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视角下无人机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14 08:34孙千雯
北方经贸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性公众物流

孙千雯,葛 勇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速递物流系,石家庄 050020)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普及导致物流需求激增,这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在物流领域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基于不受地面交通影响以及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较小的特点,无人机开始作为货运交通工具使用。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无人机物流增加了防疫物资运输这一新任务。虽然智慧物流体系下无人机技术可以推动行业创新,但无人机物流配送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消费者。因此,公众的看法是物流无人化探索中需要考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鉴于此,对公众视角下无人机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众对于无人机物流看法形成影响的文献探寻

纵观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成功开展无人机最后一公里物流试验并得到了积极反馈。该服务是否能成功扩大使用范围,公众看法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国外,公众对于无人机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看法引起了航空协会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我国,与无人机物流的公众看法相关的研究较少,文献主要集中在讨论无人机物流的发展阻碍以及现存问题。

(一)基于国外文献的影响因素探寻

国外多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调查消费者对于无人机物流的看法。如德国无人机航空协会在2019 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支持无人机递送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68%和47%,而居住在大城市支持无人机配送的受访者仅有30%。[1]Kim 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重新对韩国无人机食品配送做出了调查,与疫情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公众对于该服务方式的态度有小幅度上升。[2]同时,学者们预测在疫情后期韩国无人机交付食品的服务数量将继续增加。研究人员经常对感知创新和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感知创新对新产品或服务的采用行为有重大影响。Hwang 等在对无人机送餐的研究中发现,感知创新改善了消费者对这项服务的看法。[3]国外学者多从外部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地区、重大风险事件以及服务的感知创新等。[4]

(二)基于国内文献的影响因素探寻

国内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非实证研究,通过概念性和说明性的方法分析影响无人机物流发展的因素。吴孟霖、刘钦将影响物流无人化创新发展的因素归纳为市场需求、政策法律、技术应用、资金成本和人才供给五个方面。[5]周嘉骏、万然对城市物流无人机配送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存在网络问题、续航与充电问题以及客户需求多样性问题。[6]国内学者多从无人机内部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政策法律要求、技术局限性和市场需求多样性。

二、公众对于无人机物流看法形成的多重影响分析

通过国内外公众对于无人机物流看法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研究,文章总结出外部环境、无人机和公众自身维度下的六个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与公众对于无人机物流看法的相互关系进行详尽分析。

(一)外部环境方面

1.突发风险事件——新冠肺炎疫情

突发风险事件的出现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可能造成公众认知与观念的改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不同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自我居家隔离以及在公共场所限制人员数量。随着公众防护意识的加强,防疫物资的递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2020 年年初,顺丰速运利用无人机成功将医疗防疫物资落地武汉金银滩医院,向大众展示出无人机在限行封闭管理下的物流运输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避免交叉感染方面的独特作用。

此前,无人机多应用于农业和军事领域,其可实现无接触式服务的特点完全被大众所忽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这一特点逐渐显现并得到了积极反馈。同时,疫情期间研究人员还意外开发出诊疗结果和日常检验物运输的医疗领域作用。防疫物资与检验样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拉近了无人机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韩国学者Kim 等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韩国消费者对于无人机送餐服务的态度变得更为积极。[2]因此,当无人机呈现了在特定需求下的运输优势时,可能会使我国无人机物流的公众看法得到一定改善。

2.政策法律法规

近年来,无人机物流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出台了多项与智能物流软硬件设施设备相关的政策,为物流配送无人化的创新与发展指明方向。省市级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应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以促进区域无人化物流的发展。虽然现有政策支持和鼓励无人机物流的发展,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系统性法律法规对这一领域进行明确约束。例如,无人机飞行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低空无人机空域管理。无人机包裹运输通常被视作一项经济行为,需要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权利义务进行规定与调整。就目前而言,无人机物流的法律法规框架仍然存在着大量空白,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限制。

(二)无人机方面

1.安全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安全问题随之而来。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公众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裹损坏或被盗、信息安全问题和由无人机故障造成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损害。

第一,包裹成功送达是物流运输中的主要目的,运输过程中包裹是否磕碰以及落地后如何防止包裹被盗等都是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物流无人机的遥控设备与自备程序保障无人机起降与空中运输过程的顺利完成,但在目前的文献中关于包裹安全的技术研究还有待加强。

第二,无人机面临着一定信息安全威胁。2016年,黑客利用无线电劫持技术对315 晚会上的大疆无人机进行全面控制,其中包括信息的窃取。然而,公众视角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通讯地址以及包裹内容信息的保密性。生活中数据安全案例屡见不鲜,大量个人社交、交通、医疗和物流等各种信息在网络黑市中被贩卖,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第三,物流无人机工作时通常处于低空飞行状态,部分德国民众曾在2020 年关于无人机送货态度的调查中表示当无人机飞越自己的住所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恐慌。恐慌的具体原因是担心无人机由于技术故障或电池电量不足造成坠落,从而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这一担忧使公众抱有消极态度,不利于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送货服务的开展。

2.感知创新

在大多数组织中,创新是吸引新客户并且留住现有客户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和功能的探索仅仅从专家角度来进行并不可取。消费者从使用角度发表的观点恰好可以弥补专家视角下的空白,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在创新的体验感知上。感知创新被定义为消费者从特定产品或服务中感知到的创新,主要包括概念创新性、相对优势和技术创新性。感知创新不是一个客观的评估,它是一种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和归因。通常,感知创新基于消费者的知识、经验以及获取到的一些信息,并利用他们的观察来判断创新程度。

感知创新对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成功落地至关重要,消费者从无人机交付中感知到的创新性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使用意愿。Danneels 和Kleinschmidt 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从新技术中感知到的创新性越高,消费者的态度就越积极。[4]所以,向公众全方位展示无人机物流的相对优势和包含的高新技术,可以加快推进无人机物流服务的应用。

(三)公众方面

1.居住地点

我国的居住地类型主要分为城市与农村。通常来说,无人机物流不受城市交通堵塞和农村山路崎岖蜿蜒的限制,在两类居住地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城市地区包裹量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但收货地址较为密集且高楼林立难以区分到户。同时,城市居住地区开放的私人区域小,无法满足无人机配送的空间条件。农村地区居民住房坐落较为零散,有足够的空间完成无人机收送货的起降,但由于与配送中心距离过远和交通条件差的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派送局限性。

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与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公众对于无人机物流看法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农村地区物流驿站站点密度低和山区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使居民面临着包裹收发不便利的难题。从便利性角度考虑,农村地区居民更需得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物流科技手段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市,当无人机物流服务的具体价格暂时还无法确定时,农村地区居民对服务的支付意愿相对较弱。

2.消费者创新

消费者创新被定义为某些消费者对于某样创新技术的接受频率和速度比其他消费者高。具体而言,当优于现有选择的新产品或服务出现时,更容易吸引到那些具有高度消费者创新性的人群。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消费者个体或者群体中有八个属性对消费者创新性产生影响。这一系列心理特质通常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或者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有关,影响着消费者的内在创新性。

图1 影响消费者创新的八个属性

在消费中的行为表现与消费者创新有一定关联。消费者创新性高的人群对于新服务通常有着更高的使用意愿,因此高消费者创新性的人群是新型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受众之一。无人机物流作为一项新型配送服务,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是将服务扩大前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之一。当消费者创新性作为一项与生俱来的特质时,如何精准识别愿意使用无人机包裹配送服务的消费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改进建议

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与进步,物流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是实现无人化运输。虽然无人机在不少地区完成过物流测试和小规模运输任务,但想要将应用范围扩大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公众作为无人机物流服务的受众,也有着生活角度中的一些顾虑。从公众的视角来看,对于支持无人机物流的发展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填补制度空白

目前,国家已出台的政策表明无人机物流的发展趋势向好,相应政策的制定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无人机物流运营发展需要国家或地方制定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帮助行业规范有序地运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应包含运营许可制度和监管制度,同时还应明晰相关的法律责任。在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等行业发展与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等公众诉求。

假如未来限制政策与法律法规出台,可能会对目前无人机物流的规划与预期效果造成影响。特别是我国空域管理办法较为严格,飞行范围和区域限制可能会对无人机物流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但清晰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在公众心中架起具有边界的法律框架,让公众在框架内部对无人机物流进行判断与选择。因此,法律法规的完善对无人机物流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保护

无人机物流服务的出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主要目的是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配送服务。一旦这项服务无法保证货物安全与公众的人身安全,那无人机物流将与它的应用初衷背道而驰。为促进无人机配送服务大规模商用的落实,诸多物流企业和无人化设备企业还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深入探索。其中,加强测试与实验水平是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优化技术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在技术实验与测试中努力完善无人机物流体系的多方面安全性,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的服务。当配送技术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障时,消费者会更愿意将包裹交由无人机完成运输。

(三)深化宣传力度,提高服务的感知创新性

合理的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无人机物流技术与优势的理解,广告信息能间接导致消费者更高的使用意向。目前,国内无人机运输服务更多地面向农业和军事方面。商用无人机仅在小范围使用,而且更多地是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使用。由于对这项服务的不了解,同时没有足够的广告和宣传来传播服务的优势和创新点,城市与农村居民从无人机最后一公里服务中感知到的创新性相对较低。因此,物流和无人机企业应该加大这一服务优势的宣传力度和广告投入,使公众接收并了解到更多信息,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意愿。

(四)确定目标受众,加强与之交流

无人机物流作为一项创新型服务有着送货速度快和配送时间灵活等特点,但一些消费者出于安全性和复杂性等原因仍然会选择传统快递物流方式进行包裹运输。因此,确定服务的目标群体是扩展服务范围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统计目标受众在特定地区中的大致数量,实现硬软件设备与技术人员的高效配置与调度,从而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消费者作为无人机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有着不同角度的看法与建议。特别是我国无人机物流仍然处于测试阶段,许多潜在包裹运输风险暂未浮出水面。物流公司应加强与这一群体的沟通,他们的反馈能够更好地帮助无人机配送服务的改进与优化,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创新性公众物流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