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讨

2023-03-13 08:05侯亚亚
教育界·A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教改的持续深入,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发挥能动性,认识到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希望为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侯亚亚(1988—),男,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

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历史学科要承担更多的时代责任和义务,提高当代学生的基本能力,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情感、态度、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结合历史的发展规律、重要事件和思想理论内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唯物史观,让学生对历史进行辩证思考,通过补充唯物史观,让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历史事件。教师需要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1]。例如在讲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唯物史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结构与分封制和井田制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因素与生产方式变革有关,在分析国家政策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认识当时的情况。

(二)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具有时空性特点,所谓时空性是指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在历史学习過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踏实,对历史事件经过不够熟悉,导致学习时产生困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熟悉历史事件的经过。

(三)史料实证

史料是历史的佐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学生在利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需要重视证据,通过史料搜集、整理和辨析,判断真实情况,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分析历史事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真实史料中获取信息,了解清政府的腐败以及中日两国海军之间的差异,明白农业国家与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让学生从客观角度看待战争失败的原因。

(四)历史解释

由于历史教学无法真正触碰历史,因此教师在解释历史事件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综合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掌握历史解释方法,以客观的角度评价历史。

(五)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深层次的意义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国家、历史产生深层次认识。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将历史事件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渗透到课堂之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形成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新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具有正确三观的高素质人才。历史课程涵盖的范围很广,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内在的联系,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如学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时,通过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生能够形成民主意识和相关的认知。历史学科的内容是对过去的回顾,对当下时代的解读,对将来的规划,能够让学生对人类整体发展历程形成全面理性的认识,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科学思维及从物质发展、变换的角度看待身边现象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典型情境,激发求知欲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典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学情境的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具体、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训练提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让学生对新知充满好奇和探索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涉及自由放任政策的讲解,而学生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对经济危机的认知是抽象的,对于教师所讲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等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的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感受经济危机来临时的混乱,了解产业崩溃时的场景,这样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有更形象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由此顺利引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感受历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角色定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变学习的统领者为学习的引导者,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追求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基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特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关注,并提出系列问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著名的发明,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进步之处?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问题探讨聚焦于学生,让其能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在交流探讨中了解更多的课程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拓展观察视角,培养唯物史观

史料是历史最真实、最客观的再现,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史料,通过史料还原、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并回归当下,对当下的生活进行反思。

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鸦片战争所产生的蝴蝶效应,通过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一组学生认为:“鸦片战争侵犯了我国领土完整,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这些都是战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组则认为:“鸦片战争后,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觉醒,社会走向民主。”学生们展开深入、激烈的辩论,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应当用唯物史观去辩证地看待事情,战争会危害人们的生命,侵犯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促使人民不断寻求进步,科技得以发展,社会更加民主,思想得以解放。”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更进一步,让他们学会用唯物史观去辩证地看待历史。

(四)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时空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變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制度的变化与革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制度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对学生进行分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围绕问题进行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隋唐时期的制度与当前的制度革新相联系,如让学生将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相结合,明白制度是随时势而变的,从而树立时空观念。

历史对社会发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教师要挖掘历史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3]。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设计历史练习题,挖掘题目中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五)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注重在实践中验证结论。例如,在教学“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讲解鸦片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做出评判,积极发表看法,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论证,掌握所学知识。课程改革要求在基础性及时代性的前提下,注重联系历史实际,将高中历史课程理论与诸多史料结合起来。教师要借助各类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史料。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论证活动,以史料为依据,理性、客观地分辨不同的说法,辩证地评述史实,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接近事实真相,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六)走进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上有很多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身的足迹,史料中也明确记载了对历史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的人物。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时可结合历史人物进行,使学生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培养其强烈的家国情怀。以“两次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重点给学生讲解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短片,使学生在历史人物的刺激下形成家国情怀,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目标。

结语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为了顺应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让学生成长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菊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21):95.

[2]武广兰.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1(04):31.

[3]李艳绮.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01):36-3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