采取以下系统化、多元化的策略。1)管理部门应广泛进行生态保护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个平台,持续推进环保知识的普及。管理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和森林相关知识的培训班,提高林农及附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利用现代媒体的力量是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保护区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合作,创造性地制作有关生态保护的宣传片、微电影、动画等,以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管理部门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发布保护区内的最新动态、野生动物故事、环保小知识等,利用社交网络的传播力,提升保护区的公众影响力。
3.4 完善监督机制并加强执行
为确保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有效管护,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在完善监督机制并加强执行方面做出切实行动。1)管理部门应深入分析当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划分清晰的监管责任,确保每个部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边界。在此基础上,各监管部门需要制订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招募具有环境保护热情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建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法律法规及野外执法技能培训。同时,管理部门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执法队伍能够公正、高效地执行法律法规[5]。3)管理部门应加大在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自动相机陷阱等高科技监控手段方面的投入力度,对区域开展大范围、高效率的森林监控,以及时发现非法砍伐、森林火灾等问题。
4 结语
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公益林作为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职能。鉴于目前管护实践中存在的资金短缺、补偿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度低和监管不严格等问题,亟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推进改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洮河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赵建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21,38(11):77-79.
[2] 马兴国.甘肃太子山保护区公益林现状及管护对策[J].甘肃林业,2023(2):31-33.
[3] 于剑平.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3(2):32-34.
[4] 陈杰,吴以专,陈茂景,等.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7):49-50.
[5] 黄振宇.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及对策[J].农家科技(理论版),2021(8):155.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