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影响观察

2023-03-14 10:32魏金莹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伤性四肢康复

王 菲 魏金莹 张 睿

(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天津 300222 )

四肢创伤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突发疾病,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占比较多,其中汽车事故、高空摔落、跌倒等意外事故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当前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及老年人口的增多,四肢创伤性骨折发生率呈升高趋势[1]。 四肢创伤性骨折康复时间较长,而且会约束肢体运动,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不仅需要忍受较大心理、生理压力,而且还需面对因骨折处复位不佳、保护不到位、长期缺乏运动等原因带来的疼痛、肿胀、感染、肌肉萎缩等诸多并发问题,这不仅会延误患者康复进程,还有可能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残疾[2]。 因此,为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科学的护理服务,提高骨折后康复进程,最大化运动功能恢复是当前临床主要努力方向之一。 常规护理能为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提供基本保障,但护理效果欠佳,细节护理可以通过增加对患者心理、疼痛、自身认知及意外防护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康复中安全保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另有学者指出,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加入康复干预可以提高康复速度,加速改善运动功能[3]。 本研究通过将我院2019 年7 月-2022 年7 月接受治疗的112 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康复干预+ 细节护理+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 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康复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 年7 月-2022 年7月接受治疗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节护理+常规护理,n=56)和观察组(康复干预+细节护理+常规护理,n=56)。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4-5]:确诊为四肢创伤性骨折并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 -65 岁;意识清楚,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知晓研究内容及流程,同意参与研究。 (2)排除标准:合并肢体残疾者;合并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肢体运动者。 (3)剔除标准: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者;研究中途死亡或遭遇其他重大变故者;随访丢失者。

2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1)常规体检。 基础查血查体,了解患者健康状况;(2)健康宣教。 为患者提供介绍四肢创伤性骨折基本知识、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方式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内容;(3)骨折护理。 为患者及时换药,遵医嘱给药,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骨折处肢体情况,遇异常反馈医生。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 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关注患者因疼痛、恐惧、担忧、应激创伤等带来的负面情绪,有目的的进行疏导,缓解焦虑、抑郁感受;(2)疼痛护理。 因骨折带来的疼痛会阻碍自身康复及治疗配合,为患者提供缓解疼痛的方法,包括并不限于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等方式;(3)肿胀护理。 部分骨折患者会出现肿胀症状,可通过局部冷敷、抬高骨折位置等方式消肿;(4)防跌倒护理。 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运动功能受限,嘱咐家属在患者运动时做好防护,预防跌倒加重病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 康复干预措施包括:(1)康复理念教育。 为患者介绍康复干预理念、科学依据及具体措施,帮助患者认识康复干预,做到积极配合,积极参与;(2)营养护理。 充足营养摄入是康复干预的保障,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可降低伤口愈合慢、伤口感染等风险,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及病情需求为患者提供营养摄入,包括制定营养餐及按需给予额外蛋白及微量元素;(3)运动训练。 为患者制定术后运动计划,包括肢体运动、肌肉负重、关节活动等内容,前期以被动训练为主,在医生或康复师监督指导下做良肢侧及患肢侧运动,后期加入主动训练,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做肌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及抗阻训练等;(4)其他护理。 按需为患者提供理疗、热疗等护理方式,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1)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 周及护理2 周肿胀情况。 依据肿胀程度4 级评估:0 分,0 度,无肿胀;1 分,Ⅰ度,轻度皮肤肿胀,皮纹可见;2 分,Ⅱ度,中度皮肤肿胀,皮纹不可见;3分,Ⅲ度,重度皮肤肿胀,皮纹不可见,出现张力性水疱[6]。 (2)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 周及护理2 周疼痛情况。 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AS)评估,评价标准为使用1 条10 等分直尺,患者用视觉模拟疼痛感受说出自己疼痛所处的刻度,刻度位置即为疼痛评分,0 为不疼,1 -3 为轻度疼痛,4 -6 为中度疼痛,7 -10为重度疼痛[7]。 (3)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 周及护理2 周关节活动度(ROM)。 安排专业医师使用量角器对患者进行测量,早晚各测1 次,计算平均值[8]。(4)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4 周及护理12 周独立生活能力。 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依据Barthel 指数进行评定,根据患者日常生活需求帮助程度分级正向评分,满分0 -100 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9]。 (5)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4 周及护理12 周自我效能。 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量表共10 个条目,依据面对挫折时的信心程度1 -4 分4 级评分,满分10 -40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强[10]。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当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骨折位置、骨折原因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s,n,%)

表1 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s,n,%)

一般临床资料 观察组(n=56) 对照组(n=56) t/x2 P性别男30 28 0.143 0.705女26 28平均年龄(岁) 46.35 ±5.42 45.91 ±5.33 0.433 0.666初中及以下 23 25学历 高中及中专 18 17 0.146 0.703大学及以上 15 14骨折位置上肢骨折 30 29 0.036 0.850下肢骨折 26 27骨折原因直接暴力 35 32 0.334 0.563间接暴力 21 24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肿胀程度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肿胀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周、2 周后,2组患者肿胀程度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5.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周、2 周后,2组患者VAS 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肿胀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肿胀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1 周 护理2 周观察组 56 2.08 ±0.44 1.76 ±0.36 0.64 ±0.16对照组 56 2.12 ±0.42 1.93 ±0.35 1.05 ±0.29 t - 0.492 2.534 9.263 P - 0.624 0.013 <0.001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1 周 护理2 周观察组 56 5.32 ±0.42 2.62 ±0.55 1.40 ±0.43对照组 56 5.36 ±0.45 3.57 ±0.53 2.03 ±0.50 t - 0.486 9.308 7.149 P - 0.628 <0.001 <0.001

5.4 2组患者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护理前,2组ROM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周、2 周后,2组ROM 逐渐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ROM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ROM 比较(±s,°)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ROM 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1 周 护理2 周观察组 56 86.36 ±3.02 93.56 ±5.33 108.35 ±6.33对照组 56 86.80 ±3.21 90.22 ±5.04 101.21 ±5.25 t - 0.747 3.407 6.497 P - 0.457 0.001 <0.001

5.5 2组患者护理前后独立生活能力比较:护理前,2组患者ADL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 周、12 周后,2组ADL 评分逐渐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 评分比较(±s,分)

表5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护理4 周 护理12 周观察组 56 71.38 ±6.05 82.26 ±5.88 89.27 ±6.58对照组 56 71.29 ±6.53 77.37 ±6.23 81.76 ±6.54 t - 0.076 4.272 6.058 P - 0.940 <0.001 <0.001

5.6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比较:护理前,2组GSES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 周、12 周后,2组GSES 评分逐渐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GSE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护理前后GSES 评分比较(±s,分)

表6 2组患者护理前后GSE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护理4 周 护理12 周观察组 56 20.01 ±5.97 28.25 ±5.48 32.64 ±5.01对照组 56 19.26 ±6.05 23.38 ±5.29 26.37 ±5.42 t - 0.660 4.785 6.357 P - 0.511 <0.001 <0.001

讨 论

四肢是人体运动主要组成部分,对日常工作生活意义重大,四肢创伤性骨折属于突发意外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因交通事故、高层坠落等原因导致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发生骨折后患者不仅要面对巨大痛苦,产生心理应激,还会因行动不便给自身及家人带来较大负担,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恢复不佳成为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1]。 骨折发生后的疼痛、肿胀以及治疗期间使用的夹板、石膏等器具会限制肢体运动,肌肉、关节长期无法顺畅运转会抑制血液流通,造成肌肉僵硬萎缩,最终影响运动功能[12-13]。

本研究通过对比康复干预+细节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和细节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加用康复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肿胀评分、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肿胀、疼痛症状。 骨折肿胀原因主要有:(1)折断处软组织受伤充血水肿;(2)局部损伤静脉血管,使得静脉回流不畅;(3)骨折后缺乏运动,血流变慢,易形成血栓发生肿胀。 骨折疼痛原因主要有:(1)骨折的同时会造成神经损伤;(2)骨折错位引起软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刺激神经;(3)局部感染引起疼痛[14]。 康复干预中营养护理及其他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了充足营养及微量元素摄入,便于机体康复,促进了细胞再生及神经修复,经过增加理疗、热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加快血液流通,减少淤血肿胀,刺激软组织恢复,综合作用下可以有效缓解肿胀、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治疗感受。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ROM 及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则提示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四肢骨折后为便于骨折处愈合,患者需长期维持骨折位置稳定,患肢缺乏运动会造成血液流通减缓,静脉瘀滞,肌肉使用频率降低,使得关节僵硬,肌肉退化,长期如此会影响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肌力,在护理中加入康复干预,通过加入运动训练,能够在保证骨折处正常愈合的情况下,加强临近关节,近、远端肢体运动,可以维持关节灵活性,避免活动受限。 其次,通过肌力训练、抗阻力训练等可以防止肌肉退化,患者骨折临近关节及肢体肌肉的正常运转能够保证自身运动能力,整体提高自我照护水平,增加独立生活能力[15]。 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GSE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康复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事件的主观判断,四肢骨折患者遭受较大创伤,会产生应激情绪,同时恢复中持续的疼痛感,对残疾的恐惧感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忧虑感均会加重负面心理,影响治病信心,降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缺失会导致患者以更加消极的态度对待自身疾病,降低治疗依从,妨碍治疗效果,康复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理念教育以及帮助患者制定系列饮食、运动计划,会为患者明确治疗方向,让患者预见并感受到自己身体的恢复进程,以更加积极地心态参与其中,增加治疗依从,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并为配合康复干预提供正反馈,以正循环形式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康复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帮助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创伤性四肢康复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