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山禽图 小生灵的诗意

2023-03-13 13:49田玉彬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梅树萱草蜡梅

田玉彬

《蜡梅山禽图》引诗入画,是现存最早的诗、书、 画“三艺”结合的作品之一。

请看,右页图即是这幅画。看上去画面内容比较简单,是不是?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花是什么花,梅是什么梅,都还是未解之谜。

花之谜

画中有一株树、两株花和两只鸟、一只蜂。

先说这株树。

这是什么树呢?此画名为《蜡梅山禽图》,按说这主角之一就是“蜡梅树”。是不是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说,不是。这不是蜡梅,而是白梅花,是“复瓣1的白梅”。这种说法很令人吃惊。如果主角都弄错了,诗意还怎么谈?

下面我们学学宋人的格物精神,研究一下蜡梅和梅花的区别。

有不少人认为蜡梅就是梅花,这是不对的。其实,蜡梅与梅花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蜡梅是灌木,常丛生,而梅花是乔木,有主干,高可达十米;蜡梅花以蜡黄为主,而梅花有白、粉、深红、紫红等色;蜡梅一般在农历腊月开放并延续至次年三月,而梅花的开放要晚大约两个月。

还有人以为,蜡梅是在腊月开,所以“蜡梅”也叫 “腊梅”。这也是不对的。古人2早就指出,蜡梅不是因为在腊月开放而得名,更不是因为“腊”与“蜡”谐音而把腊月开的梅花叫“蜡梅”。之所以叫“蜡”梅,有两个原因:一是花色如蜜蜡之黄,二是与梅类有近似处。

实际上,追根溯源,蜡梅之名跟腊月无关,却跟苏轼有一点关系。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写了一首诗,题名为《黄梅花》。后来他补记道,这首诗是在熙宁五年写的,那时这种花还未定名,因此只题为《黄梅花》。到了宋哲宗元祐年间( 1086—1094 年),苏轼、黄庭坚在朝时,才定名为蜡梅。苏、黄是名人,且元祐时旧党当政,凭借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影响力,蜡梅之名得以推广。

好了,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画。画中的花色确实不是蜜蜡黄,而是接近白色,花瓣也确是多层,再结合宋词中描写蜡梅花朵形状时,常用小钟来比方,所以,不是蜡梅的可能性的确很大。那么,如果它是梅花,到底是哪一种呢?梅花品种很多,与常见梅花对照,都不像。最后,我在南宋名臣、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范村梅谱》中找到了线索:这不是普通梅花,而是梅中奇品“重叶梅”。重叶梅“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你看,颜色、形状都符合。此外,范成大还写到,蜡梅虽然比梅花还香一点,但一开始诗人们觉得它不够高贵,因此不愿意用诗歌颂扬它。范成大的看法应该有代表性。当然,人们的看法也在转变,以至于范成大在《范村梅谱》最后不得不写到蜡梅。但是回到这幅画,宋徽宗会画有贵族范儿的梅中奇品“重叶梅”呢,还是画当时还不大入流的蜡梅呢?答案显而易见。

可是,一个问题来了:既然画的不是蜡梅,为什么叫《蜡梅山禽图》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解释说,极有可能是这样的:原画名为《香梅山白头》,后来原画名失传了,后人误标为《蜡梅山禽》。也就是说,现在的画名是错的。

现在我们把视线从花朵上拉开,看看这株梅树的形态。它的造型很有意思,请从根部往上看,它先是在中段向左弯曲,而后又有枝条向上伸展。请你勾勒一下它的曲线,是不是和 S 形很像?这种 S 形构图使画面既有动感又不失衡,很有趣味。

下面,我们继续解决另一个谜:梅树根部的这两株花是什么花?有人说是山矾,有人说是水仙,还有人说是萱草。

先说山矾。山矾本来叫“郑”或“椗”,改叫“山矾”与黄庭坚有关。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诗序中他写道:“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叶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这几句话信息量比较大,提要如下:第一,山矾树高数尺,开的是“小白花”。第二,山矾生长在山野溪谷,俗名鄙陋不堪,甚至不能被雅士用来作诗。从以上两点来看,山矾与图中花,外形既不像,品位又不高,徽宗在梅树下画山矾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不过,虽然山矾的审美意义不大,实用价值却高。在宋代,人们不仅用它的茎叶作为直接染料来染黄,还将山矾叶烧成灰用做媒染材料,染出宋代非常流行的黝紫色。3黝紫,又称黑紫,近于深黑,而微有紫红,其色调深厚,庄重优美,因而成为宋服的流行色。

那是不是萱草呢?

萱草早在《诗经》中就被赋予了忘忧的含义,因此萱草也被称为忘忧草。后来,为了表达希望母亲不要过于担忧的愿望,游子远行前会在母亲堂前种萱草。比如唐朝诗人孟郊就用萱草表达深沉的母子之情,在《游子》中他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思念游子,对堂前的萱草视而不见,是因为忧思太重啊。经过诗人们的书写,萱草从解忧草演变成了母亲花。进而,古人用萱草代表母親,椿树代表父亲,借此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对父母的爱。明代画家沈周有《椿萱图》,主题是祝愿父母长寿。可知,如果选一种树与萱草搭配,一定是伟岸劲健的树。徽宗画的梅树细瘦弯曲,从文化含义的角度说,下面是萱草的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在传统文化中,梅花象征高洁的君子,寄寓坚定而不俗的情意。而水仙呢,超凡脱俗,清洁自信,富有女神气质。4梅花与水仙,正是最佳组合。然而比照宋人画《水仙图》、明代仇英的《水仙蜡梅图》以及后文《岁朝图》中的水仙,本幅中的梅下花虽与之相似却不尽相同。所以,尽管从象征意义上,梅下花若是水仙,则与两只山禽以及御题诗主旨相呼应,然而,却还不能下定论。

白头鹎

下面我们来看图中的山禽。

这两只山禽非常可爱,不劳人猜谜,它们是一对白头鹎。识别依据除了外貌特征,还有宋徽宗的御题诗。

我们以前在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见过白头鹎。

比起黄筌画的白头鹎,这两只白头鹎大概是因为过冬的需要胖一些,多了几分憨态,使人觉得亲切可爱。这时,它们正安静地栖止在梅树枝头,亲密相依,头朝同一方向,给人默契之感。

从构图角度说,这两只白头鹎有一个作用:它们让梅树枝条的弯曲有了理由:它们胖乎乎的,很有分量感,树枝是因它们而弯。如果没有它们在那里压着,梅树的弯弯曲曲,就显得刻意为之、矫揉造作了。

再请你注意白头鹎的眼睛,特别是右边那只的眼睛,有光,是不是?据说,徽宗画鸟用生漆来点睛,使眼睛像一粒小豆子微凸于绢上,因为生漆会有一点反光,这样,鸟的眼睛又黑又亮,质感很强,更能表现灵性和情意。

不是说图中还有一只小蜂?它在哪里?它正在花枝间飞舞。看到这只蜜蜂,我们感受到花香扑面而来。

诗意

仔细看过了画中的物象,现在我们来读题画诗。

这是一首宋徽宗用他独创的瘦金书题写的五言绝句:“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这首诗表面比较平常,其实却极精妙。精妙处主要集中在“矜”和“弄”这两个字上。

“矜”这个字的本义是仪仗矛。仪仗矛虽然是一种武器,但无刃,不可用于杀伤敌人。但是用于迎接国家贵宾,又有一种不可冒犯的气势。所以,“矜”这种武器,一方面没用,另一方面又有用。

弄明白了“矜”字,我们就能体会“山禽矜逸态”的丰富意味了。概要地说就是:别看它们此刻收起翅膀,但只是暂时收敛了它们放逸的天性;有善飞的翅膀,终究还是要飞的。“矜”字用在这里,一字千金,很有张力。

宋徽宗酷爱艺术,却“不幸”当了皇帝,他曾跟人说:“朕在理政之余,别无他好,只是爱好绘画而已。”5所以,宋徽宗写山禽“矜逸态”,会不会是在说他自己呢?一个 “矜”字,既写出了善飞而未飞的微妙状态,还带着一点自嘲的味道。

“梅粉弄轻柔”的“弄”字用得也很妙。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中有这样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没有舞伴,只是在月下跟自己的影子一同起舞……这个“弄”字,既有自怜的意思,也有自嘲的意味。“梅粉弄轻柔”的情味也与之相似。没有风帮助梅花扩散香气,梅花也会自己轻柔地播弄清香。

后面两句是向自己所爱的对象表白:“已有丹青 6约, 千秋指白头。”其中,“丹青”既指绘画,也比喻坚贞;“白头”既指画中的白头鹎,也比喻时间长久。大意是:既然已经有了坚贞不渝的约定,那么白头到老、永生永世也不会改变。

宋徽宗热爱绘画,对他来说,丹青就像另一只白头鹎,就像梅树下的花。虽然人们指责他没有做好皇帝,可是没人质疑他对艺术深挚的热爱。正是由于心中有超越功利的热爱,花鸟鱼虫这些小生灵才得以表现出最美的诗意。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组花鸟画。通过看北宋赵昌的《岁朝图》、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你会发现花鸟画不只有《蜡梅山禽图》这样的清淡、内敛,也有重彩和繁复,让人感到生气蓬勃。

通过《芙蓉锦鸡图》和《锦春图》的比较,我们能感受到,失去了诗意和热爱之后,画家笔下的小生命变得越来越拘谨和呆板,沦落为功利世俗的装饰品。于是我们知道,没有自发的热爱,就不会义无反顾地追求极致,没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无法成就古典美的黄金时代——宋代。

1、花瓣类型有单瓣、重瓣与复瓣之别。 所谓单瓣,是指花瓣只有一层或两 层(多为一层),花蕊正常,容易结种子;所谓重瓣,是指花瓣有多层(两层以上),花蕊也变成了花瓣,这样一来,花瓣数量增加,花型丰富多样,增加了花朵的观赏性,但也导致难以或不能结种子;所谓复瓣,花瓣也有多层,但花蕊正常,容易结种子。花蕊变成花瓣,在植物学上称为“瓣化”。

2、明代王世懋( mào )《学圃杂疏·花 疏》:“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蜡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3、中国传统染色工艺的特点是用植物做染料,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明矾或草木灰等来助染。山矾既能直接染色,又能助染,无须明矾,因此黄庭坚名之为山矾。

4、黄庭坚在《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中把水仙比作洛水女神。洛神的形象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因之作画,即《洛神赋图》,再现了曹植与女神相恋而不能相聚的故事。原画已无存,现存多个摹本。

5、南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皇帝》:“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即位未几,因公宰奉清 闲之宴,顾谓之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6、丹指丹砂,青指青雘( huò ),本是兩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 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 丹青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称。由于“丹青”不易褪色,所以也被用来比喻坚贞,如“丹青不渝”。阮籍有《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猜你喜欢
梅树萱草蜡梅
蜡梅森林的小梅仙
煮梅
风中的舞者——蜡梅
《蜡梅报春》
四月节令百草之萱草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蜡梅
病梅记
野生杨梅树低干嫁接换种技术
秋天的童话
北堂种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