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茭白栽培技术

2023-03-14 12:54肖紫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肖紫兰

摘 要 茭白是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而高山茭白可在秋季收获,能填补农产品蔬菜产出淡季的市场空白,高山地区茭农通过种植茭白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促进高山茭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栽培历史、高山茭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等茭白概况,总结了良种选择、茭田选择、田间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高山茭白;栽培技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09

茭白是我国仅次于莲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是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刺激菰草(Zizania latifolia)后植株茎上部产生的膨大结构[1]。茭白肉质茎味道鲜美,富含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鲈鱼、莼菜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2]。茭白种植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为种植者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3-4]。

1 茭白概况

1.1 栽培历史

据记载,我国茭白的栽培始于1 500年前,主要分布在太湖周围[5-7]。随着栽培技术的传播,目前茭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但北方地区也有栽培[2,8-10]。我国茭白常年栽培面积约7.33万hm2,仅浙江省茭白年产值就超30亿元,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多个省市,还出口到日本等国家[11]。

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分类,茭白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单季茭在春季栽培,秋季收获;双季茭在春季栽培,夏季前进行第一次收获,随后是夏季栽培和秋季收获,而这也与栽培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2]。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茭白种植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单季茭、双季茭、高山茭、大棚设施茭白等传统种植模式外,现在还有茭白-丝瓜、茭白田间套养虾、鸭、甲鱼等新型种养结合模式[7]。

1.2 高山茭白的发展

夏季高温期间通常不产生茭白,但当茭白栽培在地势较高的多山地区可实现夏季收获。在海拔500 m

以上山地种植的蔬菜通常被称为高山蔬菜,即种植在海拔500 m以上高山地区的茭白被称为“高山

茭白”[13]。

20世纪90年代,高山地区开始栽培反季节茭白。平原地区夏季温度较高,不利于孕茭。而高山地区夏季气候凉爽,可促使茭白在夏季孕茭。通过种植高山茭白,当地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逐渐形成了高山茭白栽培新模式。由于高山单季茭有反季节上市的优势且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4-15]。如浙江省缙云县平均海拔800 m以上,是“中国茭白之乡”,茭白年产值3.7亿元,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6];安徽省岳西县平均海拔600 m以上,拥有大面积冷浸田适宜种植茭白,岳西茭白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岳西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17];湖北省恩施州平均海拔

1 000 m以上,凉爽的气候有利于茭白提前孕茭,茭白在夏末秋初上市,正好填补蔬菜淡季市场,销量好价格高,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18-20]。

1.3 存在的问题

在茭白的栽培过程中,会出现雄茭和灰茭。雄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菰草长势过于旺盛,逃脱了黑粉菌的侵染,或杀菌剂使用不当,影响黑粉菌存活,从而导致雄茭形成。一些茭白植株在栽培过程中在膨大的结构中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称为灰茭[1]。一旦灰茭产生,就失去了商品价值。

2 栽培技术

2.1 良种选择

茭白种植区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选择采收期长、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茭白品种也不可或缺。生产中,优先选用茭肉粗壮白嫩、生长整齐、采收期一致、结茭多、孕茭率高、母株丛中无灰茭雄茭、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插竿标记[21]。如浙江省缙云县高山茭白栽培品种主要有美人茭、象芽茭等;福建省永福镇高山茭白栽培品种主要有中介茭、浙茭2号等[21-22];福建省邵武市高山茭白栽培品种主要有高山美人茭等。这些茭白品种品质佳、产量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2 茭田选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高山茭白品质的重要因素,一般以保水性好、土層适中、通风性好且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宜。优先选择土层浅且有凉水经过的田块或者“冷浸田”,即靠近水库的田块,可充分利用库区深层水进行灌溉。单季茭白一般适宜种植在海拔500~800 m的地区,双季茭白对海拔要求更高,适宜种植在海拔800~1 200 m的高山地区[23]。

2.3 田间管理

2.3.1 适时栽植

茭白幼苗生长适宜温度在10~20 ℃,分蘖期温度在20~30 ℃,孕茭期温度在20~25 ℃。10 ℃以下或30 ℃以上都会阻碍黑粉菌的生长,影响茭白植株体内养分的积累,最终导致茭白减产、品质下降[24]。高山单季茭白定植时期通常在3月至4月中上旬,随着气温逐步升高,茭白幼苗开始定植密度为1.80万~

2.25万墩·hm-2,每墩种植3苗左右,定植一般以根黏着泥不倒为准[15-17]。定植深度要适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茭白成活率、导致分蘖苗分蘖。通常按照宽行行间距75~85 cm、窄行行间距45~55 cm、株间距30~40 cm的标准进行移栽[18]。

2.3.2 水分管理

茭白生长需充足的水分,根据茭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掌握“浅—深—浅”的灌水原则。春季应提高田间土温,促进幼苗成活,控制浅水层在2~3 cm。分蘖期要保证根系发育和植株分蘖,保持中水层在

4~8 cm,且兼顾主茎的生长;到了分蘖后期,加深水位为10~13 cm,可减少无效分蘖;随着7—8月气温上升,保持深水位(10~12 cm),确保整个茭白浸入水中,但不能超过“茭白眼”,能有效起到降温效果,有利于形成肥嫩的茭白,孕茭后期水位回落(5~7 cm),有利于孕茭[3]。

2.3.3 病虫害防治

瘟病(灰心斑病)、胡斑病(叶枯病)、纹枯病、白锈病、黑粉病(灰茭病)是为害茭白的主要病害。其中,瘟病、胡斑病、纹枯病、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导致减产;感染黑粉病的茭白植株长势减弱,茭肉中充满了灰黑色粉,即茭白黑粉菌厚垣孢子堆[25]。白背飞虱、灰飞虱、长绿飞虱、菲岛毛眼水蝇、长腿水叶甲、直纹稻弄蝶、稻蛀茎夜蛾、二化螟及福寿螺是为害茭白的主要虫害[25]。目前。茭白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遵循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的原则,采用集成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技术[26]。

1)病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茭白收获后尽早整理农田以减少病原基数。采用轮作的方法,如茭白—丝瓜轮作,可适当减轻病情;加强水肥管理,控制无效分蘖。选用抗病品种,如扬茭1号、浙茭2号及8601等抗瘟病品种;除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外,适当使用化学防治。如发病初期,喷洒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适当使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锈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1,23]。

2)虫害防治。清洁田园,秋季收获后烧毁田间遗株、残叶,未实行轮作的田块进行冬晒,可减少越冬虫源;平衡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有利于茭白生长,提高抗虫能力;在螟虫(二化螟)即将化蛹时,排干田

水,使幼虫化蛹部位降低,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淹死部分蛹,降低虫源基数;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长绿飞虱和蚜虫,保护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青蛙等害虫的天敌,或在茭白田放养鸭、鱼等用来防治害虫[27];坚持科学用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吡蚜酮、异菌脲和三环唑等高效低风险药剂,如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均匀喷雾防治茭白螟虫[28]。

3 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山茭白作为一种反季节蔬菜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產业规模,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其仍旧面临如气候变化、土壤退化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因此,为确保高山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对于科技的创新,以及大幅提升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以保护土壤与水源。未来,应继续抓住机遇推动高山茭白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ZHANG J Z, CHU F Q, GUO D P, et al. Cy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Ustilago esculenta and Zizania latifolia [J].Mycological Progress,2012,11(2):499-508.

[2] 周超,李臣.我国茭白的营养与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长江蔬菜,2017(20):32-35.

[3] 洪世孟.堤内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1(13):19-21.

[4] 杜叶红.浙江省茭白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3):383-384.

[5] GUO H B, LI S M, PENG J, et al. Zizania latifolia Turcz. cultivated in China [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7,54(6):1211-1217.

[6] 董昕瑜,周淑荣,郭文场,等.中国茭白的品种简介[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5):39-41.

[7] 李松柏.台湾水生植物面面观[J].园林,2009(6):

22-25.

[8] 胡桂仙,赖爱萍,毛聪妍,等.茭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3(1):

31-38.

[9] 刘刚,张爱美,宗雷,等.中国茭白用农药登记现状、研究进展及下步管理建议[J].世界农药,2020,

42(8):20-26.

[10] 陶忠富.浙江茭白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20,40(8):73-76.

[11] 陈丽璇.山区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4,39(2):44-46.

[12] 张尚法,陈可可,郑寨生,等.双季茭白新品种‘浙茭8号[J].园艺学报,2021,48(6):1271-1272.

[13] 王明红,刘义满,魏玉翔.水生蔬菜答农民问(19):市场上的“高山茭白”是一种什么茭白?如何种植?[J].长江蔬菜,2019(1):49-51.

[14] 王来亮,马雅敏,施德云.单季茭白地下茎育苗效果评价[J].长江蔬菜,2021(22):35-37.

[15] 朱显结.高山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65.

[16] 周日飞.推动缙云县茭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9(3):29-30.

[17] 俞飞飞,储海峰,董言香,等.岳西高山茭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9(17):5-7.

[18] 张应团,王明红,张爱军,等.恩施州高山茭白产业发展的初步构想[J].长江蔬菜,2017(18):180-

183.

[19] 薛珠政,王彬,李永平,等.茭白春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8(3):4-5.

[20] 王明红,张应团,余展深.恩施地区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785-5786.

[21] 姚岳良,周杨.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白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1):41-42.

[22] 苏红珠.高海拔山区茭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4(6):26-27.

[23] 范道谷.高山单季茭白优质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79.

[24] 黄建飞.双季茭白的生育特性及设施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21(5):39-40.

[25] 董昕瑜,周淑荣,郭文场,等.茭白病虫害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6):53-55.

[26] 周惠兴.关于青浦茭白生产的思考[J].上海蔬菜,2002(6):7-8.

[27] 吴秋芬,麻进兴,章应槎,等.永嘉山区茭鸭套养丰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8-29.

[28] 胡妙丹,梁梦琦,沈国强.茭白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技术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

109-110.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花溪地区无公害豇豆栽培技术
广西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