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萍
(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胫骨干单骨折占比最多,胫腓骨干双骨折发病较少,腓骨干骨折发病率相对更低。 导致该疾病出现的原因与外力冲击存在的关系较大,部分患者为间接暴力,多见车祸、高处坠伤、摔倒等,在出现骨折之后,愈合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为不愈合,增加移位等不良情况的出现,而且患者也会出现疼痛感受较强,对患者不利。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效果明确,具备优势。 患者由于手术引发的疼痛,对术后康复的依从性差,不能进行自我约束,每天开展康复训练,更不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 在手术治疗中,对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实现患者疼痛感受减轻,提升康复的自信心,对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的康复压力和负担[1]。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资料后,发现胫腓骨骨折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专门的疼痛护理干预进行改善。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诊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术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94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各47 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72 岁和18 岁,平均年龄为(42.3 ±3.8)岁;发病原因:车祸15 例,摔伤15 例,高空坠落10 例,重物打击7 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5 例,闭合性骨折22 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73 岁和17 岁,平均年龄为(42.2 ±3.9)岁;发病原因:车祸18 例,摔伤14 例,高空坠落8 例,重物打击7 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7 例,闭合性骨折20 例。 2组基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监督。 (1)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胫腓骨骨折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依从性较高。 (2)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多发性骨折者;精神异常等不配合研究者;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无沟通能力。
2 方法:2组患者均为胫腓骨骨折术治疗。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患者开展常规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康复流程等,进行相应的指导;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康复的作用,提升患者的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升康复的自信;在出院之前,需要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指导,嘱咐患者按时检查等,并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嘱咐患者不能剧烈活动,并安排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进行1 次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指导。 观察组联合疼痛护理干预:(1)建立患者资料。 对患者胫腓骨骨折程度,手术方案以及患者疼痛耐受力、文化水平、性格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情况。 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疼痛护理方案。 (2)疼痛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疼痛是人类第5 大生命体征,是人体在遭受到外力损伤时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通过对患者疼痛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疼痛知识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轻度疼痛可不需要干预,而中重度疼痛则需要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告知患者出现疼痛时不需忍耐,可获得专业帮助。 (3)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 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调节患者的软枕高度,不能高于患肢,减少肢体压迫的时间。 协助患者定期翻身,防止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导致受压部位出现压疮。 抬高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术后24 小时采取冰敷的方式,缓解肢体疼痛及肿胀。 实施肢体按摩,以降低疼痛感。松解外固定,以避免过紧导致疼痛情况发生。 (4)疼痛护理。 在护理中,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做出相应的评定,对疼痛感受较轻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掌握正确的吐气方法,以降低疼痛感。 嘱咐患者聆听音乐,并主动和患者开展沟通和交流,让患者观看电视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对疼痛感受较强患者,需要提升对患者的重视,做好药物镇痛等,减轻疼痛感受。(5)饮食干预。 患者伤后身体机能下降,多补充营养,利于机体免疫力恢复,利于切口愈合。 胃肠道恢复后,可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流食。 无胃肠道不适及疼痛感时,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指导患者术后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6)做好并发症预防。 严格观察患者创口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引流量情况,对创口需要做好敷料的更换等,减少创口位置细菌滋生的情况,保证引流管要通畅,减少扭曲等不良事件的出现;针对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要辅助患者翻身,对身体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创口部位的血液状况;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指导,嘱咐患者开展被动活动,增加回心血流量,减少血栓的发生;指导患者导尿管使用,分析尿量及颜色,对膀胱进行低压冲洗,减少泌尿感染的发生。 (7)对患者进行患肢关节训练。 加快康复的进程。 术后第4 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收缩及放松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踝关节训练,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降低肢体疼痛及麻木感。 鼓励患者要尽早下床,在康复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理鼓励,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锻炼,在锻炼中,动作要轻柔,并对肢体等进行按摩。 (8)用药护理。 针对疼痛患者,需要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视情况做好凝血障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不适患者治疗药物的调整。 镇痛药物需要尽早使用,保证小剂量用药达到镇痛目标。讲解每一种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剂量,讲解用药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过量用药的危害。 观察使用镇痛药物的效果,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 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 观察指标: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指标评估。 (1)疼痛程度评估:依据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患者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感受越强;(2)不良情绪:依据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对患者评价,临界值分别为50 分及53分,高于临界值水平以上,分数越高,患者的不良情绪程度越深[2];(3)恢复时间:对比2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4)预后: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总评分100 分,评分20 分以下为不能自理,评分低于45分为部分生活自理,评分70 分以下为生活基本自理,评分在70 分以上为生活完全自理;(5)在护理结束后,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做出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6)生活质量评估:以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每项评分设置0 -25 分,评分与评估指标成正比。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 软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护理前,疼痛指标评分无较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视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分)
表1 2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视觉疼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7 7.4 ±1.9 2.6 ±1.1对照组 47 7.2 ±1.8 3.2 ±1.5 t - 0.524 2.211 P - 0.602 0.030
5.2 2组不良情绪对比:护理前,2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不良情绪对比(±s,分)
表2 2组不良情绪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7 52.4 ±3.8 34.5 ±2.6 55.4 ±3.8 32.5 ±2.6对照组 47 52.2 ±4.2 39.6 ±3.0 55.2 ±3.5 34.2 ±3.2 t-0.242 8.807 0.265 2.827 P -0.809 0.000 0.791 0.006
5.3 2组恢复时间指标对比: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恢复时间指标对比(±s)
表3 2组恢复时间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m)观察组 47 9.2 ±2.3 12.6 ±2.6 4.7 ±0.5对照组 47 10.7 ±2.5 14.3 ±3.0 5.2 ±0.6 t-3.027 2.936 4.389 P -0.003 0.004 0.000
5.4 2组预后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预后评分对比(±s,分)
表4 2组预后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7 56.3 ±2.6 88.8 ±4.0对照组 47 57.0 ±3.1 81.1 ±3.5 t - 1.356 9.932 P-0.179 0.000
5.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5.6 2组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6。
表6 2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6 2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躯体 社会生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7 17.3 ±1.2 23.3 ±1.0 18.0 ±1.5 23.5 ±1.1 14.2 ±1.3 22.1 ±1.8 13.8 ±1.0 19.8 ±2.3对照组 47 17.6 ±1.5 20.0 ±1.3 18.4 ±1.7 20.0 ±1.4 14.6 ±1.5 19.4 ±2.1 14.2 ±1.2 16.1 ±2.4 t - 1.071 13.794 1.210 13.477 20.813 6.692 1.756 7.631 P - 0.287 0.000 0.230 0.000 0.071 0.000 0.083 0.000
胫腓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在患上疾病后,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等多种情况,对肢体活动和患者的生活等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移位率、致残率均比较高,对患者不利[3]。 针对于该疾病来说,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借助手术改善患者的情况,在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受到损伤,患者还会出现疼痛感受,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依从性等都会产生影响[4]。 为此在术后,需要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为患者的康复等创造条件[5]。针对疼痛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情绪、术后康复等的不良影响,需要进行针对性干预。
疼痛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在护理中,将患者放在护理中心,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患者的病情等信息,结合患者的情况开展疼痛护理等,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案来说,实现对其补充和完善,而且能提升护理的质量,更加细致化,护理更强;在护理开展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轻并发症导致的疼痛,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对患者有利[6];在疼痛护理中,提升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实现生理舒适,同时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术后康复等实现加速,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快康复进程。 通过疼痛护理,对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可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可缩短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通过疼痛护理,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评估标准,对其开展个体化疼痛干预,能够提升疼痛护理的针对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开展心理情绪护理,利于改善患者因疾病及手术产生的不良情绪。 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对疾病及术后康复的看法,坚定其治疗信心。 在体位护理中,保证患者患肢抬高,利于改善其下肢血液循环,促使下肢功能尽快恢复。通过冰敷等护理,可减轻患肢周围敏感度,能够减轻疼痛感[7]。 可通过减轻患者下肢肿胀情况,促使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术后通过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关节功能训练等,逐渐恢复踝关节及膝关节屈伸能力,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8]。通过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开展镇痛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程度减轻,也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量参与到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当中。 本次研究发现,2组在护理后视觉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对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以上数据2组产生较大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疼痛护理干预是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情况开展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通过对不同疼痛程度、社会背景、疾病、手术情况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干预,达到了既定的止痛目标。 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减轻,提升其参与术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可缩短术后疼痛延续时间。 通过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负面情绪,也可调节患者术后因主观因素产生的疼痛感。 患者的积极参与,也是疼痛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因素[9]。 在护理过程中,摒弃了传统观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多种途径缓解,患者不需要忍耐。 开展饮食护理,目的是保证患者术后营养摄入充足,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提升,促使术后切口及骨折愈合,也能够降低疼痛的不良影响。 强化体位护理的目的,是保证患者在术后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骨折及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或者肢体肿胀引发的疼痛。 避免因压疮引发的术后疼痛,减轻对患者术后肢体康复的影响[10]。 通过放松训练及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使患者骨折部位及切口疼痛减轻。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了全程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了解胫腓骨骨折及手术引发疼痛的原理、影响,以及自我改善方法。 告知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及时观察到用药不良反应,避免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来说,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中应开展肢体训练干预,通过训练,消除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尽早下床活动,促使骨折愈合,能够缩短术后疼痛时间,提升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胫腓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发挥较好的复位固定效果,术后恢复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舒适度,促使其肢体功能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是术后康复的目标。 与常规护理相比,术后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的优势比较明显,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的负面感受。 可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对患者有利,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