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锋
摘 要 马铃薯一直是贵州省盘州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种植品种,在盘州市有着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大面积的种植需求。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种植品种的老化、品种的单一化、种植模式的传统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盘州市目前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质量与效益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农户的种植意愿开始减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提升农户的种植意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地区粮食安全基础,以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出当前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效益提升;贵州省盘州市普古乡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14
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是贵州省盘州市立足资源优势,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优质品种引进,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1]。作为盘州市重点推进的马铃薯生产项目,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在盘州市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背景下,按照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工作要求,利用粮食大县奖励资金发展的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出更适合盘州市马铃薯种植的技术与经验,以便全面推广实施,从而提高盘州市马铃薯种植的科技水平与效益。
1 基地建设概况
1.1 基地简介
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是盘州市农业生产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该基地于2019年10月开始建设,并在2020年12月完成初步验收。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覆盖七宜克村、塘边村、陈家寨村、坡脚村、播秋村、文昌阁村、信兴村及坪坝村8个村。示范基地规划占地面积共计266.67 hm2,覆盖农户1 838户、农民6 328人,其中经济情况较差的农户
542户、农民1 710人。
1.2 基地建设措施
在建设中,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重点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2.1 因地制宜,科学选种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发挥本地品种的优势,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选择以青薯9号为重点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同时在部分村种植本地特有的四格乌洋芋品种,该品种的质量和价位都很高,市场销量好,效益可观。
1.2.2 优化种植模式
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主要采取“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和分散种植模式相结合的马铃薯种植模式。其中,“基地+农户”模式中,农户需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种植方法进行统收统种;分散种植模式中,主要使用基地提供的种薯和种植技术指导,在种植方面采取分散、自主种植[2]。
1.2.3 科学开展田间管理
1)播种。在播种前,基地指导农户清洁田园,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开沟、起垄。马铃薯播种时间统一安排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如有特殊情况则安排在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时,若采用净作起垄模式栽培,双行起垄规格为(75 cm+35 cm)×27 cm,
单行起垄的规格为55 cm×27 cm,每667 m2株数在
4 500株左右[3]。
2)施肥。基地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方法进行施肥,主要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同时配合施用化肥。施肥标准为每667 m2施用农家肥2 000 kg和薯类专用复合肥50 kg,或者施用农家肥2 000 kg、碳酸氢铵80 kg、过磷酸钙50 kg及硫酸钾30 kg[4]。施肥时间主要根据田间马铃薯生长状况按照宜早不宜迟的原则进行灵活安排。当植株进入开花期后,如果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则停止追施氮肥。如果发现田间马铃薯植株的地上部分生长过快,应指导农户适当喷施药剂以调节植株的生长。
3)病虫害防治。播种前指导农户使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6 000~7 000倍液进行均匀喷洒,然后用拌匀的58%甲霜灵锰锌可性粉剂和滑石粉进行拌种,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5]。播种后指导各村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于发现的病株,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销毁,并组织各农户进行集中排查,在短时间内发现和控制病虫害。同时,针对本地马铃薯种植中可能发生的晚疫病、环腐病、青枯病、蚜虫等病虫害,制订针对性防治方案,指导农户根据情况实施。
4)灌溉。当出现连续性干旱天气,造成土壤水分偏少时,指导农户及时进行田间灌溉,补充土壤水分。相反,当出现连续性降水,导致田间土壤水分饱和、存在大面积积水时,指导农户及时在田间开一定数量的沟槽进行排水。
5)收获。基地马铃薯收获时间安排在6—7月。为避免病菌传播,在收获前7 d会指导农户进行割秧,清除田间残留的枝叶。收获后,为避免薯块因为堆积而出现发霉的情况,指导农户先在田间自然晾晒
3~5 d,然后进行集中贮存。
1.3 基地建设效益
1.3.1 经济效益
经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项目验收小组验收,基地不仅完成了覆盖8个村266.67 hm2的目标任务,同时达到了预期的产量目标。经临田测产,每667 m2产量达1 800 kg、产值为3 401元。
1.3.2 社会效益
经统计,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同时增加了农民生产发展的可选择性空间,尤其是提高了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的收入水平。
1.3.3 生态效益
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而且改善了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状态,使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建设资源短缺
目前,基地尚处于探索建设阶段,项目的启动资金主要是盘州市农业农村局下发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前期的种薯采购环节,至于后续整地、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中相关物资采购、机械购买或租赁的资金,需要由各农户自行承担。而农户可以用于马铃薯种植方面的资金投入额度本身就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基地实际面临资金短缺的建设难题,这种问题使得部分农户参与基地建设的意愿偏低,难以保证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资金的短缺使得部分农户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未按照基地建议购买和按标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导致马铃薯生长状况及产品品质出现明显差异。
2.2 农户种植行为不规范
基地主要采用“基地+农户”模式和分散种植模式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马铃薯种植的灵活性,但也导致部分农户在马铃薯种植方面的行为存在过于随意的情况,影响了统一化、规范化种植的推进。例如,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种植方案中并没有对播种密度进行具体的规定,导致部分分散种植的农户在播种时存在密度控制过于随意的情况,如种植规格有81.5 cm×43.0 cm、60 cm×35 cm、68 cm×
39 cm,对应每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1 900窝、
3 174窝和2 511窝。这种不同的密度控制最终导致产量和收益出现较大的差异。
2.3 种植技术水平偏低
虽然基地规划占地面积共计266.67 hm2,但涉及的8个村的实际占有面积不均衡。例如,七宜克村是66.67 hm2,坡脚村是60.00 hm2,而文昌阁村则只有
3.33 hm2。由于存在土地分散且面积不一的情况,基地很难在每片田地上都推广机械化种植,进而导致部分村、部分农户在整地、喷药施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整体的种植能力和效益。同时,基地在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精准的监测,导致部分村的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活动的开展存在滞后性,影响了实际的效益。
3 推进策略
3.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金分配使用
资金是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中的基本要素。针对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除了利用基地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向盘州市农业主管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要与银行开展贷款合作、与企业开展产业合作以获得资金支持,通过设立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资基金等措施,多渠道获取资金,以解决马铃薯种植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
除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外,相关主体还应结合马铃薯种植中各环节所需要的种薯、物资、技术、设备等内容,从全过程出发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例如,可以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集中采购、统一分发化肥和农药,以保证农户所种植马铃薯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状况。同时,基地要根据年度评估的结果,对各环节的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成本投入的重点,以及可以压缩或者取消的成本支出项,合理调整资金分配使用
结果[6]。
3.2 完善种植方案内容,强化农户行为指导
农户是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主体,其对种植方案的认识、理解和操作,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效益。并且,农户的个体性差异,也是导致种植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基地除了要因地制宜地制订种植方案内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针对目前部分农户因为方案中的内容不够具体、明确而出现的种植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基地要结合在马铃薯种植各环节通过观察、跟踪获取的信息,明确原有种植方案中存在缺失和不准确的内容,及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使农户的种植行为更加有据可依。
同时,基地要与农户在种植方面密切沟通交流,及时为农户提供种植方面的帮助。例如,可以利用微信群建立与农户之间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使农户在遇到种植问题时,能够及时与中心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获取专业的指导。同时,可以安排专门的技术指导人员定期到生产一线解决农户马铃薯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农户在种植方面的实际行为进行评价,现场指出种植行为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使农户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马铃薯种植中规范操作的重要性[6]。在种植指导方面,技术人员要注意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更加直观地向农户呈现不同种植方式对应的结果,使其能够直接感受到严格按照方案操作的必要性。例如,对于播种密度与最终产量的关系,技术人员就可以使用大数据模型,结合往年的测产数据进行直观的推演,让农户通过推演的结果直观地看到不同播种密度对应的产量的差异,进而按照方案中的标准严格操作。
3.3 因村制宜科学规划,提升种植技术水平
考虑到基地覆盖8个村对应的实际马铃薯种植面积差异较为明显的情况,要重点根据各村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技术应用规划,逐步提升各村马铃薯种植的技术化水平。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村,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可以联合相关农业技术企业开展机械化种植模式推广,按照“基地+农户”模式的统收统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实践,借助机械化提升种植的效率和效益。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村,基地不仅要动员更多农户加入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获得农村工作服务中心机械化生产的政策支持;还要探索适合农户分散种植的小规模机械化耕作种植方式,借助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来提升整地、起垄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化水平。
同时,为满足马铃薯种植中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基地要根据各村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在田间部署相应的监测设备、传感器,动态收集、科学分析马铃薯生长环境的相关数据,为马铃薯种植中的施肥、喷药、灌溉等活动的精准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持。考虑到目前基地建設资金短缺限制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和使用的情况,基地可以先在重点村的重点地块进行技术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在各村进行逐步推广。
4 结语
马铃薯是盘州市重点种植的农作物,其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普古彝族苗族乡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基地实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深入调研分析发现,资源短缺、农户种植行为不规范、种植技术水平偏低是当前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要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金分配使用;完善种植方案内容,强化农户行为指导;因村制宜科学规划,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等方式加以科学应对,以保证基地建设效益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志,严菊,舒志芬,等.对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再认识[J].农技服务,2020,37(3):121-123.
[2] 吴雪莲,文登鸿.盘州市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6):23-26.
[3] 朱粉团,陈世怀.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4):163-164.
[4] 张彬彬,魏雅雯.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粮食,2023(8):70-72.
[5] 赵麒鸣.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0):123.
[6] 陈丽军.甘肃省临洮县高垄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J].农业机械,2021(9):60-6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