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脑-肠肽水平变化的影响

2023-03-14 18:06:56占道伟孙建华钱立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5期
关键词:针刺维度意义

占道伟,孙建华,钱立锋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浙江嘉兴 314001;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苏南京 21002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反复腹痛和排便障碍为特征的脑-肠互动作用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肠动力异常与内脏高敏感是IBS 的核心发病机制[3]。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相互影响,通过分泌相关脑-肠肽物质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同时受中枢及肠道神经系统的支配调控,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脑-肠互动[4]。现代医学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predominant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常以缓解症状为主,缺乏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一般且易复发,研究显示针刺治疗IBS-D 疗效确切[5]。本研究通过分析IBS-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与血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脑-肠肽水平变化,进一步探讨“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IBS-D 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于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6 例IBS-D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n=33)与药物组(n=33)。诊断标准:符合《功能性胃肠病和罗马Ⅲ标准》[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泄泻(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72 岁;②病程超过半年;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使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者;②有腹部或直肠肛门手术史;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嘉兴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审批号:MED-JHTCM2020-1112),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药物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生产单位: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g/片),每次4 片,3 次/d;匹维溴铵(生产厂商:法国 SOLVAY PHARMACEUTICALS 公司,注册证号:H20110220,规格:50mg),每次1 片,3 次/d;疗程均为4 周。针刺组选穴:双侧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天枢、上巨虚,百会与印堂。方法:取平卧位,穴位局部消毒,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百会平刺0.5~0.8 寸,印堂向下平刺0.3~0.5 寸,予平补平泻法;天枢直刺1~1.5 寸,以局部酸麻重胀和(或)向四周放射为宜,足三里、上巨虚及三阴交直刺1 寸,施捻转补法;太冲直刺0.8 寸,行捻转泻法。每隔10min 行针1 次,每次行针时间10~15s,留针30min,1 次/d,5 次/周,4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IBS-D 临床症状积分与IBS-QOL 在治疗前、治疗4 周后及随访(治疗后12 周)对临床症状和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进行评估。①IBS-D 临床症状积分[8]:按腹痛或不适、腹胀、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及黏液便6 个症状分级评定,每项0~3 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重。②IBS-QOL[9]:反映患者烦躁不安、冲突行为、身体角色、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社会反应、异性概念和家庭关系8个维度,共34 个条目,每个条目1~5 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转换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每个维度通过此公式转换计算各维度的分值(0~100 分)。

1.3.2 脑-肠肽水平测定 治疗前,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5ml 于离心机上低速离心,5min 后分离血清,-20℃保存,疗程结束后依上法再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按试剂盒(购自南京赛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测定血清5-HT、CGRP 及NPY 水平。

1.3.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疗效参考标准,以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分率进行判定。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减分率≥95%;显效:70%≤减分率<95%;有效:35%≤减分率<70%;无效:减分率<3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3.4 安全性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针刺、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结束后,针刺组脱落4 例,完成治疗29 例;药物组脱落5 例,完成治疗28 例,脱落病例不纳入研究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脑-肠肽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5-HT、NPY 及C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5-HT 与NPY 水平下降明显,药物组5-HT 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5-HT、NPY 及CGRP 水平比较[M(Q1,Q3)]

2.3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针刺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药物组,且分数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IBS-QOL 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IBS-QOL 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IBS-QOL 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IBS-QOL 总评分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IBS-QOL 总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IBS-QOL 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IBS-QOL 各维度条目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IBS-QOL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在健康忧虑、社会反应和异性概念3 个维度评分改善情况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组在身体角色、饮食限制和社会反应3 个维度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除异性概念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组除异性概念及家庭关系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在烦躁不安、冲突行为及身体角色维度的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IBS-QOL 各维度所属条目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IBS-QOL 各维度所属条目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药物组比较,#P<0.05

2.6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P=0.044),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IBS 的治疗总体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常用药物包括解痉剂、止泻剂等。IBS 患者易受情绪、饮食等常见诱因影响,致使病程反复、难以根治,临床治疗用药缺乏特异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局限性。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IBS 临床症状,提升排便满意度,疗效可维持3 个月以上[10]。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IBS-D 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腹痛症状,且随访时症状更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体现了针刺治疗的即刻与后续效应。

结合IBS-D 症状表现,本病属中医“腹泻”“腹痛”范畴,肝郁脾虚是其重要病机,致肠腑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研究表明IBS 患者多数合并非肠道症状主诉,如失眠、易疲劳、焦虑等精神障碍,皆因脑神失调、神无所归而致[11],亦有研究提出“脑神失调、肠腑失用”病机[12]。故本研究以“调神健脾”为针刺配穴方法,以“调神”为根本,选取百会、印堂二穴调神通督,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症状。天枢是大肠募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合治内腑,三穴合用以健脾调腑。三阴交为脾经之穴,与肝、脾、肾及六腑相系,有养肝健脾之功用。太冲为肝经原穴,与督脉会于巅,交汇于百会,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调神健脾、疏肝理气、止泻消胀之效。本研究通过4 周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相比药物组更具优势。

脑-肠互动异常是IBS 发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中枢神经、肠神经与胃肠效应细胞之间相互联系的各种神经递质[13]。Schou 等[14]研究表明降低血浆CGRP 水平,可提高内脏的痛阈,降低内脏敏感,抑制胃酸分泌及胃肠运动。NPY 可引起血管收缩,参与调节胃肠分泌与吸收,研究证实NPY 水平异常可引发IBS 腹痛等症状[15]。5-HT 被认为是参与胃肠运动与内脏感觉的重要神经递质,血清水平异常增高是引发IBS-D 腹痛等不适重要的物质基础[16]。本研究结果显示,IBS-D 患者的外周血脑-肠肽水平均异常增高,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7],这表明患者体内异常分泌的5-HT、NPY 和CGRP 等脑-肠肽,可通过脑-肠互动的双向通路作用,诱导胃肠动力异常与内脏高敏感,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既往研究显示,针刺可有效降低IBS-D 脑-肠肽水平,缓解症状,改善情绪[18]。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腹痛与腹部不适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CGRP 水平变化不明显,提示在IBS-D 慢性病程中5-HT 与NPY 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虽然治疗后两组脑-肠肽水平及IBS-QOL 总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针刺组较药物组在健康忧虑、社会反应和异性概念3 个维度有明显改善,同时随访时在身体角色、饮食限制和社会反应3 个维度提升显著,针刺治疗可能影响患者体内5-HT、NPY 水平,降低患者因自身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忧虑感及其对外界社会环境产生的敏感反应,减少融入社会后的不适感受,是针刺缓解内脏高敏调节脑肠互动治疗IBS-D 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IBS-D 可显著缓解患者腹痛、腹部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适负面情绪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与针刺降低血浆5-HT、NPY 调节体内脑-肠互动紊乱状态、下调内脏高敏感性有关。

猜你喜欢
针刺维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有意义的一天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