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蔷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干旱灾害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通常干旱常发生在降雨量不多的地区,一般也是指因为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的农作物水分不足,产生粮食减产或者歉收的问题,而严重起来可能导致饥荒。同时干旱缺水也会导致人类或者动物因为饮用水不足死亡,后果十分严重。而在干旱以后,也时常容易引发蝗灾等,更加容易导致饥荒。所以,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们往往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开展工作,包括施肥、播种等都会需要避免在极炎热的天气进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防灾意识,以减小生产损失。
干旱是由于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还可能是由于地区长期降水较少而形成的空气干燥和土壤缺水的现象。近年来人类的生产对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干旱灾害也时常发生,相较于其他灾害来说,干旱灾害具有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等特点。在经历干旱灾后的地区,往往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效率都会大幅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都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我国16~19世纪的400年里,有8年时间都出现了受旱范围达200个县市以上的特大旱灾,而这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同时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干旱导致农作物急速下降,很多人因为粮荒而逃到外地,或者是饿死,这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到20世纪时,虽然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全国发生的大范围严重旱灾就有4次。干旱不仅使人们可使用的水资源减少,粮食大量减产,并且导致土壤肥力大幅下降,因此,处于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食不果腹,通常是以树根、树皮、野菜等充饥。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但是在1942年的干旱灾害时期,河南就由于粮荒饿死了300万人,受影响的灾民达到了1500万人。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干旱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逆转的,虽然目前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难以预料的,而人们也只能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才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而能够从容面对。人们也不能够存在侥幸心理,而是需要随时提高警惕,平时要节约粮食、节约、集约用水,才能够为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可饮水水资源缺乏,需要加强人们节水生产的意识,还需要创新更多的农业生产节水技术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够避免干旱的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常见的节水技术主要有微灌、滴灌、喷灌和渠道防渗等技术。对农作物实行灌溉的技术,既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了水源的浪费。同时在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之下,灌溉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创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其中微灌技术是节水效果最好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因此,在我国干旱地区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使用,
在现代农业生产的环境中,人们一般会利用基础设施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其中一些防灾基础设施能够大幅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合理、高效、可行的农业基础设施建造规划,可以对农业生产量较低的田地进行改造,并且设置新型基础设施,包括节水灌溉设施、沟渠防灾设施、遮阳设施等。同时还可以以村镇为单位构建气候灾害预测单位,提前对干旱等天气进行预测,以利于农业生产者提前做好预防对策,降低干旱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较发达,3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以及远程遥测技术等的运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运用到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农业生产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比如,可以利用高科技的生物技术,培育出抗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同时还可以利用3S技术来分析农作物生产土地的情况,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这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抗旱能力。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还是由农民组成,而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根据经验来进行一系列的种植工作。但是,随着人们大量的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导致人们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可能不适合当代的农业环境。而自然灾害近年来也频频发生,人们防灾意识较低,也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尤其是洪水、干旱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各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志愿者到各村镇去给农业生产者进行自然灾害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明白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防范的措施。比如防火,可以要求人们在家中配备灭火器,并且避免使用明火;再如防旱,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储存适量的饮用水,而且在平时生活中节约用水等。同时还应该提醒人们在遇到灾情时一定要确保人身安全,而且要及时报警,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不同的农业生产基地的水资源情况不尽相同,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丰富,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要少于北方部分缺水地区。因此,在极度缺水的地区就可以选择种植耗水性较低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同时,还可以利用GIS技术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因而就能够针对不同的分类地区选择适合的农业种植体系,这也能够为后续科学有效地分配、运用水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定资金支持之下,增强骨干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供水能力,还能有效增强抵抗干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大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以及相关资金的投入,水利设施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改善人们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建设也非常有好处,并且还能够弥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差带来的抵抗灾害能力下降的问题。建设水利工程也需要人们的支持和参与,因此,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开展知识讲座等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建设当中来。
综上所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干旱灾害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农业生产者需要加强对干旱灾害的防范意识,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创立完善的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还需加大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并且有效防范和降低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而这也有利于保障人们拥有充足的生活物资,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