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慧 周铭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地稔为野牡丹科植物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Lour.)的全草,别名地菍、嘎狗噜等,多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在畲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医药与食品中应用广泛,主要用来治疗“肠炎”“肝炎”“消渴”“腹泻”等病症,是一种集观赏、保健及药用等价值于一体的优良民间药材[1-3]。目前地稔研究热度在民族医药领域中不断上升,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地稔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CiteSpace是可以将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知识网络图谱的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动态,在文献计量学中广泛应用[4-5]。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地稔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探讨地稔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热点并为其更好地开发利用提出对策。
地稔研究成果目前大多发表于国内期刊,因此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地稔”OR“地菍”OR“嘎狗噜”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选择文献类型为期刊及硕博论文、时间为1997—2022年,共获得358篇文献;将与地稔不相关文献筛查剔除,如文学、稔子类相关文献、会议摘要及报纸等,共获得200篇有效文献。
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有效的20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并结合Excel对导出的文献进行最值分析。
发文量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稔研究的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2—2022年发文量、参考文献及引证文献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02年前地稔发文量少,表明地稔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此后总发文量呈上升态势,年均发文量14篇左右,表明地稔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图1 1997—2022年CNKI地稔相关文献总体趋势分析图
由表1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和丽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且集中在浙江、贵州与广东省,这与地稔所分布的地区有关。同时,从图2可以看到,各个机构间有合作关系,包括院校间的合作与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这为其学术交流以及地稔研究成果向产品及临床应用创造了机会,但这些合作关系主要以相同地区间合作为主。因此,未来各地区间也可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稔资源,将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扩大化,进行加工生产[5]。
表1 地稔研究中发文量前十的机构
图2 1997—2022年地稔领域研究发文机构可视化分析
以作者为网络节点,生成节点203个,连线383条,构成密度为0.0187的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丽、麻秀萍、刘敏等(表2)。从图3可以看出,作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主要的3个合作网络,但是较为分散;同时,从连线颜色来看,不同时期作者合作不同,且近年来作者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
图3 1997—2022年地稔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
表2 地稔研究中发文量前十的作者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章的核心与精髓进行的提炼,对地稔研究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研究热点。利用检索出的关键词,构建了节点43个,连线79条,密度为0.0875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由图可知,没食子酸、总黄酮、含量测定、化学成分、槲皮素及抗氧化、血糖、糖尿病为其高频关键词,表明地稔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是其研究热点。其中化学成分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总黄酮、多糖、没食子酸及含量测定,研究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而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血脂、降血糖及抗氧化等方面。
图4 1997—2022年地稔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在其聚类共现图谱的基础上添加了时间线,可以反映关键词在研究时间段内的热度变化,节点表示该词第一次出现。由图5可知,前期地稔研究热点集中于果实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预防三高疾病也可提取红色素[6-7],作为园林植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及作为茶园防治植被[8-9],而后逐渐转到质量控制、药理活性研究的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与临床应用及提取等方面。其中聚类#3抗炎、#5地稔多糖、#7临床应用及#11提取的研究持续时间之久,表明未来地稔的提取、抗炎药理活性的研究并走向临床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图5 1997-2022年地稔关键词聚类结果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以1997—2022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地稔的200篇有效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知识图谱。结果发现,2002—2022年间地稔研究领域发文量、参考文献及引证文献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表明其研究热度逐渐上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贵阳中医学院和丽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发文机构集中在浙江、贵州与广东省,这与地稔资源所分布的地区一致,机构间的合作主要为本地区之间的合作,而各地区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丽、麻秀萍、刘敏。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可知,目前地稔化学成分与抗炎、抗氧化、止血等药理活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化学成分中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甾体及其苷、鞣质等已被分离得到,还建立了地稔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标准[10-19]。周芳等[20-21]建立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发现地稔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李丽等[22]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发现,地稔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的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张超等[23]研究发现,地稔多糖MD1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能抑制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这均表明地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此外,陈丙銮等[24-25]研究发现,地稔具有止血的功能,且可能是通过降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IFN-γ与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比值,使Ⅰ型辅助T细胞(Th1)与Ⅱ型辅助T细胞(Th2)的比值恢复平衡发挥止血的效果。
总之,地稔研究逐渐广泛,但不深入。未来地稔研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举办相关会议、交流会等交流分享经验,突破地稔研究中所遇到的瓶颈;②加大地稔研究领域的人才吸引,扩大作者团队及加强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