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

2023-03-14 06:19沙文居杨丽媛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昆明65010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交朋友心理健康活动

◎ 沙文居 杨丽媛(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昆明 650106)

一、问题的提出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活动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它高度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以活动为中介促进学生的感悟与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一方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索,例如课程开设单一、教育渠道狭窄、课程教材不足、育人效果难以评估等。特别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课程、提升学科实效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席居哲等从总体上对国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用“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全员”“全域”“创造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关键词向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轮廓。因此我们通过本研究,尝试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实施模式建构

(一)课程内容上,构建 “双线标准”课程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学习主题,以“动态生本学材”的方式实践课程

本研究以《纲要》、云南省晨光版小学心理教材(地方教材)等作为参照,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知识融合、社会生活需要等因素,使用“小学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和“调查研究能力”“双线标准”设计整个课程的活动目标,并完成学段宏观目标向课时微观目标的分解。“双线标准”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综合性知识和能力,还能学到开展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流程。

在“双线标准”学习目标指导下,本研究把一至六年级学习内容划分为“我与学校”“我与自我”“我与学习”“我与家庭”“我与生活”和“我与世界”六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由一个或多个研究项目构成,均以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关注的典型问题为载体,分解为学生认知水平能够胜任的研究任务。(见表1)

表1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年段目标

本研究不编撰教材,而是尝试根据具体活动内容设计使用“动态生本学材”作为学习支架。“动态生本学材”指学习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并不固定,编写或改编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已经向我们证明,当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会随着社会生活而不断变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心智素养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研究认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并非采用固定学习材料就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时俱进。

(二)课程对象界定及活动实践实现“多元化”

从课程对象上看,课程“以人为本”。“人”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因此,如前一部分所言,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做出全面考虑,引导学生联合多种问题解决力量。例如,一年级下学期“我会交朋友”项目研究中涉及真实的调查活动。低段学生除了向熟悉的伙伴调查,还需要向教师、家长,乃至不认识的个体开展调查、交流,让交朋友的策略不再停留在课堂的案例分析和体验讨论上。在这个过程中,多方个体成为课程对象,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课程对象的多元化,有助于筑牢由家校社三方构建的儿童心理良性发展的大环境。

(三)课程实施上,探索形成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模式,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

研究首先进行“双线标准”课程目标设计,继而依据目标完成了包括6 个主题的课程内容设计。在每个学段特定主题下,学生将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研究,每个项目的学习均包括确定问题、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总结展示4 个项目式学习的典型环节。因此,完成一个项目研究一般至少需要4 个课时,对应至少“自学活动”“项目学习活动”“反馈展示活动”3 种课型。(详见图1)

图1 课程实施流程图

1.三种课型的设计逻辑

“自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和相应的学习支架,课时目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续项目学习活动中将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为项目学习做好准备。

“项目学习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先前“自学活动”中的方法处理项目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问题、制定方案等任务通常会在这个部分完成。项目实施部分通常在“项目学习活动”之后的第二个“自学活动”中完成,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开展研究。

“反馈与展示活动”则负责总结展示部分,聚焦学生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和表达,主要反馈在前面几个课时结束后完成的课时研究任务。

2.“项目学习活动”课型的基本模式

“自学活动”课时多在校外开展,学生使用学习支架自主进行;“反馈与展示活动”课时通常包括简要回顾项目学习过程、学生展示、引导总结三个环节,因此,这两种课型的活动模式不在此赘述。下面以一年级下学期心理项目“我会交朋友”为例,说明“项目学习活动”课型模式。

“主题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自由分享,确认问题范围

这一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形成问题圈,通常以大的开放性问题导入,记录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例如,教师呈现“我会交朋友”主题,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看到今天的题目,大家想要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我想到我好朋友的样子”,“我想知道怎么交朋友”,“我如果送给你一份礼物,你就能和我交朋友吗”,“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朋友”……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确认了问题圈。二是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圈,形成项目相关的问题大类。例如,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包括“我的朋友”“朋友的样子”“交朋友的方法”等,形成问题圈。三是根据课时目标选定问题范围,比如,课时目标关注的是交友方法,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交朋友的方法”这个大类里的问题,形成问题群。

环节二:搭建支架,探讨研究方法

从问题群中选择一个问题,示范搭建研究支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自学活动”中的研究方法,尝试设计调查方案。例如,引导学生发现,研究交友方法问题时,可以采用问询法,那么问询对象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和路人,问询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是如何交朋友的”,如主动打招呼,共同做一件事,有共同的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适宜的夸奖、关心、安慰等。结交朋友时的心情及记录采访对象交朋友是否成功等内容均可设计到调查方案中。

环节三:自选问题,引导方法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从相关问题群中自主选一个问题,运用支架演示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作分享。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该步骤。如制定好交友问题调查方案后,教师通常会在课上带领全班学生指定一名学生成为采访对象,在教师的问询中完成“好朋友”项目研究调查表,之后让更多的学生在课上再次尝试完成调查内容,确保课后各小组均会方法运用。

环节四:布置课时研究任务,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课时研究任务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设计不同难度,让学生实践课时目标涉及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呈现在心理学材中。

环节五:项目学习效果评价

多元化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材中,每个主题学习课时均包含“学习效果评价表”,主要从参与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四个方面作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

三、课程质量评价:兼顾普适性课程要求和“心理”学科特征

研究主要参照两方面文献来设计课程质量评价:一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设计,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质量评价设计。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本研究所构建的课程作为云南省地方心理课的补充,目前界定为“校本课程”更为合适;第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心理”属性,完全按照普通校本课程标准来考核一定效果不佳,课程评价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味道”。

结合自身实情,经过专家咨询,研究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主体(教师)、课程主体(学生)、课程效果五个方面设计评价方案。(见表2)

表2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综合评价表指标

四、效果与反思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对教学效益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1.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与参加项目式学习前相比,学生的心理学科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参与研究两年时间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我角色或环境有明确的认知,对学习充满热爱,在学习生活中的专注力、抗挫力及协调、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2.实验教师与“项目式学习”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能力获得发展

多方评价者一致认为,与参加研究之前相比,实验教师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够在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项目学习”的协作与探究特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并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及步骤明确清晰,教学素材具备恰当性、趣味性、创新性;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儿童学习相关的其他学科协调促进;课堂侧重于更多社会资源的整合融入,以达到教学形式的效果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3.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

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有积极的提升作用,特别表现在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自学活动”课时多在校外开展,学生使用学习支架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乐于完成课外的研究任务并能按时提交任务报告。“反馈与展示活动”课时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听的学生倾听质量较好,能够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很多学生反映,项目式学习虽然很难,但自己能够做到有始有终地开展学习,能够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探究实践能力获得良好发展的意志表现。

4.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和保持学生对心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水平

无论是实验教师还是实验班学生,两者一致反映,该课程在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注意力水平方面具有优越性。绝大部分学生反应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对该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课程参与程度、配合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程中能专注和积极参与,有良好体验,同时,对项目内容有深入思考、正确理解,并表现出积极改变的意愿和行为。

(二)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1.课程开设、课程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存在难点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课程开设方面,不同班级对课程的执行不一致,存在课程被挤占的情况;在课程教学方面,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健康相关素养、策略和知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抗压或挫折、合作与竞争等几个维度;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最大的障碍是教师队伍问题,一是实验教师不稳定,二是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教师心理学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影响了对课题如何推进、课程如何实施的理解程度,因而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在教材方面,对所使用的地方教材的研究也是不够的。

2.师生双方对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项目式学习是系列课程,实施时间较长,并且全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对研究团队、师生双方和家长都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可能很容易产生疲惫感、畏难情绪,甚至可能脱离项目最初制定的目标,从而影响教学活动效果。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可能生成教师无法预设的众多研究资源,此外,一些学生不适应新的学法,又因为班额大,个别指导难度大,这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程胜任能力是重要的挑战。

3.课程的推广运用问题

尽管数据已经证实,本课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从设计到实施、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存在较高的要求和一定的难度,课程的推广将成为又一难点。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尝试解决课程发展瓶颈的重要尝试,它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乐学、好学、能学。同时,课程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处,期待后续研究不断攻克所遇问题。

猜你喜欢
交朋友心理健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与“都”交朋友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与『和』交朋友
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决定了你这一生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