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杰
摘 要:数学学习会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素质教育下,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意义深远。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素养,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讨论了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价值观
一、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存在的相关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缺乏学习热情,无法更好地开展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此外,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落后,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解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形成的相关策略
(一)激发学生思维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思维意识。当学生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主动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相关的例子,如某校的面积为500平方米,操场面积为200平方米,那么用百分数表示操场面积的占比就是40%。
又如某数学竞赛中,参赛人数共100人,其中男生为60人,那么其人数占比就是60%。这些例子学生相对熟悉,能够使他们深刻认识数学知识,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列举完这些例子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联想一些其他例子,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其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障碍和问题,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有所启发,进而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点时,可以转换思路,先在黑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推导相关的面积公式;当学生了解但无法全部理解相关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应该给予其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推导公式。公式计算过程讲解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自行把面积公式再推导一遍,这样做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能深入理解、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强,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能较容易接受一些直观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5的倍数》知识点时,可以让班级里的学生随便写个数字,教师则迅速判断该数字是不是5倍数,这样学生在面对教师又快又准的判断时,会感到疑惑,进而思考教师判断得快又准的原因。由此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其探究意识也增强了,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其中的秘诀,即观察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如果其个位数字是0或者5,该数字就是5的倍数,反之则不是。这样的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愿意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探究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将知识的接受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时轉变教学方式,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素养。
(三)设置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真切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开展研究活动,以使学生在相关情境中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长方体》的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解知识点,同时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长方体,分析长方体的各个长、宽、高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大家通过观察和分析长方体的一些具体特点,了解了长方体的知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日常中,较为常见的长方体都有什么?”教师的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会回答“书柜”,有的学生会回答“课桌”,还有的学生会说“书本”等。这时,教师可以把一本长方体的课本放在讲桌上,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长方体的各个面,进一步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具体特征,并让学生学会绘制长方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设置一些情境,能够使学生深刻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引入数学发展史
新课改要求数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而数学发展史能够不断丰富数学课程的内容,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发展史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综合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把一些数学发展史介绍给学生,如介绍数学家刘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相关内容。刘徽最早利用小数表达无理数立方根,他的研究精神值得后人敬佩和传扬。《九章算术》是东汉末年的数学名著,其中包含了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几何图形、分数四则运算等,并对一些著名的数学证明进行了补充。了解这些有趣的数学发展史,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数学的学习中。
(五)促进学生不断创新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的开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通过数学实践创新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素养在创新实践中逐渐形成。
例如,教师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参与课外调研,统计家里的水费。这样的课外作业比较新颖,也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具体而言,家长需要把相关的水费数据提供给学生,学生则负责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制作出家庭水费扇形统计图,并把水的用途标记清楚。在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逐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学生学完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包括扇形统计图制作的具体过程以及心得体会等。学生经过分享互动,可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效锻炼了数学思维,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核心素养。
(六)多样式展现数学相关知识
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数学就是数字运算,这样的想法是比较片面的,会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数学认知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学科,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且很多数学知识对学生现在及以后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展现相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构建出数学模型。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
例如,关于《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课本中呈现的是天秤的介绍,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天秤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把天秤的平衡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据此教师把抽象的知识详细清楚地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这使很多学生愿意参与数学学习的讨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数学知识,如总结一些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这些零碎的单元知识点整合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单元间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连接,然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架构,这样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整体思维意识,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点。
(七)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素养的相关内涵与数学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联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知识逐渐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比较低,通常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坚持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提升。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用具,让学生自由拼摆小棒,最后拼成三角形。教师看到学生完成了三角形的拼摆后,可以鼓励学生用尺子测量小棒的长度,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到三角形的边长规律。据此,学生在自觉坚持学习下,数学能力得到增强,素养也得以内化。
(八)增加开放性题目
一些日常的习题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安排这些训练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发展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在讲述《梯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梯形的小纸片,鼓励小组学生测量梯形的底和高等,然后求解出其面积。梯形面积求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对该知识点题目设置得比较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在布置开放性题目时,需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不能太难,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一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参与学习,所以开放性的“度”教师要拿捏得当。
(九)依据课本内容适当转变方式
教师开展教学时不能过于死板,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相关的课程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倒数”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应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学习,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通过自学理解倒数的定义。对如何求出一个数的倒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帮助其他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含义。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到的知识是比较牢固的,其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素养。
三、结语
总之,数学教师务必要在实际教学的相关情况基础上革新理念,改变一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积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方法,给学生呈现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保證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婧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途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7):55-57.
[2]赵宗花.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试题与研究,2021(09):15-16.
[3]李彦璇.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06):12-14.
[4]朱生. 情境教学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4):41-43.
[5]吴春梅.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小学生:下旬刊,2023(01):97-99.
[6]许佳佳.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策略:以人教版“手绘种植园平面图”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2023, 36(08):51-53.
[7]马泽周.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双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J]. 小学生:中旬刊,2023(08):103-105.
[8]余彩珍. 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23):27-29.
[9]梁婉茹,范运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23(23):41-44.
[10] 李柱俊. 指向素养进阶:小学数学学习表现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8):48-53.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