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露
在上海,一边集章、一边City Walk被年轻人视作深度阅读城市的重要方式。社交平台上,武康路、外滩、陆家嘴等热门街区的盖章攻略总能得到不少点赞响应。还有不少小众文博场馆因为独特的印章“出圈”,吸引参观者前来。
据第三方旅游平台近日发布的《2023中秋国庆旅游消费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开始走红的“盖章式旅游”成为年轻人新宠。特别是9月以来,“盖章”相关内容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带动新的文旅消费风潮。
大到文博景点,小到街巷小店,取代传统的拍照打卡,盖章成为一种“很新的玩法”。当集章成为年轻人走出家门“打卡”的一大动力,背后折射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需求?
9月8日在上海图书馆7楼开幕的“看shàng古琴——三千年的回响”古琴艺术展,很快上了“章友”们的推荐榜。展览首批推出6枚古琴章、6枚谱字章,散落在场馆不同区域,等待参观者收集,主办方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为展览设计了免费集章本。
“专程来打卡的参观者大概占了一半。”开展近一周,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宣传推广部主任李颖观察到,“章友”的确成为参观者中的一大主力。事实上,在展览策划之初,几家主办单位的团队凑在一起,为读者提供“集章”服务,就成为大家的共识。
“章是一个入口,带动大家探索文化的兴趣,像是第一批推出的谱字章,就有二维码可以供读者扫一扫,了解古琴减字谱知识。”李颖说,“考虑到古琴相对来说还是小众爱好,我们希望用有意思的印章吸引更多人关注。”
8月举行的上海书展上,各大展位前的盖章队伍成为一景。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书展上,读者可以搜集的印章达到近300枚。有意思的是,不少出版社原本并没有将集章作为重点。
“盖章”火了,“连夜刻章”也成为不少出版社社交媒体账号中的“热梗”。“书展上的集章,其实是在读者推动下的自发玩法,谁也没有预料到会这么热。”一位出版社编辑说。
“因为集章,认识了很多‘宝藏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以上海译文为代表的较早投入文创开发的出版社,也有不少在专业领域耕耘的“小社”因为独特的印章得到关注。“法律出版社的章很大,要准备大一点的盖章纸”,有读者一边分享自己的经验,一边感慨在展位上接触了过去不太关注的专业书,很有收获。
在业内人士看来,印章其实是一种低成本的文创,受欢迎的印章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外国文学名著中的金句提取为印章,对盖章书友来说,有可能是通往经典的一条小径,也可能是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既有文化感,又提供了情绪价值。
虽然集章旅行最近才开始流行,但“盖章”这事本身并不是啥新鲜事。
从《西游记》里的“通关文牒”,到经常被大家调侃为“盖章狂魔”、“手帐鼻祖”的乾隆皇帝。自古以来,“印章”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古代,印章的大小和材质体现了印章主人的社会等级。从材质上看,玉石最能体现高贵,其次是金、银、铜和铁。
此外,印钮的形状也很重要,常见形状包括龙、老虎、骆驼、乌龟和蛇。同时,附在印章上的丝带长度和颜色也因其持有者的身份而异。
李颖觉得,印章是相当古老的文化符号,在年轻人中兴起的盖章文化,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当代呈现。
“以前有纸质门票的时候,我不太盖章,现在很多地方没有纸质门票了。盖一个博物馆或景点的章,给自己留个纪念。”在一些网友眼中,盖章替代和补充了数字化时代纸质门票缺失的空位。
还有网友觉得,通过盖章可以快速了解文博场馆——“我一般进博物馆先问有没有馆章或纪念章,有没有文创卖,之后找到可以盖章的地方,相当于先把博物馆粗略走一遍,熟悉了路线,再慢慢逛。”“先盖章或先逛文创甚至能达到提前预习、划重点的效果,还能帮助自己在看展有些疲劳的时候查缺补漏。”
“即便是专门来盖章的‘章友,也会比较仔细地逛一下展览。我们发现,敲章带来的反而不是打卡式参观,而是比较沉浸的参观者,大家都会想了解自己盖的章背后有什么故事和知識。”李颖说。
在社交媒体上,“把辛苦盖的章用在哪里”也被网友讨论。有人专门准备集章本,也有不少文博机构推出专门的集章本,比如上海博物馆推出的上博“护照”不仅可以盖专属的特殊文物纪念章,还有对特色文物的介绍,同时附有空白区域留给使用者集其他章,网友直呼“有仪式感”“中国式浪漫”。
有人把印章盖在明信片上与同好交换,或是作为手账本的创作元素,还有人直接通过不同印章的组合,创作属于自己的一幅画或城市地图。仔细涂上不同颜色,把黑白章变成彩色章,如同城市的彩色风景画,“记录了盖章那天看到的美丽晚霞,只要翻开手账本,就会马上回想起那天的美景”,有网友如此分享道。
“之前天津的跳水大爷火了,在小红书上很快看到天津有文创店出了‘跳水大爷章,很想拥有。”在小寅看来,印章也成为对城市文化热点的快速反应,“有时候热点会过去,但章留下来了,成为一种记忆。
也有像是比较古老的非遗技艺等,可能原本‘养在深闺,不被大多数人知晓。一枚设计精美的印章,就可能让人产生想要寻访这种城市特有文化的欲望。”
“其实,盖章的意义是喜欢的盖章人经常会被问的问题,甚至我也常常会问自己,是为了收集?为了纪念?甚至是为了‘卷?到底哪种理由更能说服我。”一位小红书网友这样自我剖析,“后来我想,精神层面的追求,一定要跳脱开有用和无用的概念,不是寻求意义,而是寻求快乐。能够从某一刻、某件事中得到愉快和满足,可能就是最大的意义。”
不过,随着盖章热度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消费章,印章沦为手段相对粗暴的消费工具;有些集章者使用印章方式不妥,损耗了印章的使用寿命;还有一些场馆的印章缺乏维护,让兴冲冲赶来的集章者大失所望。
如何让盖章文化保持“清新”不变味,需要更多人更加了解印章知识和文化,用不短视的眼光看待“盖章”这件事和它在文旅消费中发挥的作用。这样,盖章所象征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和互动,才会更生动、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