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指标在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3-03-14 04:53婷,张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血脂颈动脉硬化

李 婷,张 琳

1.西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2.西安市第九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些年我国居民的血脂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有明显提升[1-2]。血脂异常是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脑卒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3-4]。研究显示,颈动脉IMT检查无创且易于操作,同时具有可重复性,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全身动脉早期硬化情况的指标[5]。颈动脉IMT持续增厚,患者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演变为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IMT增厚相比,颈动脉斑块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因此颈动脉斑块检查也常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6]。本研究探讨了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期望为临床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53~79岁,平均(68.25±7.41)岁;体质量指数(BMI)18~28 kg/m2,平均(22.57±3.29)kg/m2;合并高血压47例,高血脂41例,糖尿病16例;吸烟39例,酗酒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多次测量并计算IMT平均值,IMT在1.0~<1.3 mm为IMT增厚(单纯IMT增厚组,42例);IMT≥1.3 mm,有局部隆起向管腔突出但未造成管腔狭窄为斑块(斑块组,47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45岁;(2)颈动脉超声检查IMT≥1.00 mm。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血脂水平的疾病;(3)有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难以配合研究。

1.3方法

1.3.1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BMI、年龄、是否吸烟或酗酒,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

1.3.2血脂指标检测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

2 结 果

2.1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IMT增厚组相比,斑块组BMI≥24.0 kg/m2、年龄≥60岁、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比例较高,LDL-C、sdLDL-C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或

续表1 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或

2.2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 kg/m2、年龄≥60岁、高血压、高血脂、LDL-C≥4.511 mmol/L、HDL-C≤1.182 mmol/L、sdLDL-C≥1.495 mmol/L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效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834、0.800,见表4、图1。

表4 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效能

图1 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ROC曲线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用于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7]。病理学研究显示,受动脉内皮功能减退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表现为IMT增厚,随着病情的进展,在脂质沉积和纤维化影响下,颈动脉粥样硬化后期则表现为斑块形成[8],临床常通过检查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情况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情况[9-10]。因此,加强对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研究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与单纯IMT增厚组相比,斑块组BMI≥24.0 kg/m2、年龄≥60岁、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比例较高(P<0.05),同时LDL-C和sdLDL-C水平较高(P<0.05),HDL-C水平较低(P<0.05),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考虑其原因为:(1)高血压,尤其是长期高血压可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影响动脉壁清除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胆固醇的能力,造成脂质沉积,进而形成颈动脉斑块[11-12]。(2)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动脉内壁负荷过重,引起内膜损伤,从而形成斑块,且在机体衰老的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几乎无法避免[13-14]。(3)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LDL-C通过氧化修饰成为乙酞LDL或氧化LDL,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激活单核细胞侵入血管壁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以泡沫状态悬于血管壁内,阻滞了胆固醇的代谢,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后可促进斑块的形成[15]。作为心血管保护因子,HDL-C不仅能促进胆固醇代谢,还能抑制LDL-C的氧化修饰,减轻血管免疫炎症反应,延缓或抑制血栓形成,有助于内皮修复,进而减少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6]。秦鹏等[17]研究发现,血脂代谢情况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良好的预测价值,LDL-C水平偏高、HDL-C水平偏低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魏红等[18]研究发现,LDL-C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4)sdLDL-C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脂代谢过程的重要参与者,sdLDL-C在胆固醇转移蛋白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由于sdLDL-C颗粒中抗氧化维生素较少,因此其更容易氧化,sdLDL-C氧化后可产生氧化特异性表位,从而诱导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摄入sdLDL-C后会形成泡沫细胞,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出的病理特点,sdLDL-C通过脱唾液酸化延长在内皮下的停留时间,促进脂质沉积和斑块的形成,随着sdLDL-C水平升高,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越高,颈动脉斑块的数量越多[19-20]。

本研究通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证实BMI≥24.0 kg/m2、年龄≥60岁、高血压、高血脂、LDL-C≥4.511 mmol/L、HDL-C≤1.182 mmol/L、sdLDL-C≥1.495 mmol/L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医师可对颈动脉IMT增厚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明确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作息、调整饮食习惯,指导其通过运动改善健康状况。此外,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AUC分别为0.818、0.834、0.800,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肥胖、高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LDL-C、sd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LDL-C、HDL-C、sdLDL-C水平对形成颈动脉斑块高风险的患者进行筛查。

猜你喜欢
高血脂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