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强
国务院办公厅2月28日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称,未来将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等八大工程。
受该消息影响,当日中证中药指数大涨2.53%,为年内最高单日涨幅。同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0.66%、0.70%和0.80%。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医医疗机构数将由2020年的7.23万个增至9.50万个,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将由6.75万张增至8.43万张。
自当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中证中药指数涨幅为6.46%,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为2.03%、-1.39%和-6.36%。
不过,从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来看,其对中药行业的配置保持谨慎态度。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年四季度中证中药指数涨幅达到16.26%,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中药行业(申万二级分类,下同)标的市值却不增反减,期间减持幅度不小。
历史数据则显示,自2018年三季度以来,在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中,中药行业已经连续四年低配。2022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持有的中药行业标的市值仅占到其所持股票资产的0.89%,相较于同期中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低配了0.46个百分点。
截至3月3日,市场上有6只中药主题基金(不含联接基金),净值规模合计57.88亿元,其中包括4只跟踪中证中药指数的ETF基金。在该4只ETF基金中,年内份额规模有所增长的仅有1只,合计份额规模较年初减少850万份。
先看最新一季公募基金持有的中药行业仓位变动情况。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公募基金重仓持有33只中药行业标的,较上季末减少13只;期末重仓市值261亿元,较上季末减少4亿元;同期中证中药指数大涨16.26%,显然四季度减持幅度不小。
不再是公募基金重仓股的中药行业标的有步长制药、信邦制药、精华制药、天士力、启迪药业、上海凯宝、葫芦娃等。其中,信邦制药在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曾经是公募基金前三大重仓中药标的之一;天士力则一度是QFII前三大重仓中药标的之一,时间是2018年二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以及2020年二季度,共计五个季度。
期末继续重仓持有的33只标的中,有18只在不同程度上被减持。其中,减持幅度较大的是仁和药业、太极集团、众生药业、健民集团及葵花药业,期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股份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比例較上季度末分别下降了6.28个、6.03个、5.99个、5.72个和4.01个百分点。
减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出于业绩考量。2022年四季度中药板块表现不俗,申万中药指数涨幅为16.36%,在124只申万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在第11位;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为2.14%、2.20%和2.53%。
从短期影响来看,公募基金的减仓动作在某种程度上使其错过了2023年以来的行情。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中证中药指数及申万中药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11.36%和10.65%,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为7.22%、8.15%和4.14%。在其减持标的中,同期表现强劲的更是不在少数,例如广誉远、健民集团、天士力等,年内涨幅分别达到36.09%、33.42%和31.23%。
2022年年底公募基金所持中药行业标的股份较上季末有较大幅度增加的有昆药集团、红日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片仔癀等,期末重仓持有的股份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42个、1.65个、1.51个、1.38个及1.29个百分点。
公募前三大重仓标的依然是片仔癀、同仁堂和华润三九,只不过次序稍有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片仔癀自2021年二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一直是公募第一大重仓中药标的,同仁堂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一直是第二大重仓标的,华润三九则自2022年一季度至年底一直是第三大重仓标的。
截至2022年年底,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片仔癀、同仁堂及华润三九股份的市值分别为71亿元、65亿元和26亿元,合计162亿元,占到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中药行业标的总市值(261亿元)的62.07%。持有片仔癀股份最多的三家基金公司依次是中欧、易方达和富国,持有同仁堂最多的三家依次是中欧、工银瑞信和易方达,持有华润三九最多的三家依次是工银瑞信、华安和前海开源。
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中证中药指数PE(TTM)、PS(TTM)分别为33倍和2.95倍,略高于过去三年的中位数(分别为32.13倍和2.81倍)。
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五年(2018年年初以来),公募基金对中药行业持仓最重的季节是2018年二季度,期末持仓市值378亿元,占到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17327亿元)的2.18%;在其投资的131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持仓市值可以排在第11位,这也是过去五年总共20个季度中仅有的一次标配中药行业。同期中药行业流通市值为8568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40.19万亿元)的2.13%。
自彼时起,公募基金对中药行业的偏好逐渐下降,开始了长达四年、连续18个季度的低配状态。
2018年年底,公募所持中药行业标的市值259亿元,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15448亿元)的比重为1.68%;2019年上半年末、2019年年底、2020年上半年末及2020年年底,公募基金持有的中药行业标的市值分别为249亿元、189亿元、215亿元、219亿元,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依次为1.21%、0.74%、0.64%和0.41%;同期,中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依次为1.75%、1.48%、1.34%、1.41%、1.19%。
进入2021年之后,公募基金对中药行业的重视程度才有所回升,但仍在低配。2021年上半年末、2021年年底及2022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持有的重要行業标的市值分别为336亿元、534亿元和587亿元,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依次为0.54%、0.76%和0.89%,同期中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依次为1.39%、1.44%和1.35%。
截至2022年年底,中药行业流通市值(9684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是1.46%,较上季末(1.35%)有所提升,其中主要原因是四季度中药板块涨幅远超主板涨幅。但考虑到同期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中药行业标的市值不升反降,低配状态是大概率事件。同期在公募基金投资的申万二级行业中,中药行业只能排在第31位。
低配中药板块的结果之一是公募基金对中药板块的影响力不足。根据全口径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持有的中药标的市值仅占到中药行业流通市值的6.13%,同期公募基金持有的医疗服务行业标的市值可以占到该行业流通市值的23.54%,医疗器械行业为11.97%,化学制药行业为6.91%。
而且,除了公募基金,包括社保基金、QFII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陆股通(北向资金)对中药板块的参与度也比较有限。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社保基金仅进入8只中药标的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期末持仓市值仅20亿元,在其投资的116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在第35位。同期,QFII进入14只中药标的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期末持仓市值17亿元,在其投资的115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在第18位。
从历史数据看,社保基金和QFII对中药行业的兴趣在过去几年也是一路下滑。
2018年三季度末,中药行业曾经是社保基金第2大重仓行业,2019年及2020年同期分别是第17大和第47大重仓行业,其后多在第40位至第35位之间浮动。2018年四季度末,中药行业曾是QFII第6大重仓行业,2019年及2020年同期分别是第14大和第17大重仓行业,其后多在第21位至第15位之间波动。
陆股通方面,2018年至2019年期间,其持有的中药行业标的市值从未超过200亿元,2020年以来则从未超过300亿元,其持仓市值占中药行业流通市值的比重从未超过3.20%。截至2023年2月28日,陆股通持有的中药标的市值为228亿元,为该行业流通市值(10631亿元)的2.14%。
至于在相关政策的加持下,以公募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未来会否调整中药行业配置策略,答案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