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3-03-13 04:04李丹
科技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高质量评估

李丹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从最初和最本质的意义上,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针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概念和理念。

随后,高质量发展概念和理念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促成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2]。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对于规模发展、粗放发展、低水平发展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一是内涵发展,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主要内容;二是特色发展,包括整体类型特色的打造、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理论的形成等;三是创新发展,包括理念、体制机制、要素的创新;四是高品质发展,包括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等;五是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地实现类型不可替代,具有文化的社会认同[3]。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微观方面来理解,是指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进一步地,如何评价其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也成为逐渐被关注的话题。

二、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较大规模评估严格来说始于2004年。在教育部的领导部署下,十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开展了两种类型的评估,一是诊断性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是选优式评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遴选与100所骨干高职院校评选。

诊断式评估指的是对高职院校的综合评估。自2004年起至今评估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4—2008年的首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是2009年至今的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旨在通过政府层面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以改进1999年大扩招后高职院校可能在办学师资、办学设备、教学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4],很大程度上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推导和修改版,在高职的特色上没有明显突显[5]。第二轮评估在首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改善,调整了工作重心、评估主体、评估过程与评估内涵,开启“重软兼硬”“重动兼静”的评估新态势[6]。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及若干建议重点考察内容构成[7]。从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8]。

选优式评估是在好中选优,对优进行重点扶持和资助,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6—2008年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9],分三次遴选了10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8所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和1所扶持高职院校。第二阶段为2010—2015年实施的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再次遴选100所高职高专院校列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为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11]。

除此,全国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评价工作。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自2016年起开展高职院校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采用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观测点[12],更注重评估高校整合资源与创新创造机制的能力。

上述评价基本上都是政府组织的,事实上,我国的高职教育评价长期以来多是以代表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同时又需要对外部评价予以配合,在自评基础上进行。客观来说,这些教育评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调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落实与发展。这些教育评估能够与时俱进、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起到引导学校办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节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作用。

不过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由政府主导的教育评价也逐渐发生转变。近些年,政府在努力推动并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评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很多文件也反复提及管办评分离。比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做好内部评估的同时,要主动委托第三方开展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估。[13]

在政府的推动下,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评估机构对高职院校开展评价。如,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持《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等。但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仍然较少,一些评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优化。设计研究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第三方高职院校评价体系成为我们的研究议题。

三、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高专的教育与普通本科的教育是有所区别的,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会有所不同。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高专学校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指标设计上有所侧重,如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应用能力。同时在师资队伍上强调教师的“双师”属性,突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为导向。

2.指标具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共计1486所,其中,从主要办学力量上可分为公办、民办院校;院校类型上有国家骨干院校、国家示范院校、“双高计划”院校和省级“双高”学校等,各校发展水平不一;在办学特色上有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医学院校,语文、财经、政法院校,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评价指标应兼顾到所有院校的不同情况,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评价指标应具有系统性、客观性,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实际办学水平。数据的获得应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从每年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等对外公布的信息中获得数据,实现可操作性。

3.量化为主,质性结合

为保证客观性,选取的指标应以量化指标为主,以数字化来真实体现各校的实际办学水平。通过数值的对比,发现各校发展的差异和均衡程度。但有些要素是无法量化的,需要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为避免主观性,这部分指标会尽量减少。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首先,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等文件,运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评估理论,深入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提炼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外延,探索第三方评价的主要情况。其次,结合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国教督办〔2016〕3号、《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参考张新民等对高职院校评估的研究,选择体现学校基本属性和整体水平的评价指标。最后,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根据系统论观点,列出输入变量和输出信息,与教育部职成司出台的一系列标准进行对接,如《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职业院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其中输入变量包含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实习实训等,输出变量为学生发展、社会服务、教学科研成果等。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开发设计适用于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见下表)。在数据获取性上更具操作性,评价也更客观。指标体系有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有些为合格性指标,有标注合格标准。数据以学年为周期进行统计,但涉及支出、收入等财务方面的数据时以自然年作为统计时段。

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表

结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论述为指导,初步探索建立了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有几个特点:一是数据来源稳定性好,易于操作,并可重复验证,大多数数据可从学校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等中获取;二是量化程度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客观与真实;三是各指标间保持相互独立,同级各项指标间不重复测量同一个因素,不具有因果关系。

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开展充分的实证研究验证相关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二是要具体的逐步完善确定评价指标间数量化关系,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观测点的权重。三是进行专家访谈和学校试点调查,解决测评指标仅依靠法律法规和政策而忽略实际应用层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高质量评估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