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霞,黄畅,黄晓静,侍书靖,尹娅妮,李博,方欣,方锦花
(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在防疫、治疗、后期康复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药的显著疗效受到国内外关注[1]。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了以基层为重点和中西医并重两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3号)中提出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占我国医疗机构总数的93%以上,提供维护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和公民可公平获得的基本医疗服务[2],这与中医药的特点天然契合。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仍不全面,人才不足、适宜技术能力不够[3],基层中医药内在活力未被激发,居民对其认同未知,其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分析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就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利用现状建言献策。
课题组于2021年10~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根据经济情况抽取徐州市4个区县(铜山区、新沂市、泉山区、云龙区),每个区县各抽取1000名无认知障碍成年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员通过统一培训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858份,有效回收率为96.45%。
采用借鉴Andersen模型的框架和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Andersen模型自创建经历了五次补充与修正,是公认的应用于卫生服务研究领域的权威模型[4]。结合模型内容与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将可能影响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倾向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现居地;使能资源包括月均收入、医保类型、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基层中医药服务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因素包括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一年内体检经历、一年内基层就诊经历。
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为逐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858名调查对象中,男、女各占43.93%、56.07%;平均年龄为(50.07±18.16)岁;已婚占79.26%;城、乡各占60.76%、39.24%;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31.39%,其次是初中占22.45%;职业为农民最多(24.16%),其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占21.15%;从收入看,按照经济学分组方法将收入分组[5],其中中等收入下限为2021年徐州居民平均收入(34217元),上限为平均收入的两倍(68434元)。低收入组人最多,占49.69%,中、高收入组分别占25.89%、24.42%。参加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者分别占69.28%、28.67%。从健康状况看,好67.65%,一般24.99%,差7.36%;有慢性病者占38.15%。
2602名(67.44%)居民愿意使用基层中医药服务,1256名(32.56%)居民表示不愿意。检验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月均收入、医保类型、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层中医药服务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满意度、慢性病情况、一年内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使用意愿不同(P均<0.05)。详见表1。
表1 徐州市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单因素分析[n(%)]
以居民是否愿意使用基层中医药服务(否=0,是=1)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P<0.05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文化程度较高、农民、高收入组、知道基层有中医药服务、认为基层中医药费用便宜、对基层服务满意、知道签约家庭医生、一年内有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更愿意利用基层中医药服务(P<0.05)。详见表2。
表2 徐州市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多因素分析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中医药服务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基层医疗服务内容,使中医药服务更为人所知和信任[6]。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提升,有利于发挥基层首诊和中医药优势[7]。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居民中仅有67.44%愿意利用基层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低于重庆市的77.1%[8],高于陕西省农村老年人的54.7%[9]和天津市居民的44.3%10],居民意愿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不需付之行动的情况下,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可能就医的意愿仍不高,充分显示基层中医药服务尚未得到其真正认可。研究获悉,影响居民就医意愿的因素包括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感知可及性、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同等。
研究发现,知道居住地附近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认为其费用便宜的居民,对基层中医药的就医意愿更高。根据徐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已配置中医药服务,但31.03%的居民表示不知道附近是否配置,可见中医药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且服务能力未提升其口碑,较少去基层就医的居民对医疗服务项目了解甚少。居民就医意愿多受身边人影响,中医药服务缺乏居民的口口相传而很难得到认同,加之疗效的迟现易被质疑有效性[11],影响居民意愿。居民多认为基层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理应较低,认为基层中医药费用便宜的居民,无论是利用过还是凭感觉预判,都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持相对友好的态度,对其利用意愿更积极。因此,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和价格上的感知可及性影响基层中医就医意愿。
结果显示,一年内有基层就诊经历、对基层服务满意、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利用基层中医药服务意愿高。享受过基层就医价廉、时间短等益处[12],对基层医疗服务满意的居民,更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会更愿意接纳其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知道签约了家庭医生的居民,多与家庭医生建立了长期且信任关系[13],对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也较信任,进而将信任延伸至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如中医药服务等。反之,不知道者本身缺少对基层提供服务的了解和利用,对基层缺乏信任,进而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更低。可见,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可迁移至其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签约服务项目,提高居民对基层服务能力的信任,推动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利用。
研究显示,未婚、文化程度较高和高收入者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更高,体力劳动者、离退休人员意愿较低。未婚较已婚居民就医意愿高,未婚人群对新事物接受度更高,在对其效果未知的情况下,愿意尝试基层中医药服务;文化程度较高者,对医疗健康信息了解渠道较多,更了解中医药治疗手段和优势,在不需要采取实际行动的情况下,愿意包容性地尝试基层中医药服务;中医特有的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特色下,高收入人群相对低收入更愿意尝试疗程较长、带有调理身体性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备用的健康维护方案[14];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体力劳动者和离退休人员往往因为时间迫切性,更愿意选择见效更快的西医治疗[15]。可见,对新事物包容、期待中医药调理身体效果好的居民更愿意利用中医药服务,有时间迫切性的居民更不愿意。
综上所述,徐州市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待提高,且受基层中医药服务感知可及性、基层服务口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基层中医药服务就医意愿,提出如下建议:(1)社区积极宣传基层已开展的中医药服务,提高居民知晓率,可试行“中医药服务免费体验日”,提升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积极认知,真正落实中医药基层服务覆盖面和覆盖人群的既定目标。(2)将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发挥其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增强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认同感。(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居民对基层的信任程度,基层可开展中药代煎、食疗药膳和送药服务等,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4)针对不同特征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使居民能将中医治疗与自身联系起来,提高各群体的使用意愿,多运用自媒体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服务利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