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媛
[摘 要] “共生教学”模型是基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共生教学”模型展开“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环节,加上教师精心备课、授课,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共生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最终为动态课堂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共生教学;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
“共生教学”模型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型。它主要包含四个环节: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运用“共生教学”模型,教师授课时间缩短,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机会增多,课堂氛围和谐,课后作业少且有针对性,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的理念。
“共生教学”模型要求教师课前深入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课堂上能够给予学生富含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将“共生教学”模型运用到课堂上,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组间合作和组际合作相配合;(2)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师生交流顺畅;(3)评价机制健全,既有师生互评,又有生生互评和小组互评。
一、目标导学——知识框架的初感
新课导入应围绕课程目标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讲究目的性和针对性、相关性和简明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师的导课要精练,要直击教学目标,或者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情境,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框架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做到有目的地学习。
在开始课堂授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目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该课时的重难点所在。与此同时,三维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拉近学生与中考考点的距离。这样的三维学习目标还能让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除了有知识的收获,还有情感的升华。
学习目标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这个环节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为佳,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了解,并和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提升”提炼课程的知识框架相呼应。
总的来说,目标导学的形式主要有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
二、自主研学——奠定框架的基石
对于“共生教学”模型中的自主研学环节,教师最好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做到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内化的知识教师不赘述。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授课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和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自学应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限定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在这里,教师设置的引导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直击所学课程或者知识板块的重难点;(2)问题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内驱力;(3)问题要有科学性,引导学生进行严密的、有条理的思考;(4)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自如地延伸;(5)问题要有层次性,做到化繁为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6)问题要有全员性,全体学生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难度不大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教学中的“留白”实际上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研学,因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自主研学环节既有学生的自学,也要有教师的个别指导。这一环节一般可以在一节课内多次使用,具体次数取决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数量,教师可以酌情把握。一般來说,该环节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开展自主研学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思考题的导向性,还要注意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数量。
三、合作解惑——解决困惑的锦囊
“共生教学”模型中的合作解惑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该环节的重点主要是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讨论实验结论的严密性等。此环节中,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又要维持好讨论的秩序,营造师生共享的民主型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参与讨论时,组内的“生教生”和组际的“组帮组”都有助于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也应当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必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引导。
由于此环节涉及的内容有难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可以带动整个小组成员一起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小黑板,请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在小黑板上做好记录,既能防止“有论无果”的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借鉴《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升华学习目标,并以提炼要点和当堂训练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合作解惑环节既有组内学生的互助,又有组际的交流讨论,还有教师的个别指导,内容丰富。一般来说,该环节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开展合作解惑时,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把控,可以采取表情示意、手势示意和提问示意等方法,营造和谐民主、严谨有序的课堂氛围。
四、反馈提升——检验成果的武器
“共生教学”模型中的反馈提升环节主要通过归纳总结课堂授课内容和当堂练习反馈的形式展开。总结课堂授课内容时可以将该课时的学习目标做再次强调,请学生自主构建课程内容的知识框架,也可以提取该课时有关联性的知识点,请学生做分析比较,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总结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这样更容易被学生内化吸收。
当堂反馈的习题最好是书面作答,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习题需要精选,题量要适中,突出该课时的重难点;难易要有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当堂评讲当堂反馈习题,以便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授课的疏漏之处,并布置相关课后习题查漏补缺。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不仅仅体现在习题的正确率上,还体现在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上。当学生找到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时,就很容易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吸收。当然,一个学生构建的知识框架还不够,还要让多个学生一起构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教师对一节课的总结要具有及时性、概括性、结构性、获得性和紧凑性。换言之,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抓住知识框架。当堂反馈的习题尽量选择中考或者联考题目,这样代表性强一些。除了关注反馈练习中的效果和容量,教师还要做好层次性的分析,题目难度的设置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在授课结束后都有自己的收获,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一般来说,反馈提升环节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
综上所述,运用“共生教学”模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学习能力、运用能力都将有所提升。在“共生教学”模型中,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反复研讨和积极参加各项教学竞赛等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变得越来越轻松,教学业绩也越来越好;学生则通过评价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3]袁孝凤.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向东.结课的安排与处理[J].化学教学,2006(5):11-12,19.
[5]朱俊峰.谈化学教学中的结课艺术[J].化学教学,2006(1):22-23.
[6]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