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武
■摘 要: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是学生最常接触的教育类型,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内容。本文就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学校和家庭两个维度提出了实施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职;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课 题:本文系长兴县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中职‘五微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3X509)的研究成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高度,立足时代发展的历史定位,立足新阶段对教育的新要求,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方位的部署,这对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培养出劳动观念正确、劳动能力强的新时代学子。
(一)培养生存能力,转变劳动观念
生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职学生要想将来拥有较强的自理自立能力,就需要从打扫房间、铺床叠被、煮饭炒菜这些小事做起,磨炼坚强的意志,发扬劳动精神。
(二)体悟父母艰辛,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日常生活劳动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中职学生只有亲身参与过日常生活劳动,体验到日常生活劳动的琐碎和辛苦,强化家庭责任意识,才会更加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体会到劳动的伟大。
(三)经历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第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其中“行”是其他一切“知”的根本,“知”要依赖于“行”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力;第二,“生活即教育”,我们不能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对待,学会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劳动参与度高的学生,其统筹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比同龄人更强。
(四)提高适应能力,保障家庭关系的稳定
学生从小就养成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融洽的關系,养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明确要求“自己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然而,现实的情况堪忧。一方面,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一些学校更多关注“升学率”,很多父母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有些父母索性把家务全包了,经常对子女讲的一句话就是“你只需要管好学习,其他的你都不用管”。这类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学习时间都不够,应该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家务活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更有甚者,当孩子饶有兴致地学会了一项家务技能后,父母还批评其是在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容易受到长辈的溺爱,不舍得让其干家务,又担心其做不好家务,或者做家务受伤,加上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在家从来不做家务,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以致变得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任性蛮横。
(一)学校:构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
1.身体力行,规范操作方法
教师在选题时要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符合学生情况的劳动项目,加强组内教研和实践联系,避免出现“想当然”和“差不多”的不规范操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正确、适宜的操作方法,确保严谨规范。
2.增强整体意识,培养思维方法
建立课程目标的整体观念,学习操作方法,培养思维方法,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时进行知识迁移、创新学习方法奠定基础;坚持手脑并用的劳动方式,如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项目式学习在劳动实践中的运用。
3.鼓励创新,激发劳动兴趣
鼓励学生将体力劳动、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利用创新创造解决劳动中的问题。
4.坚持不懈,培养劳动习惯
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开展多元评价,为学生搭建交流讨论、总结反思的平台;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学会两项生活必备技能,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
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放寒暑假之前,精心制定“家务作业清单”,明确将家务劳动态度和质量作为评优评先、申请入团、品德考核的依据之一;以“告家长书”、线上家长会等方式阐明让学生做家务的意义、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家长积极配合、督促;在学生假期结束返校后,各班在开学第一周召开“家务劳动乐分享”的主题班会,分享做家务的技巧、感受,学校根据家务作业完成质量评选出若干名“家政积极分子”,在国旗下讲话环节向“家政积极分子”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于此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家长对学校布置家务作业表示支持和称赞,活动取得的育人效果明显,学生从愉快地试着做,发展到积极主动地做,直至最后坚持不懈地做。当家务劳动成了“作业”,家长有了更多的机会跟学生沟通、相处,交流做家务的技巧,在劳动中培养亲密无间的感情,建立对彼此的信任,促进亲密亲子关系的维护。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学生能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养成独立和自觉的好习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父母分担,适当做一些家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让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二)家庭:注重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培养自理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独立意识和增强自信心。同时父母要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做家务也是对能力的锻炼。从家务劳动中锻炼出来的责任心和能力会迁移到学习上,很多父母的烦恼是学生对学习不负责任,将学习视为为父母做的事,父母也因此必须每天督促和安排学生的学习,哪怕到了周末,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也需要父母安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责任感,坐等父母处理事情,若学生经常做家务,有了责任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好很多,会自觉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转变家长思想
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家校沟通平台,进行宣讲和沟通,帮助家长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家庭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从对家庭劳动感兴趣,能够分担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渐成长为除了能够完全自理以外,还能够积极主动分担家务,并在其他家庭成员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的家庭一分子。
2.坚持生活劳动日常化
引导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生活劳动,使其常态化、日常化。同时,也要采用多样的、有效的方法,如策略性放手、拆解家务劳动任务、适时指导学生、记录评比每日劳动情况、利用纪念日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等。
3.避免物质奖励
日常生活劳动是作为家庭一分子必须承担的义务,所以在学生完成自己承担的劳动任务时,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正向强化,尽量避免使用物质奖励,物化亲情关系。
4.强调安全劳动
要清理周围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学生因为不经意的动作而造成意外伤害;在劳动前要讲清楚技术要点,对于可能造成伤害的步骤,要特别提醒;准备适合学生年龄的劳动工具;在生活劳动技能指导上要科学严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给予具体的安全要求和提示,防止煤气泄漏、烫伤、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该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而应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具体要求分细、分小、落实、落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起好的劳动习惯。中职学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机制,不能唯分数论,而应更多考查学生是否爱劳动、是否乐于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等,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踐能力的培养,考查学生是否真的掌握某项家务技能,更能保证劳动效果的达成。劳动教育绝不是一件小事, 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1]杨尊伟.德育现代化探微[J].教育科学与研究,2020(5).
[2]曾恒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8).
(作者单位:长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