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江
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被奉为“四书五经”之一。对于这样一部文学经典,你了解多少呢?
话说《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后来被儒家列为“五经”之首后,才有《诗经》之称,它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作品大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得来的。相传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当时采集来的诗歌有3000多篇,后经孔子“删诗”,保留下了其中的305篇。也就是说,《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风谣,也就是民歌,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雅”,即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分别被用于盛大的宴会和一般性的宴会,共105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祖先或神明的乐歌,现存40篇。
《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运用比喻,“兴”就是借其他事物引出所吟咏的事物。“赋、比、兴”与“风、雅、颂”并称为《诗经》的“六义”。
在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来组织全篇,即每一章只换几个字,却能收到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
阅读《诗经》,我们可以聆听到先民反抗压迫的愤怒呼声,如《伐檀》;可以感受到先民对贪婪成性的统治者的讽刺,如《硕鼠》;可以了解到先民的徭役之苦,如《君子于役》;可以领会到先民的爱国热情,如《无衣》。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则是一个辉煌的开篇。《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炽烈的爱恋,缠绵的思念
——《关雎》《蒹葭》赏析
人们都说,《诗经》的精华是“国风”,“国风”的精华是情诗。而《关雎》和《蒹葭》,就是《诗经》描述爱情的诗歌中的代表作。
《关雎》在结构上运用了《诗经》常用的“重章叠句”手法,各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全诗共五章:第一章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以此统摄全诗;第二章“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即景生情,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第三章描写求之而不得的情态,朝思暮想之情溢于纸上,辗转反侧之态宛在眼前;第四和第五章表现求而得之的情景,用彈琴鼓瑟对淑女表示亲近,用敲钟击鼓让其快乐。孔子曾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个字评价这首诗,可谓定论。
《蒹葭》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描绘了一幅充满着诗意的山水画:山水之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伊人”那美好的身影,诗人却怎样也无法求得。虽然我们读后连“伊人”到底是男是女,是何许人也都无从确定,但诗中所表达的绵远悠长的思念却让我们深受感染。可以这样讲,《蒹葭》是后世“朦胧诗”的鼻祖。纵观全诗,朦胧与凄美是本诗的两大特点:在秋日清晨,一丛丛芦苇随风飘荡,诗人反复寻求,“伊人”却似有还无。在表达上,诗歌运用了“兴”与“比”的手法,即每章的诗句均以“蒹葭”起笔,同时以“蒹葭”“白露”“水”等意象来比喻“伊人”,营造出动人的意境。此外,诗歌中的语言如“苍苍”“萋萋”“采采”这三个叠词的运用,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两首诗歌的语言都很富有表现力,一些词语如“辗转反侧”“在水一方”,在现代汉语中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1.认真阅读《关雎》《蒹葭》,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琴瑟友之 :
(2)钟鼓乐之:
(3)宛在水中央:
(4)白露未已:
2.这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
1.(1)名词用作动词,亲近;(2)使……快乐;(3)好像;(4)止,这里是“干”的意思。
2.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每一章只换几个字,能收到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
我们从小就在背诵诗歌、学习诗歌,也许大家心中早就有了这么一个疑问:诗歌有什么用呢?作家流沙河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诗经》有什么用?
流沙河
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件绝可注意的事件,那就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左右的时候,地球上的四大古文明区,突然不约而同地都唱起歌来了。它们唱的歌和早先不同,其内容都是诗。这些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史诗,一种是抒情诗。在古印度和古希腊是以史诗为主;我们中国的《诗经》主要是抒情诗形态,叫作“诗言志”,而不是“诗叙事”。虽然也有叙事诗,但不是《诗经》的主体,《诗经》的主要内容都是“言志”。
如果你要问我“诗歌有什么用处”,我确实也说不清楚。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诗歌也许是没有什么用。也许没有诗,粮食还是会有的,钢铁也是会有的,肚皮还是会吃饱的,但就是没有灵魂上的趣味。一个人是不是经过诗歌的陶冶,他在气质上是绝对不同的。
诗歌最大的用处,就是使你自己快乐,包括两种快乐:一是你自己写出一首好诗,你会感到快乐;还有就是你读到一首好诗的时候,也会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是不可替代的。诗歌就是一种娱乐,一种高尚的自我娱乐,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娱乐他人,这种娱乐不是什么其他的“亚文化”可以代替的。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诗教”,孔夫子也好,孟夫子也好,他们在教学生的时候,都经常引用《诗经》上面的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个“言”,当然是指你说的话比较文雅,也比较有趣味,显得有根据,能表现出你这个人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孔子说诗歌有四种作用,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就是起兴,用来引发大家的某种兴致;“观”是观察,就是你可以通过诗去了解种种社会现象;“群”是亲和力,可以用诗来吸引、唤起那些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思想感情的人;“怨”就是抱怨、发牢骚,通过诗来诉说自己的痛苦。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诗歌的态度还是比较功利主义的。到了隋唐以后,中国诗歌就超越了这种视角,更加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注重意境,注重音韵之美和语言之美。(本文摘自《视野》,有删改)
1.结合文章,解释“诗言志”的含义。
2.流沙河认为诗歌有两大作用,是哪两大作用?请简要概括。
1.诗歌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
2.一是娱乐作用,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二是教育作用,可以宣扬美德、陶冶情操。
苏东坡巧对辽使
传说苏东坡任翰林学士时,奉旨接待一位辽国使臣。这位使臣是个有学问的人,有些看不起大宋王朝,便出了个上联让苏东坡对下联:“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这个上联确实很绝妙,尤其是那个数字“三”,很难对。出个什么数,能不与“三”相同,而且又恰恰是指三样东西呢?苏东坡熟读《诗经》,且才思敏捷,略一思索,便对出了下联:“四诗风雅颂。”原来,《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而“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因此又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令辽使佩服至极。