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音乐流派概述

2023-03-12 09:04顾怀燕
艺术大观 2023年36期
关键词:南派北派学院派

摘 要:本文对二胡音乐的流派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分析了南派、北派、学院派、民间乐派、江苏派、秦派的起源、形成及发展,列举了它们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并总结了各流派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二胡;流派;南派;北派;学院派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6-00-03

中国民族器乐一直都有“流派”传承的传统,任何流派都要经过历史的钩沉才得以形成与流传。与琴、箫、鼓这些乐器相比,二胡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成为一样独奏乐器不过才百余年光景。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学界也陆陆续续提出一些二胡的流派名称,但是与古琴、琵琶已有流派的成熟的艺术风格相比,二胡的流派只能算作雏形和发展的阶段。

乔建中谈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流派问题时指出:“任何艺术流派的形成,绝不是靠一两个人或一两首作品,它必须有一个几代艺术家组成的‘传承带,它还要有一系列代表曲目及由此构成的技法和风格。[1]”朴东生认为,二胡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定历史过程的积淀,是有相对条件的,不是随意命名和自封的。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有风格特征鲜明的、独树一帜的代表作品;2.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能够培养、支撑这一学派的基础教材;3.有代表人物;4.以传承关系连接起来的群体,即由一群人来传播、演绎、创造、发展这一流派艺术;5.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能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界内的认同和大众的认同)。[2]

1918年,刘天华创作了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①,这对于二胡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二胡只是各地方戏曲的衬腔乐器,或是民间音乐的合奏乐器之一,从未作为独奏乐器登上过舞台。在形制上,刘天华对二胡的琴码、琴弦、琴弓等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在演奏上,先生对二胡的定弦、把位、指法、弓法等技法做了规范并进行了创新的发展;在创作上,先生一生共写了10首二胡独奏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此后,现代专业二胡教学体系逐步建立;在教学上,先生让二胡表演第一次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府。所以,学界认为,刘天华开创了现代二胡专业学派,并称其为“刘天华学派”。“刘天华学派”可以被认为是二胡成为独奏乐器后的“源”派别。

一、南派与北派

20世纪50年代起,二胡界就开始有“南陆北蒋”的说法。其中,“陆”是指陆修棠②,“蒋”是指蒋风之③,他们二人都是刘天华先生的弟子。陆修棠曾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所以称其“南陆”,蒋风之曾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所以称其“北蒋”。因为有“南陆北蒋”的说法,所以二胡也被学界分为南派与北派两个派别。从此,南北两派渐渐开枝散叶,陆、蒋二位先生所教的学生也纷纷成了各自流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还出现“南闵北王”的说法。“闵”指闵惠芬④,她的老师王乙是陆修棠的弟子,她本人也随陆修棠学习过;“王”指王国潼⑤,他是蒋风之的弟子。

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陆修棠、王乙、甘涛、瞿安华、王永德、闵惠芬、陈耀星、朱昌耀、周维、欧景星、邓建栋等。南派的代表乐曲主要有:《良宵》《月夜》《二泉映月》《怀乡行》《水乡欢歌》《江南春色》《姑苏春晓》等。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陈振铎、蒋风之、刘明源、安如砺、鲁日融、王国潼、刘长福、赵砚臣、周耀锟、宋飞、于红梅等。北派的代表乐曲主要有:《赛马》《江河水》《一枝花》《战马奔腾》《三门峡畅想曲》《秦腔主题随想曲》《长城随想》等。有意思的是,南派代表人物闵惠芬的代表作品却是北派代表乐曲《江河水》《长城》,陈耀星也是南派代表人物,他自己创作的《陕北抒怀》《战马奔腾》也是北派代表作品;而北派代表人物蒋风之、安如砺的代表作品是南派乐曲《病中吟》和《汉宫秋月》。这说明二胡南北两派的划分并不按照代表人物或作品的地域上的概念,而是指向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总体来说,南派二胡音乐的音量起伏不大,滑音以二度、三度为多,曲调较柔美、婉转,情感较含蓄而内敛;北派二胡音乐有较明显的音量起伏,滑音的音程关系较远,曲调硬朗、铿锵,情感较充沛而直爽。

二、学院与民间

“刘天华学派”可以说是二胡“学院派”的开端。之所以称之为“学院派”,它必定形成了自身的体系。第一,刘天华将二胡第一次纳入高等音乐院校的正式科目进行规范的教学与传授;第二,刘天华编写了二胡教材,第一次为二胡创作了练习曲与乐曲;第三,他举行了二胡独奏音乐会;第四,他灌制了二胡音乐唱片;第五,他还发行有关二胡艺术的理论刊物。[3]并且,由于二胡的“学院派”形成时间不长,所以,几乎当代所有二胡专业从业者和有二胡表演专业院校学习经历的演奏者,其师承关系都可以追溯到刘天华——这也正是“刘天华学派”名称的来源。以笔者自己为例,他自幼随外祖父马友德⑥学琴,马友德师从陈朝儒⑦和陆修棠,陆修棠是刘天华弟子,陈朝儒师从陈振铎⑧,陈振铎也是刘天华弟子。所以,二胡学院派的学缘脉络和结构是十分清晰的。

有学者总结学院派的演奏风格为“含蓄、典雅、平稳、自然”[4]。前文所论二胡“南北乐派”都可视为“学院派”,此处不再赘述。

二胡民间流派最著名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华彦钧(瞎子阿炳)和孙文明。

华彦钧共创作了三首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風曲》。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定弦为a-e1或g-d1,音域较低。根据杨荫浏先生给阿炳拉琴的录音中可以听出,他的演奏低沉、古朴、浑厚而有力,而且乐曲的速度处理要比后来的演奏家演奏他的作品要快很多,所以显得他的演奏风格更加铿锵、激昂。这从他三首乐曲的曲调中也能听出,尤其是《听松》,其曲调十分硬朗、挺拔,杨荫浏先生形容《听松》的曲调时用了“明朗雄健”[5]一词,可见乐曲字里行间充满气魄。

孙文明创作的二胡曲,目前已知的有12首[6],其中最著名的有《弹乐》《流波曲》《夜静箫声》。《弹乐》和《夜静箫声》的曲调十分有特色,与其他二胡曲差别颇大。《弹乐》借鉴了苏州评弹的曲调,孙文明为了模仿评弹中常用乐器琵琶和三弦的演奏技法及音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是不绑千斤的,这就使其音响完全不同于普通二胡。《夜静箫声》顾名思义,孙文明创作此曲是要模仿箫的音色。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夜静箫声》全曲用内弦演奏,最特别的是,全曲左手按弦全部虚按,并且弓毛上松香极少,全曲右手擦弦也全部虚擦,所奏之声介乎虚音与泛音之间,孙文明称这种技法为“托丝”——这在学院派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完全是不规范的演奏方法。然而,如此奏出的音响却把箫的音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达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

华彦钧是江苏无锡人,孙文明是浙江上虞人,他们所作乐曲曲调基本来自江南民间音乐,如江南丝竹、民歌小调、评弹、锡剧等,可见他们对江南民间音乐有丰富的储备。二人作品虽然取材相似,可是音乐风格完全不同:华彦钧的音乐多作情境的描绘,演奏技法也多来自二胡民间音乐的传统技法;而孙文明最出名的音乐多为对其他乐器的模仿,并且在二胡形制、定弦和演奏技法上有大胆的想象和创新,这来自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其他二胡民间流派的演奏家还有周少梅、甘涛、沈凤泉等,他们为江南民间音乐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二胡民间流派的代表人物较学院派来说少很多,而且多为苏浙沪人士,同时代中国其他地方的民间艺人并不为业界熟知。在当代,二胡民间流派也没有出色的传人,民间流派的发展仿佛已经停滞在二十世纪,这是非常可惜的。相比之下,二胡学院派的发展欣欣向荣、枝繁叶茂,马友德称其为“五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即演奏、作品、理论、教学、制琴,五个方面共同发展。但是规范化与体系化的不断深化随之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作品和千人一面的演奏,音乐被规训得枯燥而乏味,完全沒有以阿炳和孙文明为代表的民间流派所具有的鲜活生命力,并且与刘天华典雅和含蓄的音乐风格也是背道而驰的。刘天华的乐曲曲调多来自民间音乐,他所创新的演奏技法也是在民间音乐固有技法上的改良。在刘天华和华彦钧的时代,学院与民间并没有如此大的隔阂,希望当代的二胡音乐人可以逐步消解这些差距。

三、地域性派别

除了以上几个流派名称的提法之外,二胡在地域音乐风格上也有流派的形成。其中最成体系也最为学界公认的两个是“江苏二胡之乡”和“秦派”。

1982年,马友德与霍三勇共同编写了题为“江苏二胡之乡”的广播稿,梳理了江苏籍二胡演奏家的人名、简历及录音,并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出,当时在全国二胡界引起极大轰动。[7]此后,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沿用“江苏二胡之乡”的名称,定期举办音乐会和学术研讨会。2020年起,这项活动更名为“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乐器种类从二胡扩大到整个民族音乐界,整个盛典的学术活动包括系列音乐会、民乐作品比赛、民族乐器制作评比、学术研讨会等多个方面。二胡作为独奏乐器真正地开始发展是从刘天华开始的,他是江苏江阴人,并且,最著名的二胡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是江苏无锡人,就连刘天华的老师周少梅也是江苏人。此后“南陆(陆修棠)北蒋(蒋风之)”、甘涛、闵季骞、陈耀星、闵惠芬、朱昌耀、周维、欧景星、卞留念、余惠生、高扬、邓建栋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二胡演奏家都是江苏籍人士。作曲家王建民也是江苏无锡人,他创作了多部二胡作品。他们还编写了多部专业教材,培养了大批学生。江苏派二胡音乐的艺术风格是非常鲜明的,深度吸收了江南丝竹、昆曲、评弹、锡剧、民歌小调等江苏民间音乐的养分。其曲调“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走势流转、色彩明媚、质感细腻、气质温婉、情趣盎然。

秦派二胡的核心代表人物是西安音乐学院鲁日融教授。1961年8月,上海召开“全国艺术院校首届二胡、琵琶教材会议”,在会议上鲁日融演奏了他根据陕西戏曲音乐为素材编创的二胡独奏曲《迷胡(湄鄠)调》。陆修棠听后称这首乐曲风格独特,并且认为对二胡演奏艺术有推动、有突破。他说:“将来拓宽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流派、新的风格……”[8]。鲁日融从此“便将个人的二胡教学、创作、演奏设定在发展陕西风格的道路上,并逐步萌生了创立陕西地域二胡风格流派的构想[8]”。秦派二胡有大量的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作品,如油达民《渭河畔》、鲁日融《秦腔主题随想曲》《迷胡调》、关铭《兰花花叙事曲》、赵季平《心香》。与江苏二胡一样,秦派二胡音乐也充分汲取了当地民歌和戏曲音乐中的精华,如秦腔、迷胡、碗碗腔、信天游等,音乐性格豪迈、粗犷、质朴。这些戏曲音乐中的“欢音”和“苦音”在秦派二胡中被大量运用,使其曲调极具秦地风格。“欢音”与“苦音”的音律处于三种律制之外,非常特殊,以首调来说,“欢音”的音高介于F-#F之间,“苦音”的音高介于bB-B之间,因此,调式内乐音间的音程距离与其他地域完全不同。

中国二胡音乐脱胎自我们的母语,它是我们对语言的声调和腔调的模仿。不同地域方言口音的不同,说话时句子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呼吸的急缓、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声线的质感,都会使其音乐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二胡音乐里,各流派也有了它们各自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秦风 秦腔 秦派──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散议[J].人民音乐,1995(09):11-13.

[2]朴东生.秦派二胡与鲁日融──贺《鲁日融二胡艺术》一书在美国出版[J].人民音乐,1998(06):42-43.

[3]贾纪文.中国二胡流派议略[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103-106.

[4]齐勉乐.浅析二胡演奏艺术流派[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1.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阿炳曲集(线谱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6]冯欣姝.孙文明二胡音乐作品研究综述[J].音乐天地,2022(10):32-36.

[7]范晓峰,冯建民,欧景星,顾怀燕,编.琴缘无界——马友德二胡艺术教学理念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2.

[8]鲁日融.“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01):58-62.

①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曲调初稿产生于1915年,完稿于1918年。

②陆修棠(1911-1966),字憩南,江苏昆山人。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师从刘天华,肄业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其弟子有:王乙、项祖英、马友德、林心铭等。

③蒋风之(1908-1986),江苏宜兴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师从刘天华,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其弟子有:蒋巽风等。

⑧陈振铎(1904-1999),号晨明,山东临淄人,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民族乐器革新家,师从刘天华,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教于北平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其弟子有:陈朝儒等。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近百年中国二胡历史研究述论”(项目编号:KYCX22-226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怀燕(1983-),女,江苏南京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二胡演奏与教学艺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南派北派学院派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浅谈南派纪录片的风格与发展路径
——以《珠江纪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