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先,金秋华,吴 宇,张建威,陈 慧,曹丽君
(苏州市立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严重创伤是导致机体发生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发生率上升。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当前医院急诊外科的多发急危重症。其临床干预环节必须要保证高效率、高疗效、零失误,以此才能尽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有研究显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使得机体脏器缺血缺氧,对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2]。其中以脑组织细胞损伤最为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预后不容乐观。临床中主张给予患者血液灌注支持,以此提高患者血容量,达到控制患者疾病进展的目的[3]。但传统急诊干预流程缺乏针对性,对患者休克严重程度无法进行有效衡量,不利于临床医护资源的科学分配[4]。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休克指数可以科学地推断休克患者风险程度,帮助患者获得合理的医护手段,已有研究[5]证明其科学可行性。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指南》[6]中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全部知情同意,其监护人或家属签署配合同意书;③本次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②不愿配合或中途退出;③合并精神、沟通障碍;④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以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实验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0~68(45.68±20.21)岁;失血量520~710(615.58±62.88)ml;创伤类型:碾压伤16例,刀伤6例,坠落伤8例,挤压伤2例,其他7例;休克指数0.5~1.6(1.11±0.37)分。参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19~69(45.79±20.46)岁;失血量516~705(616.74±63.22)ml;创伤类型:碾压伤15例,刀伤5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3例,其他6例;休克指数0.6~1.5(1.06±0.40)分。两组性别、年龄、失血量、创伤类型及休克指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患者送往医院期间,院方准备相关事宜,开放绿色通道,待患者入院后及时抢救。至抢救室后,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主要测评内容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理、血压、呼吸及脉搏等;并观察患者实际情况,如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降低、心率过速等不良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紧急给予相关救治措施。
1.2.2 实验组 实施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成立干预小组:以护士长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包含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及护士2名。组内成员于研究开始前进行紧急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常见病因、致病机理、临床护理方法、紧急抢救技能培训等。着重强调休克指数的意义,并让组内成员详细掌握评估患者休克指数的正确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组内考核,组内成员均通过考核后对患者进行干预。②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患者在进入抢救室时,及时记录患者的基础情况,内容包含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创伤部位、发生时间等,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征评估,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血液、意识及心率等,并通过休克指数计算公式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③根据患者休克指数进行针对性干预,患者干预措施内容见表1。
表1 患者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就诊时间:记录两组分诊时间及急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入院至医生接诊;急诊时间:医生接诊至完成抢救工作时间。②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10~165 g/L,血细胞容积(HCT)正常值37%~54%,白细胞(WBC)正常值(4.0~10.0)×109/L,血小板(PLT)正常值(100~300)×109/L,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4.0~5.5)×109/L。③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意识清醒,各指标接近正常;有效:患者意识模糊、昏迷不醒,各指标脱离生命危险;无效:患者死亡或各项指标仍处于危险期。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44%;参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4.6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休克的多发类型,指机体受创后存在大量体液丢失的问题,造成体液循环不足,导致器官、组织严重缺氧出现器官功能发生病理性损伤[7]。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常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重症疾病,增加患者死亡率[8]。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1%,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9]。而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更加危急,如何提高其救治效率及救治质量是当前临床的重要研究问题。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内容,救治效率一般,患者的分诊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部分患者最佳抢救时间[10]。而护理干预内容缺乏实际针对性,无法有效根据患者的风险程度给予最佳干预[11]。休克指数是判定患者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以风险程度为指导,根据患者休克指数提供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
3.1 对就诊时间的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分诊时间及急诊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1),说明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属于急危重症,急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治,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休克指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操作简易,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蒯瑞娟等[12]研究数据显示,风险管理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分级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分诊、急救事件,并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本次研究结论相符。
3.2 对血常规的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1),提示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液、体液丢失,及时开放输液通路、提高患者的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根据休克指数快速评估出严重程度,提高了急救效率,并且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支持,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机体血液循环状态,有效提高血容量,患者机体受损程度较轻,血常规情况显著优化。李翠等[13]研究显示,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缩短,窒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抢救成功率提高;与本次研究结论相符。
3.3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急救效率对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就诊时间缩短,且血常规等相关指标改善,提示患者机体损伤情况好转,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吴爱萍等[14]研究显示,休克指数可以明确反映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患者救治越及时,机体损伤越小其预后越好;与本次研究内容一致。
综上所述,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以优化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就诊时间及血常规情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