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23-03-11 19:29王巾杰
关键词:音乐剧社区艺术

王巾杰

(湖南艺术教育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加强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满足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社会文化资源仍不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社区文化事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社会资源短缺、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吸引艺术文化人才进入社区难等问题给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本文根据高校音乐剧教育显著的文化服务属性,探究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策略,提出通过建立音乐剧教育社区交流平台、学校与社区联动的音乐剧创客空间、社区音乐剧人才孵化平台、音乐剧素材挖掘平台等,赋能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有效提升社区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专业化、系统化和普及化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一、当代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困境

社区文化事业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些挑战[1]。我国社区众多,而文化产业尚未充分发展,这导致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我国社区文化事业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专业性和丰富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临着服务主体不明晰、供给单一、内驱力不足等问题。

(一)社区文化事业服务主体模糊化

目前,我国社区文化事业服务缺乏系统化制度,社区文化活动主要以民间文娱组织为主体,在多数社区中文化活动由社区艺术爱好者自发组织。虽然民间文娱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内容,但是由于其组织结构松散、艺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大量社区文化活动定位不清晰,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能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喜好。各项社区文化活动专业性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领域混淆问题,最终导致服务主体模糊,公众无法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文化服务活动,最终使得大量社区文化资源闲置。

(二)社区文化事业供给主体单一化

目前,我国社区文化事业仍以行政服务为主要方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无法形成良好的互促关系[2],这导致大量社会资源无法流入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文化事业供给主体单一化,造成了以服务社区为目的的文化人才极为匮乏。据智研咨询统计,2020年中国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为185 076人,较2019年减少了4 992人,同比减少2.63%(1)资源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而我国目前共有62.8万个社区,平均每4个社区才配备1名专业文化从业人员。从组织者到执行者,力量的不足使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往往都得不到良好的技术支持,导致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足。

(三)社区文化事业内驱力缺失

社区文化内驱力是指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参与对象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进而对社区文化事业产生的二次推动力。目前,我国社区文化活动始终未能摆脱“表演演出”的形式桎梏,文化事业仅仅局限于艺术表演、文化互动等方式,侧重于文化成果的展示,忽视了参与者的文化教育。据统计,2022年中国群众文化机构数仅为45 623个,即1个群众文化机构要服务于14个社区,为32 000人提供相应的文化培育服务(2)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这显然无法满足大众提升文化素养的需求。这使得社区文化事业出现了文化资源的单向输出,公众无法通过个人素养提升反哺社区文化事业,无法为社区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二、高校音乐剧教育赋能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文化资源匮乏、服务主体不明晰和群众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3],仅仅依赖社区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然而,高校音乐剧教育在这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借助高校音乐剧教育的丰富资源,可以有效促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高校音乐剧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服务属性

音乐剧教育涵盖了多种功能,包括艺术技能培养、艺术文化教育以及创新艺术作品等。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备出色的观赏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融合了舞蹈、剧情、音乐和表演等多种元素,不仅具有良好的艺术观赏性,还有着强烈的文化渗透力,与社区文化艺术的需求高度契合。通过技能培养,可以帮助社区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以及社区居民提升音乐剧表演技能和文化认知水平,增强社区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音乐剧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认可度,促进社区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与此同时,高校音乐剧教育可以通过普及音乐剧课程、举办公益演出、担任社区文化顾问等方式,深度融合社区文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在艺术学习、精神慰藉和生活情趣等方面的需求。这种融合不仅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还能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二)高校音乐剧教育资源社会价值体现的必要性

与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相比,学校的音乐剧师资和学生素养都远高于社区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巨大的专业性差距,使得音乐剧教育资源能对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优化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社区文化事业专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联动机制,高校音乐剧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学生与教师仍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不能充分为社区文化事业提供支持;高校音乐剧专业的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理念也无法与社区文化事业有效结合。这导致音乐剧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三)高校音乐剧教育具有良好的社区延展性

高校音乐剧教育凭借其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完善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能有效提升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体现其良好的延展性。首先,音乐剧教育为活动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高校师生熟悉并掌握了大量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同时与众多艺术机构建有合作关系。这不仅为社区文化活动带来了高质量的音乐剧剧目,提升了其艺术水准,还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了专业系统的平台,为多元化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音乐剧教育延伸了人才培养的范围。高校音乐剧教育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且内容丰富,其中一部分课程涉及音乐剧基础知识、音乐剧文化历史、音乐剧基本功等基础内容,同样也适用于零音乐剧基础的社区群众。通过适度调整和改良,这些课程可以在社区中开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音乐剧学习的需求,为推动音乐剧在社区普及和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分析表明,高校音乐剧教育的内在特性和自我发展要求具有促进社区文化事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和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等功能和作用,能为社区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策略

高校音乐剧教育因其专业性、系统性和人才培养优势,以及服务社会的特性要求,具有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外在驱力,社区文化事业也因自身发展需求具有与高校音乐剧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双方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互惠合作,协同发展。

(一)高校音乐剧教育促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策略

1.依托高校构建专业化服务主体

高校音乐剧教育无论是人才的专业水平,还是音乐剧作品质量,都拥有出色的艺术专业性,能够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5]。因此,为了解决社区文化服务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可以依托高校的专业资源,建立“高校+”的服务主体结构。以高校为核心,充分利用高校在音乐剧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高校+社区、高校+民间组织、高校+文化机构”等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服务主体形式[6]。通过高校在音乐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支持,赋予各类社区文化服务主体更专业的人才、更完善的服务模式、更健全的组织架构、更明确的服务方向和更高的专业水准。

2.搭建创客空间丰富社区文化供给

音乐剧涵盖了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广大社区群众艺术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机会。然而,由于缺乏音乐剧专业人才的整合和指导,即使社区内有很多歌唱、舞蹈和表演的爱好者,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艺术团队。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基于高校音乐剧教育的社区与院校人才交流机制。

在社区内设立音乐剧创客空间,定期邀请高校音乐剧教师前来为社区音乐剧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这有助于提升社区音乐剧作品的专业水平,使更多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同时也能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播。

音乐剧创客空间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模式。在线下服务方面,高校音乐剧教师可以通过经验分享和剧目排演等方式,向社区艺术爱好者提供音乐剧技术指导,提高社区艺术爱好者的专业水平,引导社区居民创作自己的音乐剧作品。在线上服务方面,高校音乐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课程共享机制,将音乐剧教学课程制作成视频并发布到社区共享平台上。社区音乐剧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与高校音乐剧教师互动,获得线上指导,从而进一步促进社区音乐剧创作和音乐艺术水平提高。

3.依托人才孵化增强社区文化事业的内驱力

高校音乐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剧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了推动音乐剧事业的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培养对象不仅限于校内学生,还应面向社区群众等外部的人才,为其提供进校深造的机会[7]。社区人才的进校深造指的是社区内的艺术表演爱好者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获得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然而,由于高校教育资源有限,需要对社区学习者进行更全面的考核,以确保社区人才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建立基于高校音乐剧教育的社区音乐剧人才孵化培养机制,首先需要重构传统高校音乐剧专业课程,开发适合社区群众艺术水平的音乐剧课程,以增强音乐剧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在职学习”机会。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升级考核机制,对社区人才的音乐剧才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社区音乐剧人才提供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课程。

要通过改进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标准,建立社区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构建多样化的音乐剧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对音乐剧学习的需求。这将有助于推动社区音乐剧的普及,提高居民的音乐艺术文化素养和水平,并为社区文化事业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

(二)社区文化事业反哺音乐剧教育发展策略

1.丰富音乐剧教育资源

地域文化在音乐剧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文化自信建设,鼓励地方艺术组织结合本土文化进行艺术创新,以传承地方特色并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8]。然而,地域文化深植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要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以创作特色音乐剧作品,需要专业人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采风,同时也需要本土居民的积极参与。因此,从发展地方特色音乐剧事业的角度来看,应该建立高校与社区合作的音乐剧素材挖掘平台,以高校音乐剧专业教育为中心,激发社区居民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为专业音乐剧研发团队提供本土资源开发的支持。

一方面,可以以高校的音乐剧教研小组为依托,建立地域文化投稿通道,通过社区宣传的方式,鼓励居民以视频、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向音乐剧教研小组提供稿件,挖掘和展示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开放的线上音乐剧创作论坛,为社区音乐剧爱好者、高校音乐剧专业人才以及文化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本土音乐剧的发展方向,集思广益,推动地方音乐剧的进步和发展。

丰富音乐剧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音乐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通过真实的表演创作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社区作为重要的艺术文化活动场所,可以为高校音乐剧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为此,可以考虑建立社区音乐剧实践基地,将社区音乐剧表演纳入常态化、系统化的音乐剧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区文化服务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同时,需要完善以社区为实践平台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机制,将社区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这一模式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提高高校音乐剧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通过实际的演出和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多才多艺的音乐剧人才。

(三)促进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1.供给主体保障机制

社区文化组织与高校音乐剧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它们在各自领域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交集,需要互相协作。因此,建立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机制,一方面要保持机构的独立性,不应因人才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而失去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确保在人才交流的过程中,对优质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分享,以实现社区文化组织的优化和高校的教学改进。社区文化事业还可以为高校音乐剧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创作主题,使学生更贴近社会实际,为音乐剧作品注入更多社区元素。

2.服务方式保障机制

社区文化事业的灵活性是其最大优势之一,与高校教育的规范性形成鲜明对比。社区文化事业的灵活性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参与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事业可以被视为一种“补充性”教育。然而,高校教育更强调规范性。这导致社区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可能因管理机制的不同而引发冲突。因此,在社区与高校的协同中,应平衡学习的灵活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采用半开放的管理制度,允许社区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参与活动,但在管理和评估方面仍保持规范性,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社会制度保障机制

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不仅需要高校和社区组织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高校音乐剧教育与社区文化事业协同发展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的协调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愿景,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高校和社区组织以规范、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合作。同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参与以实现协同发展,如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为音乐剧演出提供场地、设备和为社区文化项目提供资金等。

猜你喜欢
音乐剧社区艺术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纸的艺术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